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李倩(前青山資本董事總經理)對創業品牌容易犯的幾個錯誤的思考,以下是李倩的觀點。
初創品牌易犯的幾個錯誤
1、初創公司市場和初創公司品牌的混淆
過去10年,中國經濟發展並不依賴於品牌。過去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中國人口基數太大,當時根本不需要做品牌,只要把東西生產出來就足夠賺錢了。只要腦子不笨,勤奮都能賺到錢。所以過去吃的是薄利多銷的人口紅利,大家都沒有品牌的意識。
而未來的10年,身邊講品牌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未來10年,商業環境在發生巨大變化,就是走向品牌化,要求大家把5毛錢生產出來的東西,通過品牌塑造想辦法變成100塊錢的東西賣出去。品牌的作用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在反覆購買過程中認可這個品牌。我們要從商業的本質去理解,當你意識到品牌能夠給你的產品帶來溢價的時候,你就一定要做它,你不做,別人也會做。
2、初創公司品牌和成熟品牌的混淆
上次有個朋友問我,他們是一家創業公司,想做「善因」營銷。每買一件產品,就捐助一毛錢出去給貧困地區的兒童。朋友問我的意見,我說我覺得不怎麼樣。因為一家創業公司在做成熟品牌該做的事情。上來就跟著成熟品牌學,學成熟品牌,不是初創企業這個階段該學的東西。
一個初創的公司要做「善因」營銷,要做捐助,首先別人得知道你是誰,因為捐助是要基於一個大的基數的。類似農夫山泉,每瓶水捐出一分錢給貧困地區的母親水窖,這是建立在銷售量非常大的基數上的。我覺得「善因」營銷是在一個成熟的品牌的基礎上做的事情,可以增加企業美譽度。
作為初創公司,別人連你是誰都不知道,去做「善因」營銷的計劃,實際上就是資源的浪費和整個商業效率的浪費。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讓人家知道你!
品牌成長的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發現;
第二個階段:認識;
第三個階段:記住;
第四個階段:喜歡;
第五個階段:忘不了。
對於一個成熟的品牌或者大品牌而言,需要做的以後兩個階段為主。對於初創的品牌而言,被發現、被認識、被記住,前三個階段的事情多一些。所以創品牌,不要去效仿大的品牌正在做的那些動作。要清楚,初創企業品牌塑造和大品牌的階段並不一致。
3、文案、創意、PR和公司的品牌混淆
文案、創意,包括引爆、PR,這些都只是實施的手段。營銷跟品牌的關係概括來說,營銷的目的除了賣出產品,另一個目的是打出品牌,所以品牌是一個非常寬的概念。
對於初創公司而言,大家可能認為談品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打造。營銷和市場是以銷售為驅動的,是對結果負責。事實上,真正的品牌概念是一定不會對銷售結果負責的,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一家企業,只要市場做得好,營銷做得好,只要整個過程都做得很好,那麼品牌就會好。
在整個市場中,衡量公司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品牌資產。大家之所以覺得寶馬汽車比比亞迪汽車好,不是因為它的推廣做得多,而是因為我剛提到的那些項目加在一起得分高。得分高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就是一個更好的、更高端的、更著名的品牌。
文 | 李倩
版權聲明 | 本文整編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不作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