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家庭矛盾,《少年派》的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2019-06-21     鶴崗影視青年

還記得《小王子》里的一段台詞:「大人自己什麼都不懂,總是要小孩來給他們解釋,這讓我覺得很累」。

張嘉譯在《少年派》當中著實從一個有魅力的中年男人瞬間切換成了「中年油膩男」,還記得前一秒大為哥還在燒烤攤吃著烤串給林妙妙畫著人生的小格子,一副慈父的偉岸形象,下一秒就和老婆吵架離家出走後被關進了局子沒了工作,變成了油膩頹廢男,開啟了「大為躺」的模式,這樣的切換著實讓人猝不及防。

無論多大年紀的男人,遇到了困難,都會像小孩子一樣選擇逃避。

也就是林大為在逃避之時,有幸家中有兩個後盾在默默給予他支持,就算之前王勝男和他爭吵到了離婚,也並沒有放棄他。

家庭中有一個人出現問題的時候,其他的家庭成員沒有選擇火上澆油,都想要往好的生活方向前進,開導,溝通試著去理解對方。

林大為也重新找到了工作的方向,生活還要繼續下去。

其實如果一直看這部劇就會發現《少年派》的一個小細節,當媽媽王勝男在家嘮叨女兒的時候,父親林大為總是能成為一個和事老在其中渦旋,當王勝男和林大為爭吵到離婚之時,林妙妙也會成為一個小大人一樣關心他們的關係,也在尋找調和的機會。

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之時,總要有一個家庭成員成為一個粘合劑,來把分開的兩個人粘在一起,這很值得我們學習。

不得不說,閆妮和張嘉譯飆起演技的時候,趙今麥那點古靈精鬼真的不值一提,當她們二人在劇中吵架的時候,代入感極強,吵架的原因都不是誰犯了原則性問題,往往也都是萬千人都能遇到的家庭瑣事,當我們學會了換位思考,學會了成為家庭的和事老,我們也就能擁有一個美美滿滿的和睦家庭生活。

現在看看《少年派》,它不是一個純正的家庭片,更談不上是一個優秀的高考片,當然有那麼一點青春氣息但也不是青春片,涉及了好多面卻沒有一個一面突出,也算是此劇的一大遺憾。

雖然閆妮和張嘉譯在努力詮釋《少年派》的角色個性,還是讓我想起來由張國立、蔣雯麗主演2007年上映的《金婚》,也都是展現了家庭的生活瑣事,也有兒女面臨高考的抉擇,那個時期更有生活氣息的年代感,而《少年派》中好像缺少了一種味道,那種味道叫真實。

就如《金婚》書中的一句話;他們是一對歡喜冤家,時常為小事打得天翻地覆,也會在爭吵過後檢討自己和好如初。

最好的家庭不就那麼爭吵度過的嗎,生活有滋有味,當一切無話可說時,那這個家也就散了,爭吵要適度,換位思考的理解最重要。

不難發現《少年派》還有一個中國家庭成員關係的一個小細節,每一個女兒都和爸爸最親,每一個兒子也都媽媽親,林大為和林妙妙,錢三一和裴音,這也不能以偏概全,但是現實的生活很多家庭都是這個樣子,作為子女的你會是家中的調和劑嗎?您和誰最親近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eA-A2wBmyVoG_1Z3a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