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因為外號不開心,杜江的做法值得借鑑

2020-01-14     三寶美媽

父子外號相同

在《老師請回答》這個節目中提到了外號這件事,杜江的兒子嗯哼表現得很尷尬,他說到有同學管他叫「肚臍眼」,他雖然也表示了強烈的抗議,說自己不喜歡被這樣叫,可是有的同學還是會這麼做。


在一旁的霍思燕表示說自己頭一次聽到這件事,然後她不經意地問杜江,小時候是否有外號?杜江回答「肚臍眼」,這下全場都笑了。嗯哼很快反應過來說:「因為你也姓杜。」

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這件事讓嗯哼挺苦惱的,而且也感覺非常有壓力,但是他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爸爸媽媽,在節目中被提到的時候還有點兒不好意思。


而霍思燕和杜江則巧妙地化解了嗯哼的尷尬,尤其是杜江說自己小時的外號也叫「肚臍眼」的時候,無論是真的有還是臨時編的,這個回答會讓嗯哼覺得原來爸爸也經歷過,我們是一樣的。此時孩子往往會變得平和,尤其是在嗯哼說出「你也姓杜」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對外號這件事情釋然了,他不再會覺得這是同學惡意的攻擊,而是覺得可能和自己的姓氏諧音有關。


區別外號類型

在孩子剛剛遇到外號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容易把外號定義為惡意的嘲笑,其實有些時候並非如此。尤其是男孩們很喜歡開玩笑,大部分都是屬於善意的,有些只是口頭上的爭論,或是競爭的一種形式而已。如果孩子對善意的嘲笑反應過度,比如哭鬧、發牢騷、亂發脾氣、大喊大叫,或者動手打人,就可能把事情弄得更糟。

我們要先幫助孩子理解多數的嘲笑是善意,沒有傷害性的,如果孩子能輕鬆地看待外號,那麼嘲笑者就會轉移目標,去嘲笑把事情看得更嚴重的孩子了。所以幫助孩子區分外號的不同類型,可以減輕外號的影響。


這位老人是我國原子能的科學創始人、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錢三強,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原子的原子核物理研究,在研究合作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是錢三強卻並不是父母最初給他取得名字。

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是一位文學家,從小出生於書香門第,他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成為一個有馳騁遠方的人,所以給他取名錢秉穹。

那後來錢秉穹怎麼會變成了錢三強呢?

這是因為在學校的時候,錢秉穹學習強、體格強、能力強,而他的一個好朋友則身體孱弱,所以那位朋友就稱自己為「大弱」,調侃錢秉穹為「三強」。同學之間覺得有趣也就經常以三強稱呼他。

後來學校放假,同學在跟他的通信中用了「三強」這個外號,被錢玄同發現就問錢秉穹是怎麼回事。

錢秉穹微笑地回答說:「我在家排行老三,身體又十分強壯,喜歡運動,同學們羨慕我的體格,所以就叫我『三強』了。」他的父親聽了後,覺得這個寓意非常不錯,直接、簡單,於是錢秉穹就變成錢三強了!

很多時候,幫助孩子區別別人是惡意嘲笑還是善意的調侃很重要,當孩子區別清楚,反而也就容易從容面對了。


直面惡意外號

當對方的外號並非善意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直面對待。

民國時期有一位傳奇女子叫蘭妮,說到她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她的丈夫孫科則非常有名。這是孫中山的兒子,曾經也競選過民國總統的人。

蘭妮是一位沒落貴族世家的女孩,可謂出身名門,不過這麼洋氣的名字可不是她原來的名字。蘭妮原名藍業珍,當時她在智勇女子中學讀,因為學校都是女生,難免會有一些同學耍性子,鬧不愉快。

藍業珍性情和善,樂於助人。她經常幫助其他同學解決矛盾化,干戈於為玉帛,因為她和世佬的性格,所以被同學開玩笑的取了一個外號叫「爛泥」。這個外號對於一般的小姑娘,可能氣哭都有可能,但是藍業珍將自己的外號「爛泥」取了諧音,然後把藍業珍這個名字直接改成了「蘭妮」。

也許,我們並沒有蘭妮那麼堅強,面對同學給自己取的外號自己很難接受,我們還有一下更有效的方法:


1、結交合得來的朋友。

咱們老祖宗發明過一個成語「人多勢眾」這個詞。一般當一群人在一起到時候,是不會有人叫這群人里的某個人的外號的。所以當孩子和一群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反而不容易受到外號這件事情的困擾,即便真的有外號,這個時候很多可能都是玩笑或者善意的外號了。所以鼓勵孩子交朋友,特別是當周圍有些人愛嘲笑,給孩子取外號的時候,他更需要朋友。


2.給他「難看的臉色」。

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坐在鏡子面前練習做「難看的臉色」。

有些孩子因為天使面孔,很難擺出難看的臉色。但對於不善言辭或者不喜歡用言語反擊的孩子,冷笑或者「難看的臉色」能和語言一樣產生威力,關鍵都在於用什麼姿態來表達。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想出一種能體現他自信的姿態,並且能威懾對方的臉色。

這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我們還可以在孩子擺出難看臉色的時候錄像,通過多種媒體的反饋,來找到最有效的「難看的臉色」。


3.角色扮演,練習反擊行為。

面對別人給自己取外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猶如嗯哼一樣敢於說出自己不開心了,不要這樣說的話。還有很多時候是反抗的話孩子說了,也告訴老師了,但是那些孩子依然如故。對於這樣的情況,小一點的孩子可以使用「難看的臉色」或者「和朋友在一起」的方法,稍微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就可以用角色扮演。

之所以用角色扮演,是為了演練在不同的場景下,當遇到不同的人叫孩子外號的時候,他會回應。場景和人物的變換,可以讓孩子想到更多的反擊話語或方法。尤其是肢體和語言的鍛鍊會得到加強,很適合最開始根本不敢反擊的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PkWpW8BUQOea5OwuH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