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自於澳洲檀香的優質果核——佛螺菩提

2019-11-05   小辛愛盤串

佛螺菩提中文名:框檔堅果產於澳洲,是密花澳洲檀香、鉤葉澳洲檀香的果實。澳洲人把它叫做Quandongs,其果核特別堅硬,紋路清晰立體,形似大腦的圖案。澳洲土著老人把它放在手裡來回移把玩轉動與我們國人手揉的文玩核桃有著異曲同工之趣。後來逐漸引進到國內文玩市場後,為了迎合文玩愛好者和"文化傳承"的訴求,加之其紋路酷似佛祖的髻發,所以稱其為"佛螺菩提"。



框檔曾是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重要食物來源,主要用來製作一種叫bush tucker的土著食品,框檔果肉可以用來製作果醬,樹根等也曾被土著用作藥品。這種堅果含油量較高可用來榨油、製作護膚品、護髮素等等。


澳大利亞框檔樹廣泛分布在澳大利亞中央沙漠、南部地區(除袋鼠島)以及西部地區,在昆士蘭、新南威爾斯等地也有分布。

除了野生樹種之外,框檔在當地也被大量種植。在幾十年前,澳大利亞就已經有農民進行框檔樹的種植,目前可查詢到的記錄是在1990年的報紙中提及澳大利亞南部的一家果醬製造廠收購框檔果。每株框檔樹最多年產25公斤左右的鮮果,其中堅果重量占40%左右,每公斤堅果根據大小不同在200~400粒之間。




回歸到文玩這個話題,佛螺的命名相傳釋迦牟尼的頭髮旋屈為螺紋狀,故以"佛螺"借指盤旋高聳的峰巒,也被稱為腦紋菩提、佛紋菩提、佛陀菩提。尼泊爾和印尼的金剛商人因中國商家尋找佛螺菩提貨源,分別從澳洲低價購進種植園的刀痕籽(刀痕是由於批量用機器清理造成的)批發給中國人,並謊稱產地是尼泊爾和印尼。與此同時將其命名為One Mukhi、Original Rudraksha one face,進入國內文玩市場被一些無良商家叫做"無瓣金剛"、"零瓣金剛"、"佛螺金剛",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忽悠不了解的文玩愛好者然後賣高價!




佛螺菩提的尺寸區間在13~23mm,天然的籽皮色黃皮為主、以正圓居多、無瓣無邊、果核油性大密度高、紋路細密飽滿連貫,集合了菩提子各項優點於一身。但目前市面上玩友對佛螺菩提的評價幾乎都是皮色差密度不好,玩不出來後期顏色發暗發黑。細心的玩友不難發現不少佛螺菩提表面有疤痕,這是因為它作為人工種植的經濟作物,在加工去皮的過程中用機器代替了人力。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生長過程中農莊種植戶為了增產對果樹進行施肥打藥等方式,造成了密度差皮質鬆散的問題。



一串精品的佛螺菩提需要按照皮質、密度、樁型、紋路、尺寸、皮色六個方面綜合考量,是經過嚴格篩選出來的,因此可以稱之為精品的佛螺菩提只有極少的一部分。這就好比是部隊徵兵,應徵者必須要符合各項條件才能夠選上。



文玩,講究的是品相和盤玩價值。真正的文玩人注意力都集中在皮殼上,這才是文玩的價值所在。很多玩友被國內的一些賣家誤導,認為佛螺菩提帶刀疤或者輕微刀痕是正常的,不良商家將幾十元幾百元一公斤的種植果批量打串當做精品出售。

一串賺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潤,他們倚仗著多數玩友對其認知度不高,不會考慮如果玩不出來給廣大玩友以及整個文玩市場對真正的佛螺菩提的聲譽會造成嚴重的的負面影響,因為在他們眼中只有利潤是最重要。

小辛認為只有各位玩友不斷提升自身文玩知識的認知程度,才能在這魚龍混雜的文玩圈如履平地,隨著"全民文玩時代"的到來,文玩消費群體已從"小眾"走向"大眾",各位玩友對所喜愛的文玩產品認知程度需要不斷深化,鑑別水平才能不斷提高,這也是我做這個公眾號的初衷。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給各位玩友帶來一起新的啟示與思考!

關注"小辛愛盤串",每天學點文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