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農民在哈薩克闖蕩5年 如今成「小有名氣」企業家

2019-10-22     絲路新觀察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出訪中亞和東南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很快,「一帶一路」家喻戶曉。

一位河北唐山的農民經常看到關於「一帶一路」的新聞。一邊看,一邊琢磨,他認定,「一帶一路」蘊藏著巨大機遇。於是,2014年,這位名叫王占明的農民毅然決定,去哈薩克闖一闖。

這一闖就是5年。近日,當記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乃口岸見到王占明時,他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企業家,他的照片經常出現在哈薩克的報紙上。王占明的成功印證的是「一帶一路」的成效,正如他本人所說:「『一帶一路』照亮我的創業路,我所做的就是把中國的發展成果帶到哈薩克。」

「在這裡發展的想法更堅定了」

王占明眼睛不大,一說話,兩眼緊緊盯住前方。這一神態,多多少少展現了他的性格——盯住一個方向,堅定走下去。

2014年,初次踏上哈薩克的土地,王占明迫切需要找到一個方向。

農民的直覺讓王占明想到了農機。哈薩克是農業大國,但王占明發現,當地許多農民缺少現代化農業機械,而中國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非常高。於是,王占明找到了商機——將中國先進的農機出口到哈薩克。



2016年,中國企業在哈薩克舉辦的農機產品展銷會。資料圖

2015年,王占明在哈薩克東哈薩克州註冊成立了公司,購買了幾十畝工業生產用地,建起了產品銷售基地,把河南生產的中小型拖拉機和山東生產的收割機、播種機等賣到哈薩克。王占明說,選擇東哈薩克州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東哈薩克州是重要的農業州,二是因為它緊挨新疆吉木乃口岸。

吉木乃口岸成就了王占明的生意,像王占明一樣的創業者成就了吉木乃口岸的繁華。

吉木乃口岸是哈薩克商品集散地,是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經濟、文化交流的國際大通道。記者在吉木乃口岸採訪發現,每天都有大批客商來到這裡,海關人員熱情地邀請他們坐下來喝點茶,向他們介紹最新政策和發展機遇。

4年前的一天,王占明也像這些商客一樣來到吉木乃口岸,他要辦出口通關業務。可是王占明到的時候,已近中午,工作人員正準備結束上午的工作。「看到我來了,他們就沒下班,抓緊給我辦了手續。這樣,一點沒耽誤下午貨物通關。」王占明說,「吉木乃海關既管理又服務的做法,讓我很感動,使我在這裡發展的想法更堅定了。」

數字印證了王占明的感受。吉木乃海關關長姚武向記者說,2019年上半年,吉木乃海關進口整體通關時間20.56小時,比全國同期快23.87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0.63小時,比全國同期快4.03小時。這背後是一系列制度創新:在「6乘8」(每周一至周六,全天8小時)工作模式的基礎上,實施12小時預約辦理通關手續;持續精簡進出口環節海關需驗核的監管證件,實現「簡單業務即時辦結」「複雜業務限時辦結」……

「我是與口岸一起成長的」

「一帶一路」翻開了吉木乃口岸發展新的一頁,吉木乃口岸又打開了王占明新的視野。

以往,吉木乃口岸是機械設備和鞋靴出口通道,當「一帶一路」倡議與哈薩克「光明大道」新經濟計劃對接後,吉木乃口岸成為了進口葵花籽、有機麵粉、野生凍魚等的特色通道。

葵花籽,這讓王占明眼前一亮。

王占明注意到,哈薩克農作物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是純天然的綠色有機產品。「如果進口到中國,一定有巨大的市場。」王占明想。



新建的吉木乃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陸培法攝

想好了就做。王占明在吉木乃縣建起了一座現代化油料作物加工廠,加工葵花油。為什麼做油料加工?王占明說,「做油料加工其實是我家祖傳的,我爺爺就生產過花生油,還有過一個品牌。」

記者在工廠看到,所有的機器設備已經調試完畢。王占明說,除了生產葵花油,工廠還生產亞麻油、紅花油。現在王占明正抓緊時間將成品送檢,爭取產品早日投放到國內市場。

吉木乃口岸不只聯通哈薩克,它還是中國與俄羅斯、蒙古國等進行國際貿易的便捷通道。於是,王占明也盯上了俄羅斯的優質農作物,他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市和巴爾腦爾市成立了公司。「今年我們公司計劃在俄羅斯購買4萬多噸葵花籽、亞麻籽和油菜籽。」王占明說。

除了農作物,王占明還注意到哈薩克牛羊肉質優價廉、貨源充足,於是,他在東哈薩克州設立了牛羊肉加工廠,在當地工廠將牛羊肉加工成小規格包裝,然後速凍運到中國。

王占明總是與吉木乃緊緊聯繫在一起,用王占明的話說,「我是與口岸一起成長的。」

如今,吉木乃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市場開通了「三日免簽」通道,哈薩克客商在吉木乃口岸出入境時可享受72小時免簽證便利。「三日免簽」大大方便了哈薩克遊客和商人順利進出吉木乃口岸邊民互市貿易區。得知這個消息後,王占明決定將產品全面加入邊境互市中去,他還計劃在互市中開兩個店鋪。

「真沒想到你們會大老遠跑過來」

創業5年間,王占明最珍視的是一封感謝信。

2016年7月的一天,哈薩克庫加爾瑪縣的一位農民肯傑發現,拖拉機工作不太正常。於是,他撥通了售後電話。讓肯傑沒想到的是,維修人員很快就趕到了他家裡,而維修站距離肯傑家超過300公里!「我只是打電話試一下,真沒想到你們會大老遠跑過來,中國企業的服務真好!」肯傑說。

維修人員仔細檢查拖拉機後發現,柴油底子的髒油把油泵堵塞了。經過清洗後,拖拉機運轉正常了。肯傑非常高興,宰羊吃肉款待了維修人員。

後來,肯傑給王占明發來了感謝信。信中寫道:「中國製造質量好,中國企業服務好、講信譽。」

很多像肯傑這樣的當地人對中國製造交口稱讚,最終匯聚成了中國製造的好口碑。2016年8月,多家中國企業在東哈薩克州舉辦農機產品展銷會,東哈薩克州州長下通知要求,各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和農牧局局長必須參加。

中國的產品和服務為什麼受歡迎?王占明總結說,「那是因為我們用市場規律吸引客戶,用中國速度辦事,用中國禮儀待人。」中國企業的服務體現在細節上。王占明說,「每到節假日,我們都會給客戶發去問候。冬天快到了,我們就提醒客戶注意設備防凍。」

深耕哈薩克5年,王占明深切感受到,「一帶一路」真真正正惠及哈薩克。中國是哈薩克第二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2018年中哈雙邊貿易額接近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0.4%。

2019年8月,王占明見到了東哈薩克州烏蘭縣縣長阿曼諾維奇。一談到「一帶一路」,阿曼諾維奇直接拋出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一帶一路」倡議,你會來東哈薩克州投資嗎?王占明坦率地回答:不會。阿曼諾維奇說,「一帶一路」使哈薩克人民更好使用上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產品,「農牧民深有體會,他們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經營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陸培法 潘旭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9UJ820BMH2_cNUg3O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