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宋代: 王禹偁《清明》
清明節到了,人間的一切一下子都開始與之息息相關。周圍的人都在說著清明節,生活也都圍繞著這個節日規劃並展開。或去上墳,或去遊玩。我則獨異於人,除了知道這天是個節日,之外再無其他特別之處。對我也毫無影響,亦是如往日一樣尋常度過。仍是閉門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之事。既不關心外面花開得正好,也不為之飲一杯酒以慶賀。如看淡紅塵的野寺孤僧一樣,對世間一切都沒有任何興味。
今天清明,昨天是寒食。寒食節也是人家的事,也一樣與我不相干。我仍是照常閉門讀書,天黑正常點燈,人家則盡日不點火。昨天也是尋常一樣,倏忽就過去了。只記得天曉時鄰人向我借新火,我隔著窗分讀書燈上的火與他。
人生於世,有許多不自由,然而還可以選擇怎麼應對。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合乎自己的心意,不趨俗,也不在意他人眼光。做自己喜歡事,忍受他人眼中的不堪,我自得其樂,人固不能知。此正是顏回、原憲安於窮巷之意。一瓢飲,一簞食,人不堪其憂,他們不改其樂。他人慶祝佳節,快意春遊,賞花飲酒,熱鬧、享受,是得到了自己的快樂。我則唯覺得閉門讀書,符合我的心意,雖然孤獨、清苦,但能得到自己的快樂。快樂相同,不同的人,獲得的形式不同而已。不關雅俗,沒有高低,不過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