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惑仔》回顧《少年激鬥篇》—最初的謝霆鋒和最後的《古惑仔》

2021-06-23     光影異人館

原標題:《古惑仔》回顧《少年激鬥篇》—最初的謝霆鋒和最後的《古惑仔》

起因

五一的時候,無意中刷到一條《奇葩說》辯手楊奇函評論《古惑仔》電影的短視頻,一下子激起了我的回憶,於是決定系統的回顧一下《古惑仔》這一系列的電影。

首先必須要說的是,楊奇函說的大部分觀點都是對的。比方說,大多數被《古惑仔》蠱惑的孩子們,沒有看到這一系列故事背後的蒼涼底色;比方說,《古惑仔》簡化了社會規則讓孩子們誤以為講義氣,打打殺殺、混江湖就是人生的出路。

大家都知道,浩南身邊從大哥阿B全家,大哥大蔣天生,到兄弟巢皮、大天二,甚至最愛的女人小結巴都死了,簡直就是活生生的天煞孤星;山雞倒是活下來了,下場也不怎麼好,本來山雞和牧師女兒淑芬這對CP很好磕,也是前四集很搶眼的角色,但是到後面直接被官方拆散,到第六集更是給山雞安排了個日本極道之妻,還惹來一場港台日黑幫大火拚。

從這點來說,楊奇函說的都對,做古惑仔就不可能有好下場。

但是他忽略了一點,電影就是造夢,用誇張、虛構的方式去重塑一種人生,簡化社會規則是服從於電影敘事的一種必然,更別說在「盡皆癲狂,無不過火」的香港電影宇宙。至於說教壞小孩,拍電影的人都未必全信,看電影的孩子反倒把這些都當成真人真事去學習?那非要怪的話,只能大聲疾呼,儘快建立電影分級制度吧!別讓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那麼早接觸到他們不能正確理解的電影。要知道,《古惑仔》在香港的定級全部都是二級半以上。

那麼,為什麼《古惑仔》在上世紀末的幾年時間裡,還能夠那麼受歡迎呢?這裡面如果真正分析的話,違禁的詞彙肯定特別多,所以我也就不一一展開了,只是簡單說一個我覺得最重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觀點。

《古惑仔》系列電影代表了大多數少年,在即將踏入成人世界前,處於既迷茫又膨脹的階段,對這個世界最狂妄又美好的想像,那是你們、我們、他們,每一個少年最初的「星辰大海」,也是他們最後的青春!

基於以上觀點,我希望能夠用自己的認知和人生教訓,重新梳理一下《古惑仔》這一系列電影。所有觀點都只代表我自己,接受反駁,但絕不改正。其次,我也不是太正式的人,想到哪兒說到哪兒,估計免不了會自然流露說教和爹味,敬請見諒。

總之一句話,我說電影,你愛聽不聽,我自說自話!

《古惑仔》電影的開始也是終結

從上映日期來看,這部1998年6月5日上映的《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其實屬於那兩年《古惑仔》電影熱潮的尾聲,甚至可以說是終結。但是從劇情故事線來說,它偏偏又是《古惑仔》正傳的開篇,絕對男主角,銅鑼灣扛把子陳浩南的養成故事。時隔兩年之後的《古惑仔6勝者為王》雖然故事更深刻、更磅礴,但是顯然已經完全偏離了原作「灣仔一向我大曬、我玩曬,洪興掌管一切」的少年氣息。

另一方面,《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演繹浩南、山雞的成長故事,配合當時還沒有被英皇收購的飛圖唱片,起用剛滿18歲的謝霆鋒與李燦森、吳彥祖等全新人班底演出,在當時來看只是一個簡單又盛大的推新人手法,在時隔二十多年後再看,卻可以看作是香港演藝圈對大華語地區的最後一輪推送,是謝霆鋒、吳彥祖以及沒有在本片中演出的陳冠希、余文樂等香港末代男明星的最初亮相,同時也是香港演藝圈逐漸被大華語地區同化,乃至消亡的終結。從那之後,香港演藝圈幾乎再無新人!

畢生活在螢光燈下的謝霆鋒

先說一個有趣的記錄,因為血腥暴力鏡頭和粗口等元素,《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當年被核定為三級片,作為主演,謝霆鋒在影片上映時還未滿十八歲,因此他大概是華語影壇第一個不能進場觀看自己主演電影首映的男演員。

身為四哥謝賢和狄波拉的長子,謝霆鋒從出生起就活在螢光燈下,在那個狗仔還不盛行的年代,每年春節,他總要陪著父母一起出現各大報章雜誌的重要版面上。之後,謝賢與狄波拉離婚,謝霆鋒小小年紀就開始獨自生活,之後又有傳言謝賢遇上經濟危機,從小就把他的經紀約賣給了飛圖唱片。於是這才有了1998年,謝霆鋒剛出道就影歌雙拳出擊。

電影方面,飛圖唱片專門請動王晶、劉偉強,為他量身定做了《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可惜「古惑仔」風潮已過,王晶、劉偉強兩位導演也無心戀戰,簡單的炒了炒剩飯,所以電影上映之後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不甚理想,儘管謝霆鋒憑藉在片中的本色演出,拿下了1998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可惜他還是沒能接過鄭伊健的班,再續浩南與古惑仔的輝煌。

音樂方面,1999年楊受成的英皇集團正式收購飛圖音樂,把謝霆鋒作為重點新人打造,同年發行的謝霆鋒國語專輯《謝謝你的愛1999》直接讓他成為世紀末偶像,也開啟了謝霆鋒歌影緋聞雄霸華語娛樂圈十餘年歷史,直到近幾年,雖然謝霆鋒已經多半退居幕後,但還是不時以「鋒味」廚子的身份,與張柏芝、王菲撲朔迷離的情感事件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

平心而論,作為大銀幕處女作,謝霆鋒在《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中的表現只能算不過不失。並且,王晶、劉偉強兩位導演為了更貼合他的個人形象,對陳浩南的前史故事做了大幅的修改,在保留浩南耍帥的本色之外,多加一條學生時代夾BAND的故事線,也是為了不遺餘力地推銷作為歌手的謝霆鋒。

影片中一共選用了謝霆鋒三首歌曲,其中《開放日》是影片主題曲,反而沒有給人留下太深印象;《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因為正好配合了學校樂隊演出的橋段,雖然歌曲本身沒什麼精彩之處,但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然,作為電影片尾曲的《活火山》,同樣因為搭配上「浩南紋身」的名場面,再加上謝霆鋒故作憤怒的歌聲,同樣叫人記憶猶新。

但是除此之外,無論是影還是歌,謝霆鋒與《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都註定只能成為一個時代燦爛又虛妄的花火,轉瞬即逝,無法長久。

社會規則的隱喻:搖滾、泡妞和紋身

回到本文最初,楊奇函說《古惑仔》簡化了社會規則,但是我覺得他大概也簡化了《古惑仔》這一系列的電影。不說其他的,在《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里,王晶、劉偉強兩位導演就很創新地用搖滾、泡妞和紋身這三個元素串連起一個普通香港少年在社會規則之下的「成長」,看似寫意,但其中另有隱喻。

浩南、山雞等人最開始只是屋村裡的搖滾少年,希望通過音樂來宣洩青春熱血,同時泡妞,但是在學校的不理解和屋村潛規則的雙重擠壓下,最終只能選擇放棄搖滾這條看上去至少符合正常人生活軌跡和社會上升渠道的路徑,走上古惑仔的不歸路。

何嘉莉飾演的富家女在電影中段莫名消失,和放棄搖滾這種理想化生活,投身底層,代表的都是香港當年底層少年的不歸之路。社會規則客觀存在,不可能那麼容易被人簡化,即便是香港,階層的分化也早在少年出生之前就已經註定。古惑仔看似刀頭舔血,但卻幾乎是底層屋村少年的唯一選擇。最終,浩南選擇紋上過肩龍的圖騰,其實也就代表了他已經認命,心甘情願地在古惑仔這條不歸路上一走到黑。這何嘗不是一種對底層社會規則的被動接受,和勇敢反擊。

並不是所有的底層人士都能夠改變自身命運,跳出固化的階層,知識和理想需要更堅韌的神經和更多的運氣,少年大多不懂什麼叫堅韌,能夠遇上像大B這樣的好古惑仔已經算是天大的運氣,能夠從靚坤的手下逃脫,至少不那麼快就變成炮灰,而是成為未來的浩南,這大概已經是《新古惑仔》能夠帶給觀眾最大的啟示!

當然,《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在浩南的身世這一塊,特別是他母親去世這一段,其實有更大膽的表述,只不過那些內容都太違禁了,所以在此,我就不詳細解說,諸位有興趣的自己去看去理解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h473654390_11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