跟村裡大爺聊2小時,我發現了賺錢的秘密

2020-02-27     維小維生素

網購對於我們來說,非常平常,可是對於媽媽輩來說,不算常見。 我媽就是一個很少網購的人。 可是某天,居然起變化了。

原來她往家族群分享了一個買東西的小程序,還@了全家人,說大家都可以買。 機智的我頓時就警覺了起來,某個砍價app終於要轟炸家庭群了嗎?

正準備教育我媽一番,不小心點開了小程序,發現居然是老家村子裡小賣部的小程序。

作為我們鄉下唯一的一家小賣部,從我記事起它就一直在,沒想到十八線小鄉村的小店,也搞起線上購物了。

原來,小賣部的大爺找到了我媽,告訴她可以用這個小程序買東西給留在家裡的老人家。 二話不說,我媽就下單了一堆肉、牛奶、水果之類的,之後更是把這個小程序分享給了家裡其他的人。

我感覺到這個小賣部的大爺絕對是有料之人。
於是乘著今年過年回家,我特意與大爺聊了2小時他的生意經。 (先要聲明,春節回家的時候疫情還沒有那麼嚴重,村子裡面還是很祥和的。)

生意的本質就是發現需求、滿足需求

經過一番寒暄,我直入主題,詢問起了大爺是怎麼做起這個小程序的?

大爺說:「之前村子裡建微信群的時候,很多人直接加了他的微信,三不五時在他店裡買點肉,然後托他幫忙送到老人家裡去。」

大爺發現了大家有這個需求,盤算著是不是自己也該進些貨。 但是他小店賣的都是一些成本不高的小東西,種類也比較單調。
而且在鄉下,平時沒多少人回來,如果進一些高價的商品,總會擔心不能賣出去,最後乾脆放棄了。

直到有一次大爺去鎮上批發部進貨,批發部的人告訴大爺以後可以用小程序下單,還可以用大爺小賣部的名義轉發給其他人,別人只要下了單,大爺就可以賺到一筆佣金。

當天晚上,大爺將這個小程序翻來覆去研究了很久,第二天立馬行動,用自己小賣部的名義把小程序轉發了出去。 一開始的時候,這種新鮮玩法吸引了不少人下單。

大爺說:「那個時候一天在小程序上賺的錢,比守著小店賣一個星期賺得還要多。 現在幾個月過去了,雖然不像之前那麼紅火了,但是大家已經養成了使用它的習慣。」

畢竟日常用品都是高頻次消費,一個月里總會需要買幾次東西給家裡的老人和小孩。 大爺說:

做生意嘛,本來就是你們有要求,然後我去滿足你們的要求。


就像過年,我知道你們在外工作的人肯定想給家裡人買點什麼,我就提前進了很多年貨之類的東西,就是幫你們實現了想做的事情而已。


雖然大爺說的話沒啥大道理,但卻是最樸實的事實:商機總會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並利用起來。


解決一個痛點不算牛,

持續解決才是真厲害


如果說上面這件事只是大爺機緣巧合之下發現了需求,那這些年他一直堅持做的另外一件事,才讓我更加對大爺的生意頭腦刮目相看。

雖然通過小程序下單增加了收入,但是,大爺最主要的客戶人群依然是村民。

有了解過農村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在農村裡,除了外貌之外,幾乎人人都可以是半個李子柒。不僅各種物資自給自足,還人人都心靈手巧,啥都可以在自家裡做出來。

所以,村民們買東西的頻率一直不高。 那麼,解決入店率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了。

在我小時候,我們那裡的學校還沒有校車,雖然學生們都住宿,但周末回家也不方便,大爺就主動包下了村子裡所有學生的接送事宜。 每個星期跑兩趟,一個學期下來,每人車費200塊左右,不算貴,而且還安全又方便。


最關鍵的是,大爺的小店成了學生們集中上下車的固定地點。 大爺發現,每到學生上下車的時候,店內的消費頻次就會比往常高。
有的是爺爺奶奶過來送孩子時買點吃的,有的是這些孩子們自己買點小零食和小玩意。

發現了這個規律後,大爺便會在接送學生之前,入多一些最新的零食和文具,並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每次都能很快賣完。 你看,大爺不僅行動力強,觀察力也是槓槓的。

充分調動起自己身上的資源,既幫助了村民解決接送孩子上學的痛點,還為自己帶來了固定的客流,再根據消費群體來調整自己的商品種類和數量。

嘖嘖嘖,妥妥的營銷經典案例呀!

所以,不要總是說找不到賺錢的機會,連村裡的大爺,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小賣部的經營方式。

我們現在通過手機,足不出戶就可以連接全世界,只要多開動腦筋,多觀察身邊,相信總能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機會。


光解決痛點還不夠,升級疊代才能追上變化的腳步


其實,不光是接送學生,即使是普通村民,出行難也是一個長久無法解決的問題。

就像我們那裡,村裡大部分是年邁的老人,行動本來就不方便,而從我們村子裡面走到最近的公交站,至少也要20分鐘;而且班車沒有固定的時間,如果去的時候不湊巧,有可能要在車站等上一個小時。

於是,大爺又一次出手了,主動負責起了村民出行這一任務。 他說:「自己反正也經常要進貨,每次帶幾個人過去也不是難事。」

雖然大爺的車「運營「頻次不高,但也成功讓小店成為了村子中的交通樞紐。 除了接送學生的時候,平日裡進出小店的人也越來越多,至於生意嘛,自然也就越來越好了。

到今年回去過年時,我發現大爺還新建了一個小倉庫。 原來有校車之後,大爺不再負責學生的接送了。不過,小店卻成為了村子中的「快遞驛站」。

大爺會將村民的包裹從鎮上統一拿到店裡來,這樣,村民們需要拿快遞,再也不用千里迢迢跑來跑去了,省時又省力。

而且拿快遞的時候,不少村民還會順便在大爺的店裡買些日用品。 雖然網購越來越方便,但大爺通過代收快遞的方式,讓店裡的客流量不減反增,生意沒有受影響,收入也越來越多樣化。

無論是「交通中轉站」還是「快遞驛站」,大爺在解決村民的痛點方面,一直都在隨著時代變化而更新,才能不被變化所拋棄,而是隨著每一次的改變,完成一次自身的升級疊代。

因為,難題永遠都會有,變化永遠都在,關鍵是保持動態的發展,隨著變化一起奔跑。

就像當年人們需要跑得更快的馬,於是發明了汽車;為了能計算更多的數據資料,發明了電腦。

自我疊代,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善於自我疊代的人,才能永立潮頭。


寫在最後

大爺的小賣部雖然小,但已經是村子裡二三十年的老字號了,曾經也有過競爭對手,但笑到最後的,依然還是他。 最近,大爺還代理了話費充值,一年下來的收入也不少。

我曾經好奇問過大爺,您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呢?

大爺卻笑著說:「在農村裡做生意基本上就是一輩子的事,而且現在想退休也不行了,大家都習慣了來我這裡買東西呢。」

想起這些年,許多經營不善而倒掉的餐飲店鋪,他們的利潤比起大爺要高出許多,可生意卻無法做得長久。

究其根本,就是在於沒有換位思考,站在客戶的角度,最大限度並且持續地解決客戶的需求。

《一代大商孟洛川》中有一句話:

於已有利,而於人無利者,小商也;
於已有利,而於人亦有利者,大商也;
於人有利,於已無利者,非商也;
損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我想這也是大伯的小賣部為什麼能夠在村子中屹立20、30年的原因。 先賺人心再賺錢。

只有讓別人感受到了溫暖,別人才會願意使用你的產品、服務。

畢竟生意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是做人的生意。

希望這位村裡大爺的生意經,對於你以後的賺錢道路,能有一丟丟的啟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L4ClHABjYh_GJGVyVg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