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獲批,成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希望!

2019-11-12   中國家庭報

11月2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一款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正式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該藥可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由於阿爾茨海默病給患者、家屬以及社會都帶來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所以其治療方法的研究、藥物的研發等相關信息一直備受關注。近年來,研發和實驗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也成為各大藥企的主攻方向之一。不過有關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卻一直未有成功案例。

這款我國研發的、「全球首次上市」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獲准上市的消息,一經發出就受到了各方廣泛關注。據悉,該藥物目前在國內只是「有條件」獲批上市,要求批准後還要研究其機理和長期安全性,可以說後續還有很多工作等待研發機構繼續跟進。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阿爾茨海默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孫永安教授介紹,目前對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主要包括危險因素的管控和藥物治療。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很多,主要有年齡、家族史與遺傳、糖尿病、中年期高血壓、中年期肥胖、體力活動減少、抑鬱、吸煙、低教育水平等。

目前,對危險因素的長期有效的控制,可以延緩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甚至可阻止該病的進展。日常做到,從小注意營養均衡;加強12年以上教育年限;中年預防高血壓,腹型肥胖;重視聽力下降,控制血糖;中年時期,特別老年以後要注意減少社會隔離,多接觸社會、多運動,積極預防記憶力和認知功能的下降。同時,還應積極進行智能訓練,日常接觸的棋牌類遊戲,或者電腦終端操作的智能遊戲都對阿爾茨海默病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另外,還要注意改善抑鬱、焦慮的情緒,其實很多老人因為主觀或者是客觀原因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悲觀、不積極、懈怠的情緒,這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應通過心理干預來疏導治療。再有,目前新的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嚴重失眠對認知下降也有較大影響。因為,失眠會加重大腦里有毒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而β澱粉樣蛋白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有很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危險因素的管控工作難度不小,因為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病,對這些危險因素缺乏重視,所以危險因素管控的意義是很關鍵的。如果從小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建立積極的抗壓心態,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可以減少1/3。

關於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現在不是很多。目前,廣泛使用的藥物有幾類,第一類是膽鹼酯酶抑制劑,該藥早在1993年就開始投入使用了,現在臨床上還在廣泛應用。第二類是NMDA受體拮抗劑——鹽酸美金剛,是丹麥研發的藥物,對痴呆有一定治療作用。這兩類藥都能延緩病情的發展。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應該加強科普宣傳,讓人們對其有客觀的認識,大力提高就診率。讓更多的患者不要礙於面子諱疾忌醫,因為病情無法得到及時控制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同時,要特別注意預防工作,減少發病率。」孫永安說。

文/席念楚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