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貓叔
「惠台31條」的出台,預示著大陸影視產業正在對台灣地區全面開放。台灣影視人才參與大陸影視劇的數量、兩岸主創人員比例、投資比例將不受限制,大陸引進台灣電影電視劇也不再做數量限制(大陸影視市場,將向台灣全面開放)。
到大陸拍電影去!台灣影視從業者已經摩拳擦掌。
相比之下,大陸電影要進入台灣就艱難太多了!
貓影文娛(ID:maoyingtv)了解到,台灣每年只核准10部大陸電影在島內上映,2013年以前,採取的是電影發行商向台灣相關部門遞交申請,實行先到先得政策。2013年以後,台灣當局改用「抽籤」的方式決定每年引進哪10部大陸影片。
是的,您沒看錯,是「抽籤」,而且是非公開的抽籤。這就跟北京車牌「搖號」一樣,全憑運氣。
大陸電影進入台灣有多難?
11月27日,2020年大陸電影在台灣上映配額抽籤結果公布,陳可辛執導新作《李娜》、成龍主演新片《急先鋒》、余文樂主演的《怪物先生》、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以及《合法伴侶》《東北虎》《素人特工》《郊區的鳥》《夜山明》《消失在老街的少年》共10部影片幸運中籤。
其中,《江湖兒女》早在2018年就已經上映,網上資源早已隨處可見,這也是賈樟柯電影首次在中國台灣抽中上映配額。
按照規則,抽籤中排在10名之後的電影將失去入台機會,除非前10名有人撤回申請,才會從第11名開始替補,否則只能等下一年再申請抽籤。
所以此次還抽出了27部影片作為候選,《唐人街探案3》《白蛇:緣起》《誅仙1》《攀登者》《中國機長》《中國女排》等均在候選名單內。
這樣奇葩的遊戲規則,造成了許多大陸熱門電影未能及時在台灣上映,很多電影甚至等大陸和其他地區上映完兩年後才能在台灣的電影院播出。
台灣抽籤,似乎並無規律可循。不過,貓影文娛(ID:maoyingtv)分析了2017-2020年的中籤結果發現,每年10個名額里,基本上以中小成本的文藝片、喜劇片、紀錄片為主,不少影片在國內上映兩年後才能在台灣上映。
比如,此次取得2020年台灣配額的《江湖兒女》,早在2018年就已經上映,《郊區的鳥》《夜山明》都是典型的小成本文藝片,《郊區的鳥》曾獲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片,《夜山明》則由夜山明導演、編劇、主演,根據夜山明先生自身真實故事改編。
真正有商業影響力的大片,每年只有1-2部中籤,2017年是《港囧》和《老炮兒》,2018年是沒有商業大片,2019年是《唐人街探案2》,2020年可能是《李娜》。
反而《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票房榜上的熱賣商業大片,均沒有被抽中。
電影《流浪地球》截圖
而在候補名單里的《白蛇:緣起》《誅仙1》《攀登者》《中國機長》等影片,也都已經在2019年上映,卻只能作為候補碰運氣,或者繼續參加2021年的抽籤。
台灣影片在大陸可以大賣,大陸影片在台灣都是炮灰
台灣好片在大陸可以取得不錯的票房,比如台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大陸票房7650萬,《我的少女時代》大陸票房3.6億,2019年台灣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台票房僅5530萬,但大陸票房卻高達9.53億。
相比之下,大陸電影在台灣的票房卻慘不忍睹,基本上都淪為了炮灰。
貓影文娛(ID:maoyingtv)整理了近年大陸電影在台灣的票房情況:
《鐵道飛虎》,200萬新台幣
《乘風破浪》,162萬新台幣;
《我不是潘金蓮》,128萬新台幣;
《一九四二》,35萬新台幣;
《天註定》,50萬新台幣;
《浮城謎事》,13.3萬新台幣;
《神探亨特張》,13.4萬新台幣;
《狼圖騰》,2萬新台幣。;
《假如王子睡著了》,75萬新台幣;
《港囧》,4300元新台幣。
大多數大陸電影在台灣的票房都只有幾十萬甚至幾萬人民幣的票房,徐崢的《港囧》大陸票房16億,台灣票房竟然不足1000塊,全台灣大概不超過30人掏錢走進電影院。
也許因為每年引進片太少,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紀錄片」和「舊片」,台灣地區對大陸的電影似乎存在著不少的偏見。
台灣地區網友普遍對大陸電影不感冒,甚至不少網友嘲諷「大陸電影也稱得上是電影?」、「他們就愛拍爛片」、「就是愛抄襲台灣、香港」……
台灣市場低迷,全年總票房不及一部《哪吒》
事實上,不僅大陸電影在台灣市場低迷,台灣本土電影也好不到哪裡去。
2019年台灣電影票房排名前20,沒有一部是華語電影。前40也只有3部華語電影,分別是台灣電影《五月天人生無限公司》《寒單》和香港電影《掃毒2》。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台灣地區共上映電影459部,上半年總票房票房為新台幣50.62億(約合11.67億人民幣),其中本土影片上映44部,票房為新台幣2.32億(5348萬人民幣),占比4.59%。
台灣電影市場本來就小,全年總票房也只有二三十億,還不如一部大陸一部《流浪地球》和《哪吒》的票房。
其中44部本土影片,瓜分了5348萬票房,可以算出,平均一部影片票房只有121.5萬人民幣,這樣票房還不如大陸一部網絡電影的分帳,對於片方來說可以算血本無歸。
跟大陸600億的票房相比,台灣地區的電影市場太小,甚至不如大陸的其他省份,這就註定了台灣電影很難像大陸一樣,用大手筆投資去搞大製作,否則很難收回成本。
而且與台灣限制大陸電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台灣人士參與大陸電影電視劇的數量、兩岸主創人員比例、投資比例將不受限制,大陸引進台灣電影電視劇也不再做數量限制。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影視人才大量流入大陸也就不足為怪了。畢竟,台灣電影人,也是要吃飯的,而台灣市場已經提供不了這碗飯。
以往台灣地區還有金馬獎可以鼓吹,通過金馬獎奠定台灣的華語電影地位,如今大陸暫停參加金馬獎之後,金馬已經式微,而大陸對於台灣的人才的虹吸效應,將變得越來越明顯。
在各種「惠台」政策的實施下,不僅僅是影視領域,以後台灣同胞進入大陸,就像東北、河南人口流入北上廣一樣,將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