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線》用四十集的劇情,詮釋了兩個不同身份和背景的男人,他們面對孩子成長當中的「意外」散發出偉大的父愛無疑不是給浮躁社會予以溫暖,同時,更是在大結局當中合理的避免了「塔西佗陷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結局是美好的,可是又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整個過程卻是令人唏噓遺憾的。
馬東升的自首是結局的「亮點」
馬東升就是在等待女兒馬瑾的身體全部康復才會去自首,可是,於超已經掌握了全部的證據,馬東升也只能在馬瑾還沒有出院的時候去自首。
於超已經給了馬東升最好的機會。
馬東升沒有看到馬瑾出院回家,而王娟卻意外回歸了他們的小家庭,不知道這樣的變故對於他來說是喜還是悲,他的自首也讓陳子韜、李兵等人的犯罪事實更加坐實,如果沒有馬東升的意外搶劫,這所有的壞人不知道還要逍遙多久,馬東升是導火索更是催化劑。
王娟洋洋得意
大結局沒有給馬東升的徒弟李菊一個完美的謝幕,沒有看到受害者抱團取暖的場景,只有看到王娟的洋洋得意。
王娟在馬東升和馬瑾最需要她的時候「拋夫棄女」,幻想著和大款享受人生,誰曾想多年後她跟著的大款破產又失去道德人性。
就在馬東升拿了拆遷款後,王娟又合理地回到了這個家,不得不說,王娟不算是最終的贏家,她卻在整個過程當中享受到了最完美的人生。
博士傲慢不改
在大結局當中,就算是在法庭上宣判,博士馮軒和楊大元都沒有穿著囚服,哪怕是在最終宣判的時候,博士馮軒依舊顯得非常傲慢,沒有一絲的悔過的害怕的表情,這與楊大元懊悔的神態形成的鮮明的對比,或許馮軒不知道死刑的宣判意味著什麼。
何平立三等功
坦白講,如果這部劇的主角或者整個4·11專案的負責人是何平,那麼《分界線》的劇情應該不會超過五集。
按照她辦理翟大川車禍案的思維的順序,那麼馬東升早就被抓起來控制住了,並且何平也會當著馬東升鄰居的面和馬瑾的面直接給嫌疑人馬東升戴上手銬,這樣辦案之後幾乎也就沒有後來三十多集的故事,博士幾乎抓不到。
馬瑾的生理上的病可以治癒,而這樣看著父親犯法被抓的心理陰影卻似乎要用一生去治癒。
從現實社會來看,何平這樣的行為有機率會出現,畢竟誰也不是上帝視角,誰也不能萬事考慮的面面俱到,無論是白貓還是黑貓,畢竟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從影視劇當中來看,何平卻是一個非常「失敗」的角色,本可以聽從他人意見,用一個更合理更符合規矩法律的方式處理翟大川案,很可惜,卻用了一個最令人鄙夷的方式。
何平處理翟大川案刻意抓武強,這就是為了對最後定罪馬東升埋下了伏筆,馬東升給武強的錢也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何平為了抓嫌疑人而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不方便,那麼她抓罪犯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
馬瑾沒有送於小剛
於小剛在母親的陪同下去國外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大結局並沒有上演於小剛可能是陳子韜親生兒子的狗血劇情。
於超和他的同事們送於小剛和母親的離開,這裡卻沒有出現馬瑾對他的送別,這也讓劇中所謂的二人「早戀」畫上了一個句號,於小剛和馬瑾也只不過是懵懂之下的好感,友情之上,愛戀之下的情感。
陳子韜的三大「失誤」
李兵是陳子韜的第一大失誤,陳子韜最終被抓的時候或許都在埋怨小舅子李兵,要不是李兵被馬東升意外打劫帳本,陳子韜也不能做了那麼多「亡羊補牢」的事情露出馬腳,可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陳子韜第二大失誤是看錯了譚季平,陳子韜以為用畫控制住了譚季平,卻沒有想到對方是一個極不穩定的變量。
譚季平最終沒有讓更多的人失望,他也堅守住了初心。
陳子韜的第三大失誤是身邊沒有真正可用的「小弟」,他只是培養了一個譚季平這樣的小弟,並且沒有把自己隱藏起來,到最終,只剩主將不見守城的兵,這樣的圍城早晚被「攻下」,這樣的光杆司令,怎能打勝仗。
《分界線》的贏家唯有小陶
無論是於超還是馬東升,他們都在這個故事當中有失去也有得到,反而小陶的結局似乎更加完美。
小陶最初就是一個小偷,沒有什麼學歷和人生價值觀,反而遇到武強之後,她的整個人生軌跡都有了180度的改變,小陶只是失去了以前的小偷身份和不齒過往,最終卻得到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的充滿無限未來的生活。
人生亦是《分界線》,南北之分,東西之隔、
馬東升的被逼無奈到底有多少現實色彩?
於超和何平到底哪個人物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