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暗碼?它是按特定規律編成,用以對通訊兩邊的信息進行明密改換的符號。換而言之,暗碼是蔭蔽了真實內容的符號序列。就是把用公開的、規範的信息編碼表示的信息通過一種改換手法,將其變為除通訊兩邊以外其他人所不能讀懂的信息編碼,這種共同的信息編碼就是暗碼。
聞名的暗碼學者Ron Rivest解釋道:「暗碼學是關於如安在敵人存在的環境中通訊」的技能。故而,暗碼就是一項自誕生之日起,就與安全保密通訊通訊相關聯的產品。換句話說,暗碼是在軍事範疇、保密範疇、安全範疇常見的傳輸加密東西。
因此,不只現代保密通訊離不開暗碼,中國古代軍事運用也是最早在世界上使用暗碼技能的。 翻開我國暗碼發展史,最早的軍事暗碼是「陰符」。使用時兩邊各執一半,以驗真假。陰符依長短不同,代表相應的情報。上面沒有文字,即使敵人緝獲,也無法破譯。
與陰符合作使用的還有「陰書」,就是將一份完好的情報,寫在三下,別離送出。在此基礎上,古人後來又發明晰代號、暗號、字驗等特務手法。
其間的字驗,已與現代暗碼原理非常挨近,不同的是,它以漢字替代阿拉伯數字。據《武經總要·前集》記載,宋朝時官便利將常用的40個軍事短語,別離用40個字來替代,然後編出一首40個字的詩,作為「暗碼本」。
到十六世紀中葉,聞名的抗倭將領戚繼光發明晰真實的暗碼----反切碼。其原理與現代暗碼的規劃原理徹底一樣,但與現代暗碼理念不同,也極難破譯,它是使用漢字的「反切」注音辦法來進行編碼。
具體做法是:戚繼光專門編了兩首「詩篇」:「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芒燒銀缸。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戚繼光曾經一首詩篇的前15個字作為聲母,順次編號為1-15;後一首詩篇的36字為韻母,按次序編號為1-36;然後再將其時字音的八種腔調,也按次序編號為1-8,就形成了完好的「反切碼」系統。
在使用時,依據東漢時期發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暗碼的編碼是「5-25-2」,5是聲母「低」字,25是韻母「西」字,2是腔調的二聲。據此,「5-25-2」就可以讀為「敵」字。戚繼光還專門編寫了一本《八音字義便覽》,作為練習情報人員的專門教材。
戚繼光的暗碼編寫技能,無疑在其時是很有用很科學的,首要體現在:一是作為聲母韻母的詩詞自身就是保密的,沒有獲悉其內容根本無法破譯;二是反切辦法也是保密的,不懂得反切法的技能對敵方來說也是無法獲悉所傳輸內容的。可見,在客觀底本、客觀算法的兩層保密下,已經是較為先進的暗碼技能了。
就此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古代在許多方面都是很先進的,正是這些先輩們發明出了中華古代文明的一個又一個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