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銀杏,古民居……安徽金寨這個地方的秋色實在是太漂亮了

2019-11-11     視覺金寨

湯家匯鎮,位於安徽省金寨西北邊陲,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境內風光旖旎,人文資源尤其豐富。

境內金剛台海拔1584米,因奇石縱橫、形似金剛而得名。秋日,金剛台下秋色正濃,銀杏黃,木梓桔,楓葉紅,赤橙黃綠青藍紫好不熱鬧。

樹木叢中,間或露出老屋的一角,為秋色平添了無窮的韻味。湯家匯是金寨縣內對古建築保護最好的鎮,擁有不少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目前統計在冊的有11處。其中包括2個國家級古村落瓦屋基村晏家老塆和上畈村朱家塆,以及6個省級古村落。

晏家塆始建於清朝,距今約200年,建築依山傍水,大別山古民居莊園特色明顯。古建築採取依山設計,為複式結構。一棵高大的銀杏立於屋前,背後青山連綿,絢麗的秋天彩林襯托得土牆黑瓦如畫一般。

斗林村的李家灣,占地面積6400平方米,始建於明朝,前後施工近20餘年, 距今300餘年。李家塆又稱紅軍村,一村走出25位紅軍,實屬難得。

我們在秋色里尋尋覓覓,最後來到了上畈村的朱家塆,遠遠一看便覺分外驚艷,湯家匯居然還有保存這麼完善的古村落,真不愧是國寶啊!

朱家塆座山面水,兩邊青山如伸出兩臂將村落環抱其中,周圍種以銀杏松柏。朱家塆古村落占地面積約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現存4進主屋和兩套廂房,共72間,建築群呈規範的長方形,具有明顯的軸線對稱。

大門朝南,石門框,一對精緻雕花的石鼓立在兩側門框前,門頭兩旁有一對精心雕制的石球。門楣上方砌有兩眼方孔,疑為瞭望孔。整座建築以磚木結構框架為主,雕飾山水、草木、人物、珍禽異獸,如麒麟送子、六合同春、龍鳳呈祥等,附帶彩繪油漆,華貴古樸。青磚疊架的檐磚,雕有壽頭、龍鳳呈祥圖案,石柱柱礎形態各異,石雕絞絡精細。古建築群內設會客大廳、戲樓、繡樓、住宅、天井、花園、書房、迴廊,採光充沛,冬暖夏涼。主要建築的廳廊均呈穹形頂棚與飛檐相呼應,廳房、書房及迴廊均由方形釉面青磚鑲嵌而成。整個建築,屋面和地面排水系統嚴密完美,屋面排水的大小閣溝處處相接,青磚條石修成的明溝暗道,由各院落通向外界自然排水。同時建築結構具備防火、防盜功能,高大厚重的青磚院牆與戶外僅有4道門連通,形成一個相對封閉完整的宅院。

朱家塆村落選址布局為「富」字形,寶蓋頭為村落後高大的伏山,寶蓋下的一橫就是村落,朱家塆門前本沒有水塘,古人在屋前空曠處掘一口水面達兩畝的水塘,這就是「富」字的「口」,水塘往南是大片田地,即為「富」字最下端的「田」字。可見朱家灣村落選址布局頗具匠心。

相傳,朱家塆為明末皇族所建,為避清兵,朱氏一脈逃進深山,臥薪嘗膽多年,正待東山再起,卻被清廷發現,於是賤賣田地房產匆匆逃往他鄉。歲月變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的朱家塆居住著普通百姓。

今天,數百年的古宅被修葺一新,平整的水泥路通往各個大山裡的人家,小鎮街道整潔,過去髒亂差的河道修成了風景線。在當地政府領導下,加強古民居保護,大力開展新農村建設,紅色小鎮湯家匯已經舊貌換新顏。

在這如畫的秋天裡,走在湯家匯色彩斑斕的鄉間小道,覺得我找到了很多寶貝。青山綠水是寶,古宅民居是寶,而一心為民的赤子之心才是最大的寶貝啊!

文:秦俊梅

圖:王峰 石義良 秦俊梅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YzEXG4BMH2_cNUgbrR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