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不到滿足哭鬧,家長選擇適合的方式,幫助他們認識規矩

2020-04-27     布丁媽媽私享會

昨天晚飯後想起來第二天的早餐還沒有買,看看時間還早,就帶著孩子去了門口的超市一趟,因為已經接近關門的時間,很多人都在食品區匆匆挑好了就去排隊結帳。

正在排隊,突然從貨架的背後傳來孩子嚎啕大哭的聲音,嚇了我一跳,扭頭看向貨架後面,貨架後面是賣玩具的區域,一個中年女子非常生氣的衝著一個約莫5歲的小男孩吼道:「家裡這種玩具一大堆,怎麼又要買,你今天別想得逞」,然後對著身邊一個歲數很大的老人說:「媽,今天絕對不能給他買,這孩子出門就要東西,越是人多越耍」。

聽到動靜,排隊的人伸頭往這個方向看,老人看到周圍的人的詫異的目光,跟孩子媽媽商量:「你看,周圍鄰居都看呢,咱們給他買了,先讓他安靜下來,回家再教育好不啊?」

孩子媽媽一生氣,把孩子拎起來就往超市外面走,孩子嚎啕大哭的聲音立馬又響徹超市,孩子媽媽頭也不回的走出了超市,把一堆的購物車裡的東西留給了落在後面的老人,老人無奈,推起購物車加入了排隊的行列。

帶著女兒往回走的路上,女兒突然冒出這麼一句:「媽媽,那個小朋友也挺可憐的啊,買個玩具還被媽媽揍。」我看著女兒稚嫩的小臉,跟她說:「今天這個事情,你知道為什麼他的家長一定要拒絕給他買這個玩具嗎?」

孩子搖搖頭說不知道,我跟他說,如果是你,家裡有同樣的玩具,你還會要嗎,孩子也搖搖頭,我跟他說,今天的小朋友就是這樣才被媽媽帶出去的,孩子懵懂有些半迷糊。

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毛病,一去超市就會要這要那,家長忍不住他們的哭鬧,大部分都會妥協將玩具買回家,但事實上,家長不樂意,孩子也就是當時獲得了福利,管不了後面的後果。這種在外哭鬧要玩具的小朋友,存在哪一些問題呢?

第一、如果今天那個媽媽給孩子買了玩具了,那她以後就沒有辦法再管他了,因為孩子已經學會了鑽空子,只要他一哭,奶奶就屈服了,那媽媽要是再不管,孩子以後就誰也不怕了,這樣實際上對孩子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會助長他的任性。

第二、如果讓孩子一味的以自己的意願發展下去,將來遇見他控制不了的情況的時候,他就會闖禍而無法收拾,往往吃大虧的都是他自己。「小霸王」基本都是這麼形成的,其實這個媽媽是發現已經不得不管了。

第三、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肯定也是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這樣下去不會有小朋友喜歡跟她相處,老師也不會喜歡這樣的孩子。如果一個小孩子這麼小就沒人跟他玩,那他估計一生都沒什麼朋友。其他小朋友都繞著他走的話,他的性格也會慢慢變得很孤僻。

作為父母,你是覺得發展到以後沒法收拾好,還是現在就下狠心管他好,我相信很多家長的回答肯定是現在管好,要是以後再管就來不及了。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該怎麼辦呢?

第一、每個月規定買玩具的金額、如果不買的話就累計,累計到年底可以買個大玩具獎勵自己,或者折成錢存到銀行。

這個家長沒有學會給孩子定規矩,這個孩子肯定會犯這樣的錯誤,而且如果能堅持攢錢而不是買玩具,達到一定的額度了,爸媽還會把過年的壓歲錢翻倍的給,這樣又能買了一件自己比較喜歡的玩具,也能攢點零花錢,不浪費太多的錢在重複的玩具上。

第二、不在公共場合拒絕孩子,出門前把規矩都講清楚,今天外出去買吃的,不會去賣玩具的區域,如果你能做到就帶你去,如果做不到就在家待著別出門。這樣每次出門前都提醒他,他就會長記性不要東西,如果做不到的話,下次連出門的機會都沒有。

第三、以後媽媽不在的時候,奶奶帶孩子的時候讓奶奶不要帶孩子去超市,只帶他去小孩的遊樂區域或者是小區的公共活動區域,這樣就避免了孩子知道奶奶好說話就使勁要買東西。

奶奶可以跟小朋友說:「奶奶沒錢,等媽媽回來會給你買玩具。」時間長了孩子慢慢就接受了只能聽媽媽的才能有玩具。

第四、絕對不能在外面撒潑打滾的,這樣以後都不能夠帶出去。如果發生了一次,至少關半個月以上,直到自己承諾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才能再帶出門去。這個期間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對他的態度是不打不罵當時絕對不鬆口。

父母出現這些問題,與家長平時教育觀念不一致,讓孩子學會了鑽空子,孩子的思維是很簡單的,什麼對他有利他就站在哪一邊,任性和自私等不好品性就是這麼養成的,所以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和處理,防止孩子吃更大的虧,走更大的彎路。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mNju3EBfwtFQPkdPD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