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無捷徑,學習有方法。大家好,歡迎來到愛學新課堂!
前面我們講了如何培養孩子認真負責的習慣,談到了很多喚醒孩子責任心的方法,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父母也要做認真負責的好榜樣。父母能否做認真負責的好榜樣,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至關重要。
2017年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彙,叫喪偶式育兒。它的意思是說,在家庭教育中,夫妻一方教育的缺失,多數情況下都是爸爸對教育不管不顧,孩子的吃喝拉撒輔導作業、開家長會上培訓班等等都是媽媽在負責照看,父親極少露面,這樣家庭里的媽媽都自嘲自己形同喪偶。
2018年網絡上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詞彙叫詐屍式育兒。意思是說有些爸爸平時對孩子不管不顧,卻在媽媽教育孩子時,冷不丁跳出來指揮幾句,甚至是指責一番。
2018年北京師範大學發布了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其中有數據顯示,中小學生最崇敬的榜樣,父母的第一位。四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前三位依次是父母老師和科學家。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前三位依次為父母影視明星和體育明星,還有歷史名人和文化名人。可見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的成長都可能造成深刻的影響。
在家庭教育方面流傳著三句話,一流的父母是榜樣,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三流的父母是保姆。由此可見,言傳身教,對培養孩子認真負責的好習慣非常重要。
那麼父母需要在哪些方面給孩子做出榜樣?
第一盡心盡力履行父母的職責。我記得這樣一個感人的事,有個五歲男孩,他在回答什麼是愛的時候說,愛就是被摟著。這個回答並不幼稚可笑,而是童年生命的呼喚。幼年時代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只有愛的陪伴,幼兒才會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只有愛的陪伴,才能夠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是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密碼,也是衡量家庭教育質量的標準,所以能否做到對孩子足夠的陪伴,考驗著父母是否負起了自己的教育責任。有些父母可能會說自己忙於事業,甚至經常出差,根本抽不出時間來陪伴孩子。但我要說的是,再忙碌的父母都可以成為好父母,因為這裡的陪伴不僅僅是陪伴時間的長短,而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時刻的關心著他,是在用心思念著他,這才是孩子擁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關鍵。
第二,對於自己的事業負責。霍普金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翰在他的職業選擇理論中說,孩子未來的職業價值觀主要來自於父母的影響。他們在未曾接觸到真實的職業之前,對職業的感受往往來自於父母的職業態度。如果父母對自己所從事職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以及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孩子更容易對父母所從事的職業產生認同,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對父母本身的認同。
相反,如果父母經常抱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對工作吊兒郎當,對事業不求進步。孩子會從心底上不願意再走上父母的職業道路,甚至會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
第三,要帶頭孝敬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博愛的胸懷,擁有兼濟天下的社會責任感,但這一切都需要從培養孩子的孝心開始。因為沒有孝心的孩子很難有愛心。在培養孩子孝心方面,父母帶頭孝敬老人,給孩子做榜樣,無疑是最為有效也是最為重要的方法。
北師大教授于丹,在中國教育報發表的一篇文章里說,女兒兩歲時她姥姥有糖尿病,每頓飯前都要吃藥。姥姥入座之後,大人就會把藥拿過來,遞到老人手上提醒他吃藥。有一天大家因為忙碌忘了這件事情,沒想到孩子竟然自己取來了藥,遞給了姥姥。于丹教授說,女兒在四歲之前出門都會帶個布娃娃,那是她最喜歡的玩偶。有一天發現他出門的時候沒有帶,問她為什麼,她說我要騰出手來扶姥姥。原來我每次出門都會攙扶著姥姥,這一切都被孩子看在眼裡,然後學得有模有樣。所以父母孝敬老人的盡職盡責,最終也會培養出孩子的愛心和責任感。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對自己的父母家庭和事業的盡職盡責,其實也就是對自己整個人生的負責,而負責任的父母最有可能培養出負責的孩子。俗話說,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所以,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一定要給孩子起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