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辣,叫做江西辣。
到底有多辣?
江西土生土長的彭昱暢,被一桌辣椒辣到吃不下飯,直接被辣出「童年陰影」。
江西的孩子,可能是被辣大的 / 《味里故鄉》
爸爸還來了一句「友善」提醒:
「不吃,你以後連飯都沒得吃了。」
在辣椒堆里長大的彭昱暢,成功練就辣椒胃,如今吃辣能力一流。
1
江西吃辣屆的「隱藏王者」
大多數人心目中,對於「吃辣」這件事兒,總會和川菜、湘菜綁定在一起;
叫得出名堂、大街小巷的餐飲店裡,和辣有關的菜也大多被這兩大菜系霸占:
麻婆豆腐、辣子雞丁、水煮肉片、酸菜魚、夫妻肺片……紅紅火火的川菜色香味俱全,辣椒、胡椒、胡椒等各色調料的配合,形成了川菜麻辣辛香的特殊風味。
麻婆豆腐、辣子雞丁、水煮麻辣魚……川菜「辣」得很有名 / 《愛上川菜》
剁椒魚頭、農家小炒肉、外婆菜炒蛋、辣蘿蔔……喜歡用剁椒爆炒的湘菜,朝天椒、腌菜、腊味滋味互相滲透,湘菜的香辣味更加明顯。
相比之下,贛菜的辣就和江西省一樣「存在感」極低。
微博上,有個「哪個地方最能吃辣」的投票:
川渝票數最高、湖南第二、第三才是江西。
微博話題「哪個地方最能吃辣」 / @松鼠視頻
但把江西放在第三,實在是小瞧了這隱藏的吃辣大省。
一位在江西讀大學的網友吐槽,自己的吃辣水平身邊的湖南四川人都心服口服,沒想到來了江西,卻跪倒在了這片被辣椒統治的土地上。
四盤菜四種辣椒,辣到哭出聲,本地老太太還能一臉淡定:
「才這點就受不了!」
即便你自信極能吃辣,沒嘗過江西的辣椒,也還是低調點為好:
江西菜,才是低調的最辣菜系。
和川渝湖南相比,江西菜的辣,深藏不露 / 《味里故鄉》
甚至有人評價:「江西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贛菜的辣是「吃飯下辣椒」、飯菜淪為陪襯的辣。
不愛吃辣的廣東人來江西,至少得涮幾回鍋。
《人生一串》里,江西本地小哥哥義憤填膺地為江西辣正名:
「江西人吃辣,全國排第一名的。」
隔壁桌的姑娘形容江西的辣味深入骨髓,吃口江西菜,至少得喝上一瓶水的程度。
但是江西人,已經習慣這辣味了。
「南昌人不吃辣椒,就沒有任何靈魂,就不是南昌人,就不是江西人。」
你別不服,論吃辣,江西人還真沒怕過誰。
2
江西辣,無處不在
對江西人而言,辣椒早已是必不可少的靈魂伴侶,什麼美食都絕不能少了辣椒。
很多江西人的一天,從一碗米粉開始。
江西有「米粉之鄉」的稱號,吃米粉,分為很多流派。
南昌拌粉、景德鎮冷粉、萍鄉炒粉、鷹潭牛肉粉、上饒鉛山燙粉……
江西米粉燙炒煮拌流派眾多,但無論是哪個流派都能讓你辣的「滿頭大汗」 / 《味里故鄉》
不管是哪個流派,都離不開辣椒。
很多南昌人早上必吃的是南昌拌粉,配上一碗溫熱的瓦罐湯,美好的一天就開始了。
但米粉、麻油、醬醋、胡椒粉、蔥、蒜、腌菜、花生……這些都只能算得上是「配料」;
拌上幾大勺新鮮的辣椒,用筷子在碗中上下拌勻,一碗米粉才算合格。
在老闆拌粉的時候,本地的食客不忘對老闆叮囑:
「老闆,我要變態辣。」
從早飯開始,就不會少了變態辣 /《人生一串2》
萍鄉炒粉,也承載著許多遊子的鄉愁。
不少萍鄉人下高鐵第一件事,都是直奔炒粉店,來一碗家鄉正宗的炒粉。
它用豆芽、雞蛋、瘦肉與米粉一起爆炒,加上干辣椒,在廚師的顛勺中感受一碗粉的人間煙火氣。
老表,搞碗炒粉恰呀幾!/ 《尋味萍鄉》
萍鄉炒粉重油重辣,出鍋之後米粉依然根根分明,看一眼就能讓你食慾大增。
景德鎮的冷粉自稱一派,口感更為爽滑;
鷹潭的牛肉湯粉,湯汁香辣……
江西省11個地市,每個地方都有叫得出名頭的米粉,能和辣椒完美融為一體。
除了米粉,江西的燒烤、硬菜、小吃,同樣沒有一個能逃過被辣椒「改造」的命運。
早上的拌粉,深夜裡的燒烤,都讓愛吃辣的南昌人慾罷不能:
系馬樁田螺、麻辣花甲……
南昌燒烤的雞腳還上過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
老闆選用南昌市場上最火辣的辣椒,均勻潑灑在雞腳上,將辣椒拌勻。
先用辣椒把雞腳腌入味再說 / 《人生一串》
燒烤過程中,再加入魔鬼辣級別的「斷魂椒」;
讓辣椒全方位無死角覆蓋 / 《人生一串》
雙重加辣後的雞腳,讓一些食客吃到「靈魂出竅」。
被稱作「致死量」,辣到靈魂出竅的江西燒烤 / 《人生一串2》
嗜辣如命、喝粥也不忘了加點辣的萍鄉人,創造了一道經典辣菜:「蓮花血鴨」。
當地人說:「到了蓮花不吃鴨,會叫別人笑掉牙。」
這道蓮花血鴨,選用在萍鄉蓮花縣生長了70天的本地麻鴨,這時的麻鴨體形適中、骨頭軟、肉質細。
蓮花血鴨做法不複雜,將鴨肉剁成小碎塊,茶油燒開後,倒入切好的鴨子,將鴨肉翻炒至三成熟時放入酒、干辣椒和醬油;
水開了之後,加入鮮辣椒、調料翻炒收汁,起鍋前,再加入新鮮的鴨血迅速翻炒。
剛剛炒好的血鴨湯汁色澤醬紅、味道濃郁,鴨肉鮮辣入味、鴨骨香脆。
最關鍵的還是一個字:辣!/ 《遠方的家》
撫州臨川菜梗,青菜梗配上辣椒粉,紅配綠顏色鮮艷、菜梗爽口;
至於有多辣,看圖:
「臨川小吃」的產業發展 / 《江西衛視》
撫州的辣椒,還實現了江西辣的「業務」拓展,把辣椒融入進了茶餘飯後的零食里。
辣椒粑、辣椒干都是辣椒做成的小吃。
撫州廣昌有名的辣椒粑,用辣椒和糯米混合,用油炸成酥脆。
彭昱暢吃出了鄉愁的,就是家鄉的辣椒干。
「饒州余干水口有洲,洲上村民種植辣椒口味佳」,說的是余干辣椒。
撫州余干辣椒全國有名,辣椒炒肉能把人直接辣哭。
另外,江西境內湖泊河流眾多,贛江自南向北匯入鄱陽湖,吃魚便是少不了。
贛南小炒魚、興國米粉魚、鄱陽湖魚……
用紅辣椒、辣椒醬烹飪出來的魚肉,鮮嫩辣味十足。
愛吃辣的朋友,來江西,一個月就能讓你吃足外地一年的量。
3
為什麼江西人愛吃辣?
江西夏天濕熱,冬天陰冷的亞熱帶氣候,讓江西人與辣椒天然有一種親近感。
明朝末年傳入中國的辣椒,與江西人結緣已久。
再加上江西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四面都有大山,濕氣很容易累積。
多山多水,讓江西濕氣較重 / 《航拍中國》
夏天燥熱食慾不佳、冬天寒冷身體冰涼,都需要辣椒調味,吃飯才香。
萍鄉、宜春和吉安等地區,有「無辣不下菜,無辣不成席」一說,南昌、贛州等地,許多人也幾乎頓頓不離辣椒。
江西人熱愛吃辣,種辣椒也是一絕:
辣椒常年種植面積約7萬公頃,位居全國前列。
辣椒與省內其他蔬菜相比,種植面積超過了江西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的10%,產量和均值均居各類蔬菜之首。
在江西,辣椒還超過了日常調料,融入到了農俗中。
「最美鄉村」婺源曬秋,將一盤盤辣椒放在屋頂上曬,門前掛滿一串串紅辣椒,寓意來年紅紅火火。
與辣椒為伴的江西人,把曬辣椒曬出了詩意 / 《航拍中國》
把朝天椒、干辣椒等辣椒和其他食材搭配在一起,更是能組成一道道風景。
以辣椒的紅色為主體,搭配上大米、玉米等食材,能把辣椒曬成風景 / 《航拍中國》
幾百年吃辣飲食文化的傳承、獨特的地理環境、對辣椒貫穿日常生活的熱愛……
這些相加在一起,才得以共同造就江西人對辣的獨特理解和辣出特點的江西美食。
雖然始終很低調、存在感不強,江西菜辛辣背後的美味、江西人的勤勞卻是藏不住的。
總之一句話:
想吃辣,來江西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