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睜眼睡、撅腚睡……盤點 8 種奇特的嬰兒睡眠行為

2020-05-11     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

原標題:視頻 | 睜眼睡、撅腚睡……盤點 8 種奇特的嬰兒睡眠行為

作者 | 胡艷

來源 | 知貝健康(ID:PearlcareClinic)

我在育兒班答疑的時候,幾乎每次都會被問到:

「為什麼我家寶寶竟然是睜著眼睛睡覺的?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我家寶寶睡著睡著會突然抖一下,是怎麼回事啊?」

「寶寶總喜歡趴著睡,屁股還撅老高,需要把他翻過來嗎?」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寶寶在睡覺的時候用頭撞床、拳打腳踢、打呼嚕等,都會引起家長的擔憂,不知道這些現象正不正常,要不要干預。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奇特的嬰兒睡眠行為,為大家揭開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吧!

不方便看視頻的可以看下方文字~

第一種情況:驚跳反射

首先,什麼是驚跳反射呢?當小寶寶突然被響亮的聲音嚇到,或者頭部向後傾斜時,他會表現出四肢彈起,接著雙臂呈合攏姿勢,這就是驚跳反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嬰兒通常在入睡時會出現驚跳反射,尤其當家長將他放到床上時,體位的改變使他感到自己好像跌倒了,因此會發生驚跳反射或者被驚醒而哭鬧。

嬰兒出生後大約需要 6 周的時間才能感覺到周圍環境的安全,這時驚跳反射強度和頻率就會降低。在大多數情況下,驚跳反射會在 6 個月之內完全消失。

為了減輕寶寶的驚跳反射,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儘量避免觸發寶寶驚跳反射的事件,如突然的動作、響亮的聲音或者寶寶被放到床上時跌倒的感覺;

家長不需要太過驚慌,寶寶驚跳反射時出現的握緊拳頭、舉起手臂、抬起膝蓋等動作,可以嘗試安撫寶寶;

3 個月以內的小寶寶可使用襁褓包裹身體,增強安全感,減少驚跳反射;

超過 6 個月的寶寶,如果仍有頻繁的驚跳反射,建議由專業人員進行適當的醫學評估。

第二種情況:睜眼睡覺

寶寶睜眼睡覺,在醫學上稱為「夜間眼裂閉合不全」,其原因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嬰兒的快速動眼睡眠時間在睡眠周期中所占比例較大,而快速動眼睡眠期人容易翻白眼;可能的原因之二是,父母的睡眠模式就是睜眼睡,寶寶也遺傳到了這樣的模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您的寶寶有睜眼睡覺的情況,您需要了解這幾點:

不需要為此煩惱,睜眼睡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

如果您感覺困擾,可以在確保寶寶入睡之後,輕輕撫摸他的眼瞼,以使其閉合。

寶寶睜開眼睛睡覺的情況通會在他 12 至 18 個月大時消失,即使他在 18 個月後仍睜著眼睛睡覺,也不必太擔心,但最好一下諮詢兒科或眼科醫生,因為少數情況下,睡眠時眼瞼無法閉合是病理性的,需要醫生排除眼瞼畸形或其他嚴重情況。

第三種情況:趴著睡

如果寶寶趴在床上,並且撅起屁股睡覺,家長們往往會特別關注這種「不正常」的睡姿。事實上,這並不一定是壞事,除了還不會翻身的小寶寶之外,已經能順利翻身的大寶寶,趴著睡似乎更舒服一些呢!這樣的結論,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

胎兒在母親體內呈蜷曲姿勢,所以離開母體之後,有些寶寶仍然更喜歡趴著的屈曲姿勢睡覺;

有些寶寶無法在仰臥或者側臥的姿勢下進入深度睡眠,而在俯臥姿勢下就可以;

蜷曲趴著睡覺的寶寶能夠使全身包括腹部,甚至腳趾都感覺溫暖,睡得更舒服。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雖然寶寶趴著睡覺可能更舒服,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需要把每個寶寶都翻過去趴著睡,也不是說任何時候趴著睡都不需要干預。讓孩子獲得一個既舒適又安全的睡眠,以下幾點注意事項千萬不可忽略:

一歲以內的寶寶最好採取仰臥睡姿,尤其 6 個月以內的寶寶在他能自由翻身之前,一定要保持仰臥睡姿;

寶寶應該睡在一張空床上, 床上不要堆放任何物品及玩具,包括鬆軟的被褥、枕頭、填充玩具公仔等等。 這些物品可能會遮蓋嬰兒的頭面部,使其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窒息;

寶寶睡覺時頭部應始終露在外面,被子應塞在腋下,防止被子蓋住頭面部;

睡眠時的室溫在 22~24℃ 為宜,避免寶寶過熱;

不要讓喝了酒或者服用某些藥物的人去照顧睡眠中的寶寶。

第四種情況:出汗

嬰兒在睡覺時往往會滿頭大汗,家長們往往很疑惑,為什麼只有頭出汗,而身體其他部位沒這麼多汗?其實這是一種生理現象,嬰兒的代謝旺盛,體溫調節機制尚不完善,而且相對於成人而言,嬰兒的體表面積較小,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汗腺數量就比成人多,再加上小寶寶的頭部所占身體的比例非常大,所以出汗部位集中在頭部並不奇怪。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了避免寶寶睡覺時大量出汗,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睡覺時不要給寶寶穿太多衣服,寶寶的衣服比家長多一層即可;

調節室溫在 22~24℃ 之間,避免環境溫度太高,而使寶寶出汗現象更嚴重;

如果寶寶小時候喜歡出汗,那麼他長大以後也可能愛出汗,這並不影響健康。

Tips:寶寶出汗可能需要警惕的情況:

排除了環境因素後仍然出汗很多;

伴有精神、骨骼方面的表現;

伴有口唇發紺(發紫)、喂養困難、喘息等表現;

伴有體重增長不佳等情況;

伴有呼吸吃力+打鼾的表現。

如果滿足這些情況,可能 需要警惕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建議諮詢兒科醫生。

第五種情況:呼吸暫停

有些小寶寶睡覺時突然出現一陣呼吸急促,緊接著出現呼吸減慢甚至呼吸中斷,這可能使家長感到非常恐懼。這種現象稱為呼吸暫停,在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中比較常見。 這可能是嬰兒發育的正常事件,也可能是非常嚴重的疾病狀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健康的嬰兒中,短暫的中樞性呼吸暫停可能是一個孤立的正常事件,在孩子嘆氣或移動後發生。這些正常事件的持續時間非常短,很少持續超過 20 秒。如果寶寶睡得很好,看起來沒有不舒服,也沒有出現喘氣、嘴唇和手指甲發紫的情況,就不用太擔心!

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則有可能是疾病問題,需要進一步的醫學評估及處理。

呼吸暫停的時間超過 20 秒;

雖然呼吸暫停的時間沒超過 20 秒,但是反覆出現這種情況;

呼吸暫停伴隨缺氧表現或者心率減慢;

需要進行復甦或者其他急救措施。

第六種情況:撞頭

小寶寶在睡覺時也會撞頭,尤其是當他睏倦時可能會通過撞頭來安撫自己入睡。據調查顯示,大約有 20% 的嬰兒會在睡覺時撞頭,然而這種現象一般會在孩子 3 歲左右自行停止,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七種情況:打鼾

當聽到小寶寶在睡覺時打鼾,家長們往往會非常驚訝,其實這在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現象。當寶寶感冒或者鼻塞時,更容易打鼾。小寶寶還常常會因為胃食道返流而出現嘔奶,這時鼻腔可能被奶液堵塞,而出現呼嚕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了防止寶寶的鼻腔堵塞,減輕睡覺打鼾,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睡前先用生理鹽水滴鼻,然後用嬰兒吸鼻器清理鼻腔分泌物;

如果鼻鼾聲異常響亮,伴隨極度煩躁、喘氣、窒息等表現,是睡眠呼吸暫停的徵兆,需要進行適當的醫學評估。

第八種情況:拳打腳踢

嬰兒睡覺時拳打腳踢是正常的,因為他們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成熟,所以很難控制自己的神經反射。這種睡覺時亂動的行為會隨著年齡增大而緩解,一般在 2~4 歲之間就會消失。然而, 如果發現寶寶在清醒時也出現手腳抽動或者全身痙攣,家長應該及時帶孩子就醫,評估是否為癲癇引起的身體抽搐。

圖片來源於網絡

聽完我的介紹,各位家長有沒有覺得心頭稍微輕鬆了一些呢?我們知道,睡眠是一件非常個體化的事,每個寶寶都可能有自己的睡眠習慣和特徵,有一些在家長看來很怪異,其實可能是正常的現象,當我們了解了這些知識以後,自然就不會過分擔心了。

本文作者

知貝醫療 兒科 胡艷醫生

科學審核 知貝醫療 兒科 馮媚媚醫生

來源 | 知貝健康(ID:PearlcareClinic)用科學知識呵護您的家人!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z7GC3IBd4Bm1__YIdg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