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春夏秋冬,寶寶穿衣都是一個鬧心的問題。夏天怕中暑,秋冬怕著涼,即使到了溫暖的春天,也一樣讓寶媽們愁得不要不要的:
「不是春捂秋凍嗎?把寶貝穿得暖暖的,卻熱出了病……」
「天氣暖和了,我家寶寶反而著涼了?」
「一會兒冒汗,一會兒手腳冰涼,我究竟該給孩子穿多少?」
如今戰「疫」勝利在望,季節也已過春分,雖然氣溫上升了,但保暖依舊很重要。為此,小編特意採訪了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醫師王若義,教你捂春晾秋該怎麼「捂」。
「所謂春捂秋凍,這些都是有講究的,可不能一味地把寶寶包得厚厚的。」王若義表示,春天天氣變化大,天氣忽冷忽熱,晝夜溫差也大,如果「捂」得太多或太少,寶寶非常容易生病。
捂得太多著涼、捂熱綜合症、高燒
你沒看錯,穿太多也是會著涼的。「如果寶寶穿太多而捂出了汗,被外邊冷風一吹,反而更容易著涼。」
除此之外,醫院裡有不少寶寶是被媽媽捂出高熱來的。寶寶新陳代謝快,被厚厚的衣物包裹著,會使熱量無法散發出來。
「衣服內的溫度越來越高,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孩子高熱、脫水、缺氧、昏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就是我們所說的捂熱綜合徵。」
穿得太少著涼、腹瀉、流鼻涕、打噴嚏
春天雖回暖,但總的來說還是冷的。正值春冬交替,氣溫變化快,如果沒有及時給寶寶增添衣服,那麼著涼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有些孩子,出門後就開始流鼻水和打噴嚏了,媽媽就要留心寶寶是否著涼了。另外,還有些寶寶在著涼後,還會出現腹瀉嘔吐的情況。
春捂的正確打開方式
1、把握好「捂」的時機
春天冷空氣頻繁,冷空氣到來前一兩天是「春捂」最佳時機。因為許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發病高峰都與冷空氣和降溫密切相關。
「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了。一般而言,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若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就可以不用捂了。」
2、把握好「捂」的部位
背部:寶寶背部著涼了,容易感冒。寶寶在室外玩耍時,不要捂太多,否則容易因出汗多、背濕涼而患病。
腹部:寶寶脾胃功能未發育完全,若腹部著涼,易引發肚子疼、腹瀉等症狀。
足底:俗話說「寒從腳起」,足底是人身體中最敏感的地方之一。寶寶的小腳暖和了,身體才能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如果外邊的氣溫比較低,還颳風了。那麼,帶著孩子出門一定要記得給他穿上襪子鞋子,帶上帽子,並且把小肚肚給保護起來,這樣寶寶才不容易著涼。」
3、不宜捂得太緊 穿得緊不等於穿得暖!
里外都是厚衣服,把寶寶捂得緊緊的,不僅會讓他感到不舒服,還特別容易生病。
脖子捂得太緊,寶寶容易頭暈噁心。
雙腳捂得太緊,影響腳部血液循環,雙腳更容易凍傷。
胸口捂得太緊,給寶寶帶來壓迫感,還容易引起內熱。
想要寶寶穿得又暖又舒服,最好還是幾件薄厚衣服搭配。
內層:透氣排汗,推薦純棉衣物。
中層:保暖為主,推薦羊毛、人造纖維、羽絨、保溫纖維等。
外層:防風,棉外套和衝鋒外套也可,不推薦羊毛外套。
4、根據寶寶自身體溫增減衣物
究竟要穿多少衣服,說到底還是由寶寶的身體來做主。「還不懂得如何用語言來表達的寶寶,他的身體也會告訴你。」
頸後和背部溫暖乾燥,說明寶寶穿得剛剛好。
頸後和背部已經出汗,說明寶寶需要脫掉一些衣物。
頸後和背部有些發冷,說明寶寶需要穿得更多些。
「另外,提醒一句,千萬不要覺得寶寶手腳冰涼就是冷了。寶寶的手腳末梢循環差,如果周圍環境比較冷,他的手腳很容易變得冰冷,但身體可能還是溫暖的。」
文: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