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有沒有必要去做抗體檢測?疾控專家回應

2020-05-06   中國家庭報

在援鄂抗疫工作中,公共衛生人員落實防控措施,加強實驗室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指導單位、場所和人群做好防護,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發揮了重要作用。5月6日,援鄂疾控工作者代表來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問:流行病學調查在武漢這次疫情阻擊戰中起到什麼作用?


丁鋼強: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在鎖定並控制傳染源,及時隔離密切接觸者、精準切斷傳播途徑中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流調排查隊在這次疫情防控當中也扮演了偵查員、情報員、戰鬥員和宣傳員的作用。



圖:中國疾控中心駐武漢流行病學調查隊隊長、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


很多流調隊隊員下沉到一線,開展現場指導防控工作,堅持向上溯源、向下追蹤,必要的時候開展和患者面對面的調查。流調工作像公安的破案工作,通過各種線索的排查、摸索,不放過任何可疑的蛛絲馬跡,了解病例的基本情況、掌握人員活動的軌跡、明確傳染的來源和傳播的途徑,以便於盡早採取醫學觀察和隔離等措施,阻斷疾病的傳播。


高質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要求早、快和全面,因此要求流行病學調查人員要有臨床知識,要有公共衛生知識,還要有流行病學的基本功。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調查的技巧,更要有溝通、交流的技巧。做好流調,對調查員有多方面的要求,包括有責任心和耐心,因為調查記錄不單純是一份記錄,更是一個調查檔案,為後續的防控工作提供決策、奠定基礎。所以內容必須準確無誤。


問:普通人有沒有必要去做抗體檢測呢?


張曉光: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後會在呼吸道系統中進行繁殖,因此可通過檢測痰液、鼻咽拭子中的病毒核酸判斷人體是否感染病毒。在感染7-10天後,人體會產生針對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最先出現的是IgM抗體,隨後會出現IgG抗體。核酸陽性說明標本中存在病毒核酸,意味著感染者可能具有傳染性。IgM抗體陽性,說明患者處於感染早期,IgG抗體陽性說明感染過新冠病毒,但不能確定其是否具有傳染性。如康復者,一般檢測IgG抗體陽性,如果核酸檢測陰性,間隔24小時再測核酸仍然是陰性,那提示其不具有傳染性。與抗體檢測相比,核酸檢測更加靈敏,也是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當然無論是抗體檢測還是核酸檢測,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陽性,因此由臨床醫生根據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綜合進行判斷。



圖:中國疾控中心駐黃岡檢測隊隊長、病毒病所曾毅院士實驗室副主任張曉光


問:如何科學消毒,把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


姚孝元:消毒是一個技術活,針對不同場所和不同場景要用不同的消毒方式,也就是「精準施策、分類指導」。對定點醫院的消毒要求病區里的垃圾要按感染性醫療垃圾進行處置,病區里的生活污水及糞便都要集中收集,消毒後再處理。對於社區要求平時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只需對公共活動區域和垃圾堆放區域進行消毒。對小區如出現新冠肺炎病人,需要對病人居所、病人活動區域以及轉運場所進行消毒。



圖:中國疾控中心駐武漢市環境衛生與消毒專家工作隊隊長、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副所長姚孝元


消毒是個體力活,消毒人員需要背著一個裝滿後約50多斤的消毒桶,每次消毒作業時間大概4個小時,加上還要來回走動,因此他們的體力消耗非常大。同時,具有強氧化性、強腐蝕性的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物消毒劑,對消毒人員的眼睛、呼吸道都有較大的刺激性。另外,消毒場所很多情況下都是被病毒污染過的,因此消毒人員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危險無處不在。


在解除離漢通道前一段時間,需要對武漢市的大型公共場所進行消毒,工作量很大,武漢消防隊伍主動把這個任務承擔下來。為了保證消毒人員的健康防護,我們組織專家隊伍上門進行消毒知識培訓,演示健康防護包括防護服的穿戴,指導他們制定消毒工作預案,和他們一起在現場開展消毒,順利完成了武漢火車站和天河機場的消毒任務。



文:侯傑

編輯:黃攀連

美編:王文文

校對:於瀟楓

審核: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