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咫尺的家 她卻「走」了5年

2019-07-26     宜賓新聞網

一家團聚。(肖雯文 供圖)

宜賓新聞網7月25日訊(肖雯文 記者 張潔)75歲的劉桂香(化名)老人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走失,她是聾啞人,且不識字,全家人尋找了5年卻沒有任何結果。原來5年來伍鳳林老人就居住在距離她家不到50公里的地方——江安縣福利中心,由於無法進行溝通,老人雖和家人近在咫尺,卻一直未能相見。近日,在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的幫助下,老人終於與家人幸福團圓,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7月25日,當記者來到劉桂香家時,他的孫子、外甥女、侄女們正陪坐在老人身旁乘涼。周圍的鄰居們也接二連三的過來探望她。老人的孫子羅傑告訴記者,劉桂香老人是先天性聾啞和雙腿殘疾,「雖然不會說話,但她心裡不糊塗,我奶奶以前在家特別勤快,自己洗衣服、洗褲子,還肯幫忙,所以周圍鄰居對她印象都很好。」羅傑說老人共有三個子女,一個是自己一年前已去世的父親,還有兩個女兒,他稱呼為六嬢、七嬢。7月20日,劉桂香老人回家後,在外地打工的兩個女兒和老人視頻聊天,老人清楚的用手分別比划著「六」和「七」。「我的兩個嬢嬢聽說母親找到了,激動的一整晚都沒睡,現在正往家裡趕呢!」羅傑高興地說。

尋親烏龍 老人被「家人」退回

今年7月18日上午,宜賓市救助管理站接到江安救助站送來一名雙腿殘疾的聾啞老人。對方提供信息顯示,老人名叫劉中惠 (化名),樂山市犍為縣九井鄉魚灘村人,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安排工作人員護送返鄉。由於老人雙腿殘疾腳一沾地就疼,救助站工作人員就背著老人上下火車,將她一路護送至樂山市救助管理站。炎炎夏日,儘管工作人員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大家都為老人能回「家」而高興。

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劉中惠」被「退」回了宜賓市救助站,原因是「並非本人」。明明戶籍上的信息看起和老人的相貌、年齡都符合,宜賓市救助站工作人員感到疑惑不解。「有沒有可能是她的家人嫌棄她了,故意不認領?」但通過進一步證實,戶籍上的老人在兩年前就已去世。

人臉識別 解開身世之謎

不是劉中惠,那他到底是誰呢?由於無法從老人身上得到任何身份的信息,救助站工作人員根據以往經驗,利用公安部門的人臉識別技術查找線索。系統很快給出了近十條比對結果,其中相似度最高的是戶籍地為高縣月江鎮新韓村的劉桂香老人,今年75歲。當工作人員將顯示屏上的身份信息遞到老人眼前時,老人指著照片一個勁兒的點頭。「這回應該沒錯了。」工作人員很快聯繫到了當地的村幹部,得知確實有老人走失,並提供了老人孫子羅傑的聯繫方式。

「總算找到了,這就是我走失了五年多的奶奶!」當看到老人照片時,羅傑哽咽道。當天情況核實清楚後,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立即安排專人將老人護送到月江鎮。

意外走失 家人四處尋找

羅傑告訴記者:「2014年6月的一天,我身患殘疾的爸爸帶著奶奶一起到長寧去辦事,不料兩人卻在外面走散了,奶奶因為很少去長寧又無法和別人交流,擔心她一心想回家坐錯了車或者迷路,一家人四處尋找,卻沒有發現奶奶的任何蹤跡。街上貼尋人啟示、報警……我們還在宜賓電視台發過尋親公告,反正能想的辦法我們都想了,可就是找不到。我六嬢、七嬢都專門趕回來尋找我奶奶。」

「整整一個多月,隨著天氣逐漸變冷,我們也灰心了不少,擔心她在外受苦。」羅傑的父親羅強更是愧疚不已,由於自己的大意讓她走丟了。他每天騎電動車在長寧附近到處打聽,每天走三四十里路。「這麼多年,只要聽說有聾啞老人,我們就一定會去看看,可每次都失望而歸。」

五年時間 老人一直被悉心照料

據宜賓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介紹, 2014年9月24日,老人由夕佳山鎮民政辦送到江安縣福利中心代養。因一直無法得知其身份,今年四月,江安救助站統一為這些「無名氏」上戶,公安機關採集完信息後,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比對出樂山的「劉中惠」和老人相似度最高,這才出現了之前找錯家人的情況。但宜賓市救助管理站表示其實人臉識別系統的準確率非常高,截至目前,他們站已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先後幫助36名流浪人員找到家,出現這樣的誤判還是第一次遇到。

「五年了,沒想到奶奶一直離我們這麼近,如果早些年就有這項先進技術就好了,不過知道這麼長時間以來,奶奶一直在政府的悉心照料下生活,我們就放心了。」羅傑激動地說。

宜賓市救助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人臉識別尋親的成功,讓大家看到這項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應用價值。今後,宜賓市救助站還將對接公安部門,通過高科技手段,探索更為精準高效的信息查尋方式,幫助更多失散的家庭團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87_LWwB8g2yegNDLcM9.html







緊急尋人!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