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情歸何方,峨眉金頂寄淒涼。微雲短清宵長,天涯思君不可忘。
忍蕭索別離花未眠,綺筵恨不常。
憶繁華,襄陽碎別故鄉。恨蒼天望斷秋水傷影獨,夢回幽谷舞輕揚。
夜闌人靜點點瀝盡酸愴。青絲落金鏡容消瞬年華,獨倚山門聽鐘響。
終徹悟千山暮雪隻影別,卻道是煙花一場夢一場,情切不訴離殤。
郭襄初遇楊過時,楊過戴著醜陋的人皮面具,只道她心中所想的風流儒雅的神鵰俠原來是如此醜陋之人。再細看他一眼。卻見楊過一雙眸子精光四射,英氣逼人,「郭襄心口一陣發熱,不由自主的暈生雙頰,低下頭來,隱隱約約的覺得,這神鵰俠倒也不怎麼醜陋了。」而後兩人同去黑沼抓那九尾靈狐,一番奇遇自不必說,而此時,郭襄對楊過已然芳心可可。
郭襄說,以前生日時許願,總是不知許什麼願好。而過一陣子她生日,她已有了一個心愿:她要祈求上天讓他和他的小龍女相會。
可能真正愛上了一個人,只要他能夠得到幸福,也便別無它求了罷。
」相思之苦,惆悵之意「,就是金庸為神鵰愛情定下的基調,那首有名的《摸魚兒》來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情節大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直教生死相許。神鵰開頭就是陸立鼎夫婦相守而死,然後是武三通夫人為他吸毒而死,這時候已經可以看出」情「之一路的艱險。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小龍女和楊過出了古墓之後就是天南地北雙飛,身為本書第一CP分別的篇幅竟然要遠遠大於在一起的篇幅,聚少別多,每次剛剛相遇就要分別。第一次分別小龍女失貞,第二次分別兩人為天下武林所唾棄,楊過入情人谷中情花毒,第三次楊過斷臂,第四次小龍女重傷跳崖。可以看到每次分別兩個人都越來越苦,直到小龍女跳崖,留下16年後相見之約,楊過孤獨等待,正是暗合: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這個時候其實神鵰的故事已經有頭有尾,非常完整了。如果及時收筆在32話,以情殤始,以情殤尾,神鵰的藝術成就可能會更加高。
神鵰連載於明報創立的1959年,金庸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和通俗作家深諳迎合讀者的重要性,那些市井中買著明報當消遣的普通人根本不會接受這樣的一個悲劇,所以金庸妥協了,他要去寫一個團圓的合家歡的大結局。但是文人終究有文人的自傲,他執意要寫的那種求而不得的悲劇,他追求夏夢而不得的苦悶需要一個新的載體,這個時候三十三回,風陵夜話,郭襄出現了。郭襄就是這個悲劇的新的載體,所以她才會有這麼多美好的地方,所以她才會有機會摘下神鵰俠的面具,所以她才會楊過最雄姿英發的年紀遇見他,然後一見誤終身。她本來就是為了這個愛情悲劇而誕生的。金庸寫了郭襄之後甚至覺得還不夠,這個時候已經到了結尾,他非常隱晦地把張君寶也拖下了水。
郭襄回頭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中兀自汩汩流著鮮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嚴重淚光瑩瑩,心中大是奇怪,不知她為什麼傷心,道謝的言辭便說不出口。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金庸把這句話在神鵰裡面寫得是通透無比啊。」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書外,他終究是在祭奠自己對夏夢的求而不得的愛。
郭襄的悲劇是註定的,脫離她的命運來講述其他的可能性在我看來荒謬無比,至於她這樣的悲劇究竟是幸福或者是不幸,這種痛苦究竟是折磨還是一種成全,千家千言,真正對郭襄人生酸甜苦辣,箇中滋味有判斷權的只有郭襄本人。
她的姐姐郭芙雖是郭靖和黃蓉的女兒,但她沒有繼承父親的老實厚道,也沒有遺傳母親的聰明機智,在黃蓉眼中,郭芙就是一個草包。郭芙的唯一優點,就是「大節無虧」,這也是許多郭芙迷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她畢竟是大俠郭靖的女兒,郭靖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在他潛移默化的薰陶下,三個兒女都可謂是「大節無虧」,而郭芙是最不成器的一個。
在襄陽城破前夕,黃蓉已知宋朝氣數已盡,自己無力回天,於是她鑄造了倚天劍與屠龍刀,在刀劍中藏下日後反抗蒙元的秘密。這一劍一刀分別由女兒郭襄和兒子郭破虜掌管,他們的大姐郭芙卻沒有任務。新修版《倚天屠龍記》中說,黃蓉並不放心將此重任交給草包郭芙:郭祖師另有個姐姐,叫做郭芙,但她生性魯莽暴躁,因此郭大俠夫婦沒將刀劍傳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