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勤勉:無錫人從不空享時光,揚州人卻會在早茶店裡漫舞

2019-09-06     吳歌說事

吳歌原創/行走江南

一位陝北朋友來無錫,住了幾天後問我:為什麼無錫看不到什麼夜生活?10點多鐘出去,連一條熱鬧的夜馬路也找不到?我說:因為無錫人勤勉,不捨得空享時光。他瞪大眼睛看著我。我知道他難以理解。

這位朋友曾經開車帶我在陝北兜了一圈。無論是榆林,還是延安,每天晚上市中心商業街比白天還熱鬧,逛街的,吃夜宵的,熙熙攘攘。路邊的餐飲攤點,幾乎每家都坐滿了人,喝酒吃肉,滿臉放光。但這樣的情景在無錫,在江南,都很難看到。無錫和整個江南,經濟富裕的程度可是遠遠超出陝北的。夜生活卻如此冷落,外地人似乎都會覺得不可思議。

詩意的江南

唐詩宋詞里有許多詠唱江南的傳世篇章,江南的綺麗,江南的婉約,江南的煙雨,江南的詩意,江南的富裕,其中應有盡有,獨缺了解讀江南的勤勉。

江南固然是一塊天生的美麗土地,但它的美好和富裕,卻是江南人勤勉勞作的結果。雖然早有泰伯啟蒙開疆建國,至東漢末年三國時的江南,還是地遠人稀,天災頻發,經濟落後,割據江南的東吳根本無法與中原的勢力抗衡。一向被中原稱作「荊蠻之地」的江南,只是經過東晉、蕭梁、陳及隋四朝之後,才開始逐漸富裕起來,開始演變為富饒美麗適合人居的區域。而這一切,都與江南人的勤勉密不可分。

當我們在江南的田野里,比如蘇州,看到縱橫交錯的河塘,就可以想見江南的先人們是如何勤勉勞作,才開挖了這些複雜勾連的河流,不僅解決了水患治理,還解決了交通運輸。江南的運河系統是從隋朝開始構建的,史籍留下了江北一帶流傳的詛咒隋煬帝開挖運河奴役百姓的民謠,可是,江南開挖運河數量更多,卻沒有留下江南先人們的怨歌怒聲,顯然,這反映了江南人對於勞動意義和運河價值的清晰認知。

耕讀傳家是江南的文化傳統

戶戶機杼響,夜夜讀書聲,這是江南舊時景象的生動描繪。男耕女織,孩子苦讀,這是「耕讀傳家」的最典型模式。明清時期,江南進士在全國數量最多,比例達到40%左右,明代狀元的1/4和清代狀元的1/2以上出自江南,榜眼、探花更不在少數。蘇州有個地方叫藏書,是西漢窮孩子朱買臣給富人家放羊讀書的山林。無錫惠山曾有李紳讀書台,是中唐少年李紳苦讀的地方。朱買臣終於位列朝廷九卿,李紳後來成為大唐宰相。無錫小婁巷走出過13位進士1位狀元,小婁巷的讀書聲歷來是無錫家長勉勵孩子讀書的範例。讀書是需要勤奮和努力的,江南的讀書人歷來用持久的勤勉換取成績。

無錫是江南的重要城市。我一向認為,在傳統江南的八府一州中,無錫本來只是一個縣級小城,但越是往下層的民眾越是勤勉,因為唯有百倍的勤勉,才可能讓他們得以溫飽,得以發展,去掙得進入大都市及上層社會的通行證。所以,無錫一直是勤勉非凡。雖然明清時代常州府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及蘇州府的一半,但是無錫縣的經濟水平排到蘇州府的任何一個縣城去比都是位列前茅,這是無錫人勤勉所致,努力所致,堅持不懈所致。正是這種勤勉和努力,使得無錫在進入共和的年代裡,一舉超過府城所在的蘇州和常州,成為江南經濟發展翹楚,民國初期和改革開放初期、以及近年跨進萬億城市俱樂部的三次崛起,令世人矚目。

持久勤勉而生機勃勃的無錫

聽一位前輩講他戰友的故事,戰友年輕時在北方某地當兵,娶了個當地姑娘回家,那姑娘漂亮沒說的,可是不太勤快,喜歡每天嗑著瓜子串門聊天,家裡也隨隨便便從不整潔乾淨。而當時無錫農村的婦女,白天跟男人一樣下田幹活,回家還得煮飯洗衣,男人吃過飯休息了,女人還要去自留地忙點啥。戰友希望媳婦勤快些,把家裡弄乾凈些。媳婦說:我們那兒女人都這樣過。曾經聽過華西村鐵姑娘隊長的講述,忙裡忙外,大汗小汗,任勞任怨,就是那時無錫女人的生活傳統。

前不久在黃山市看了一出「徽韻」,其中有歌謠唱道:上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就往外丟。說的是古代徽州山多田少,孩子從小會被逼出去學生意或苦讀書,不勤勉就不會有前途。徽商曾經名震江南,明清徽州出了1300多名進士。如今我們去游徽州,可能驚嘆於那些古老建築的華麗鋪張,但是,那背後其實傾注了多少徽州先人的勤勉勞作!排在徽菜前列的招牌菜「臭鱖魚」、「刀板香」、「毛豆腐」,都是徽州人勤勉與節儉的產物。徽州在地理和文化上都屬於江南。

徽州府古城頭

江南是勤勉的,無錫更是勤勉的。上世紀初,無錫成為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之一,產業工人數僅次於上海,全城25%左右的人口成為工商從業員工。現代工業的作息時間,十六小時工作制,紡織企業還有「日夜班」,根本沒有可能有閒暇去喝早茶,吃夜宵。為了趕時間,還儘可能縮短吃飯時間,早上一碗面,既飽暖又方便,這養成了無錫人淡然於夜生活,淡然於閒暇早茶,卻鍾情於一碗早面的生活習慣,這與近代工商文明的高地上海非常相近,都沒有揮霍時光的愛好。

無錫人的這個特質與處在碼頭文化之下的揚州人完全不同,全盛時期的揚州繁榮富裕,卻始終以碼頭倉儲和貨物交易為主,無論商人還是工人,都不似工廠那樣嚴格勞動制度和時間,沒有生意和沒有搬運的時間,就有空坐下來喝杯茶吃點啥,等生意來,等工作來,這有點像廣州人。揚州雖然被認為是江南,本質上卻不是江南,揚州的早茶至今興旺,在江南的蘇州、常州、湖州、嘉興等地,早茶文化都不甚流行,有太多事要做,勤勉的江南人捨不得空享時光。當揚州人擠滿早茶店篤悠悠曼舞時光,無錫人只在新村口的小店吃一副大餅油條加一碗豆漿,或者一碗蓋澆面,耽擱十來分鐘,就匆匆上班了。只有退休老人才會在惠山老街悠閒坐下,喝杯茶漫度時光。

無錫小巷口的大餅店

聽了我的解說,陝北朋友說:佩服!勤勉的江南人。勤勉的無錫人。他在無錫住了幾天,說一定要把公司員工帶來江南學學無錫人的勤勉和努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化的自然,人化的江南。詩意江南和美麗無錫的背後,有兩個大字閃光至今:勤勉!

吳歌,文史學者,品牌戰略學者,資深媒體人,副教授,專欄作者,有《企業文化ABC》《古今多少事》等著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7AWN20BJleJMoPM8I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