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廠們可忙了。
昨天,才吃瓜吃到騰訊被冒牌老乾媽耍得團團轉,上演了一出活生生的「逗鵝冤」。
今天,就看到香奈兒中國貿易有限公司董事,擁有長達17年的奢侈品管理相關經驗的 馬靖,入駐拼多多,成為 新任拼多多財務副總裁。
這樣的「優化組合」,讓我們不禁幻想,是不是以後能在拼多多上買香奈兒了?還能讓人幫忙砍一刀?(皮了皮了)
想起每天收到幫忙砍「砍一刀」的信息,我還心有餘悸。現在變成誠摯的祝福了,不幫忙砍價還真有點不好意思。說起穩抓中老年客戶群體這塊,拼多多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誰還沒 有幾個要幫忙砍刀 的朋友...
不過說起 奢侈品高管人才流入網際網路公司,也不是新鮮事了,這種「跨界組合」往往能形成不同凡響的化學反應。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前Burberry執行長Angela Ahrendts,她真的是一個無法無天的女子,狠狠抓住數字營銷的風口,帶著原本萎靡不振的Burberry起飛了。
接著她又被科技巨頭蘋果挖走,把蘋果的零售服務帶上一個新高度。雖然坊間傳聞,她的離職和銷售額下降有關,但 直到現在,很多手機廠商模擬的,還是蘋果所創造出的零售體驗。這也就是為啥蘋果願意花幾個部門的工資,只來請她一個人。
說起奢侈品/科技網際網路聯姻,這兒還有個逆向操作的。2018年,原特斯拉銷售副總裁Ganesh Srivats負責發布Model X SUV和Model 3轎車的工作。現在在Moda,他把特斯拉的邏輯帶了進來,由數據驅動決策,同時將公司的業務範圍擴大到利潤最高的 奢侈品市場之一:中國。
這些大廠之間互相交換人才,不僅換的是「人」,最重要是換打法,取長補短。
以拼多多為例,雖然前期定位下沉得厲害,但其想進軍奢侈品市場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早在2019年,拼多多發起對平台旗下品牌「百億補貼」項目,就用「貴婦臘梅」狠狠造了一波熱度。
大概意思就是:臘梅官方入駐拼多多,全場5折,正品保證,集美們快來占便宜!
沒想到打臉來得太快,正主一點都不含糊地表明了立場:
雖然第一次力爭上遊就翻車了,但是拼多多「進取的心」沒有停下來。現在隨手一搜香奈兒,出來的是這些,
熟悉的包裝,(不知道是否)熟悉的味道,但絕對不是我們熟悉的香奈兒價格。拼多多的困境就是:即使蹭了大牌的名字,依舊沒擺脫「質樸」的人設。
這裡還想cue一下京東的奢侈品模特圖,不知有沒有收到大牌們的律師函警告...
而香奈兒的困境則在於,作為奢侈品頭牌的她,必須得端著,不敢輕易淌進電商這條暗潮洶湧的河流。
而高高在上的奢侈品,並不能耐受電商所代表的新型購物方式。早在2014年開設天貓旗艦店的Burberry,作為首個進駐天貓國際的奢侈品大牌,在近6年的時間內,銷售成績卻一直不理想。
曾有媒體報道Burberry開業後一個月的銷售情況: 天貓官網18天僅銷售132件商品,其中32件商品遭遇顧客無條件退貨,退貨率高達26.4%,遠遠高於天貓此類商品退貨率7.21%的水平。
同樣碰壁的還有 輕奢品牌Coach。2016年,Coach在天貓商城開了旗艦店,不到兩個月就夭折,隨後Coach改為在自家品牌官網吆喝。
這次,馬靖入駐拼多多擔當財務副總裁,就好像是一個和親使者,把這兩個看起來遙不可及,卻各自有困境的王國聯繫了起來:一個是用戶規模高達3.8億的電商平台,一個是有著17年奢侈品管理經驗的人才—— 我們仿佛看到了奢侈品和電商激情相擁的可能。
這年頭,連騰訊都能被「老千媽」騙,還有啥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