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GDP作為考核指標,山區市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該如何走?
「生態美」與「百姓富」如何實現同頻共振?
閩北各縣(市、區)的綠色發展該如何考核評價?
2019年12月31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以下簡稱《考核評價體系》),為這一系列問題提供了明確的答案。
今年兩會期間,參會的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圍繞《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展開談論。
「《考核評價體系》是南平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活註腳,是綠色發展的拔節之聲。」全國第十三屆人大代表、南平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黃蕾說,「《考核評價體系》在嚴守歷代綠色財富的同時,很好地完成了財富轉換『點綠成金』。而且強化了『綠色』導向,立足於我市綠色發展,『三大創新』以及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等,突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增加全市黨政幹部用生態贏得未來的信心,也讓老百姓深深明白,『綠色』承載著我們的未來。」
市人大代表、建陽區委書記楊新強認為,圍繞我市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範區的總目標,《考核評價體系》從制度層面進行了頂層設計,凝聚各方共識。市行政中心搬遷給建陽帶來新的機遇,建陽要胸懷大南平,凝聚大合力,在思路、定位、體制機制等方面有更高的標準,走前頭、作表率,抓住人口紅利的機遇,推動市區一體化進程,全力打造先進位造、現代農業、生物、旅遊、文創五個百億產業,打造城市經濟、工業經濟、旅遊經濟三個經濟發展平台,做大經濟蛋糕,為建設富美新南平作貢獻。
「綠色生態是南平最大的優勢、最亮的品牌,也是最寶貴的財富。南平要突破山區發展的瓶頸,唯有走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路子。」市人大代表、南平市發改委主任朱金生表示,《考核評價體系》將在規劃編制、政策制定、區域協調、改革開放、生態建設等方面助推綠色發展。
市人大代表、武夷山市市長謝啟龍表示,武夷山將認真圍繞《考核評價體系》,強化擔當作為,加快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一是突出綠色創新發展的底色,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切實推進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二是突出綠色創新發展的本色,立足文旅茶產業融合,做足「旅遊+」產業發展文章,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三是突出綠色創新發展的特色,積極推進國家公園試點、景區機制體制改革,爭取各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市人大代表、政和縣委書記黃愛華說,《考核評價體系》是南平綠色發展的指揮棒,我們既要保護好綠水青山,又要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對於政和來說,就是要牢固樹立小縣也有大作為的思想,堅持提高站位謀全局,踐行廖俊波精神,苦幹、實幹加巧幹,把優勢做優、特色做特,重點抓好現代特色農業、先進位造、旅遊養生三大產業。圍繞今年「創新突破年」要求,在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上,集聚要素資源,結合政和實際,全力以赴推動創新突破,推動政和高質量發展。
「《考核評價體系》符合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也契合南平實際,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考核的針對性和實操性,有效激勵我市通過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跨越發展。」市人大代表、延平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陳煒說,「延平將進一步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盯各項考核指標,不斷完善推動綠色發展的機制體系,全面推動七大綠色產業發展、水美經濟培育壯大、生態銀行打造、武夷品牌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開創延平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新局面。」
「《考核評價體系》是『四比六促』的升級版,更加注重創業創新以及各縣(市、區)個性化發展,涉及的政府部門更廣,更多關注到了百姓的民生。」市人大代表、松溪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勤說,希望考核指標更明確,讓各縣(市、區)可以提前謀劃,做好下一步綠色發展工作;建議體系更多兼顧體量小的縣(市、區)的特點,可以更好體現體量小的縣(市、區)參與競爭的積極性。
「《考核評價體系》對於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引導各級黨委、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市政協委員、民進南平市委員會四級調研員倪曉嶸表示,《考核評價體系》細化分值標準,突出創新,對各部門和縣(市、區)推進綠色發展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市人大代表、順昌縣國有林場場長、黨總支書記趙剛源說,「這個《考核評價體系》是我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能讓一個區域走上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高速軌道。而且,《考核評價體系》的考評指標兼顧各地的共性和個性,充分體現了各地的區域優勢和發展動力,對推動各地的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市人大代表、建甌市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張振水認為,《考核評價體系》設置了綠色經濟、綠色效益、綠色創新、綠色生態、綠色生活等方面指標,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考核體系各項內容,在園區規劃建設、項目引進、產業集聚等方面更加注重生態綠色要求,提高資本效率、資源效率,實現園區高質量發展。
市人大代表、福建味家生活用品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鈄祖軍認為,《考核評價體系》的出台,讓政府職能部門可以更加細緻地關注到綠色產業發展中所需的不同要素,更好地發揮政府各部門引導和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的推動作用,對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有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
市政協委員、南平市熹延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雷希穎認為,《考核評價體系》是標準,是方向,更是態度。「南平的綠色發展要重視經濟和效益,這是綠色發展的直接目的,也是形成良性循環的基礎。只有重視創新,保護生態,服務生活,南平的綠水青山才能更加長久、更加系統地轉化成惠及民眾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考核評價體系》是以科學考核評價體系牽引綠色發展。」市政協委員、武夷山市玉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方舟說,「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綠色創新』工作的重視。希望南平在綠色發展中,更好地讓新科技成果轉化,使其成為鄉村振興、傳統綠色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
市政協委員、政和雲根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雄英表示,希望政府在落實《考核評價體系》時,完善打分監督機制。同時,在實施該體系時,讓成果實現企業和百姓共享。(本報採訪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mwlfm8BMH2_cNUgWB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