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獨立:孩子不僅要有自我選擇的能力,更要有敢於承擔後果的勇氣

2019-09-18     媽咪有方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著名製作人高曉松的成長道路十分傳奇。生於高知家庭的他,最終選擇了音樂道路,這與他家人給他既定的方向風馬牛不相及。入學清華之後,高曉松在大學生活之餘彈琴作曲,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隨後便發現藝術才是自己一生的追求,所以他和家裡人商量,從清華退學,轉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他的家人和他說:「既然這麼選擇了,那麼就要做好思想準備,這代表你需要放棄以後成為學者的機會,並且要承擔可能失敗的結果。」

高曉松答應了,然而在求學導演系的過程中,他名落孫山,但是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進而和朋友開設了音樂公司,出售版權,走上了商業之路。

或許高曉松的經歷是許多人一輩子也不會遭遇的,但是每一位父母都會像高曉松的父母一般,經歷孩子自主選擇的時刻。小到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大到自己決定人生的方向,對於家長而言,孩子只有獨立了,才能夠真正地面對人生。

※真正獨立的孩子是什麼樣

有規劃、能選擇

正如毛主席的兵法:「不打沒有準備的仗。」每一個有獨立能力的孩子,他的思維都是由邏輯性的,對於事物的走向,後果的分析都會假設不同的結果,並且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行為。

就像高曉松一樣,他發現藝術與音樂才是自己是畢生追求,所以他勇於跳出學術圈,向另一片領域開拓,但是他也能夠承擔求學北影失敗的後果,並且在失敗之後有Plan B支撐自己的夢想。

真正獨立的孩子,在做選擇時往往都是有規劃、有目的性的。

有承擔後果的勇氣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在自己的著作《逃避自由》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自由是重擔,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只有這樣,內在的精神才會被激發,迸發出生命的活力,活出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會像高曉松一樣,人生會出現急速轉彎。但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段,或早或晚地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對人生負責。

當孩子長大後,學業問題需要自己承擔,如果孩子貪玩,那麼他就需要承擔成績落後的後果;當孩子面臨高考,擇學問題需要自己思考,如果沒有選擇好專業,那麼他就需要承擔4年青春虛度的結果;當孩子選擇配偶,如果沒有選擇好伴侶,那麼他就需要承擔一輩子的不幸婚姻……

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是一個結果,真正獨立的孩子往往在選擇之前會深思熟慮,不會草率決定,而當他們一旦決定人生的選擇和方向之後,他們也會像高曉松一樣,擁有承擔後果的勇氣和能力,並且會在逆境中不斷上游,求得人生翻盤。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降低對孩子的控制欲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會思考,但其實這與父母從小的教導是分不開的。現今社會下,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爺爺寵奶奶愛、爸爸媽媽疼的環境中成長、從小,家長們對孩子寸步不離,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就這樣一路為孩子保駕護航。

漸漸地,家長們也習慣把孩子的一切當做自己的一切,對孩子的生活無孔不入,大到擇偶擇業,小到飲食習慣,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做,讓孩子避免「掉坑」。

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雖然降低了人生的風險,但是也成為了「溫室的花朵」,一輩子活在象牙塔里,失去了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生活能力,思想簡單、行為幼稚,經歷不起一點風吹雨打。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成為頂天立地的大樹,那麼就要學會放手,降低對孩子的控制慾望,從小讓孩子獨立經歷風雨,培養孩子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 從小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

就像英文諺語所說的一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也不是瞬間就能擁有的能力,這需要父母從小的引導和教育,諄諄的教誨和以身作則。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從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習慣。

自己準備第二天上學所需的課本和用具、自己規劃假期生活、自己邀請朋友組織一次生日聚會、自己嘗試著競選班級幹部……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要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勇於邁出第一步,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面對困難的勇氣。

那麼久而久之,當孩子長大之後,他在面臨人生抉擇時也會有信心和能力處理好複雜的關係和問題。

  • 相信孩子的能力

《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尹建莉認為:"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是首要任務,其次,父母應該做的就是與孩子分離,幫助孩子獨立。」

在孩子的獨立問題上,父母們最大的障礙就是擔心與害怕,擔心孩子受到傷害、害怕孩子遍體鱗傷。有一則新聞讓人很受觸動,小寧是一位盲人兒童,她的媽媽為了讓她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從她四年級起就讓她自己去學校,為此,母親手把手地告訴她學校與家的距離如何,怎麼藉助物體分辨方向等,就這樣教了她三年,最終小寧真的做到了自己上下學。

這對於許多父母而言,是個多大的挑戰!但是小寧的母親做到了,她相信自己的女兒有能力獨立面對生活,所以就算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她也要讓女兒去嘗試,最終獲得了好的結果。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掌上珠,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到孩子脫離家庭走向社會,父母一次次地與孩子在做分離,這對於家長而言是痛並快樂的過程。既然孩子始終要獨立面對人生,那麼父母們應該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真正能夠立足人生長河,挑起生命的重擔。

————————————

我是媽咪有方,一個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教子也可以很輕鬆。

媽咪育兒有良方,關注我了解育兒小知識,互動留言不要停,輕鬆帶娃不費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dwlTm0BJleJMoPMcQ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