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斐遜為何簽署法令廢除奴隸貿易?美國廢除奴隸貿易真實原因來了

2019-12-19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1807年3月初,美國總統托馬斯·傑弗遜簽署《禁止販運法》,宣布從1808年開始廢除奴隸販賣。

而當時正值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美國西進運動,正是美國南方奴隸制種植園高速發展,需要購入更多奴隸來擴張種植園和棉花種植規模的時候。

既然需要購買更多奴隸,美國為什麼還要在這個時候廢除奴隸貿易?

英國廢奴運動

國際國內形勢對美國廢奴主義的影響

1787年5月,為打擊英國商人的大西洋奴隸販賣活動,英國廢奴主義者成立"廢除奴隸販賣委員會",到90年代,英國各大主要城市都建立了本地的廢奴委員會,

1792年,大革命時期的法國頒布廢除奴隸貿易的法令;

1806年,在英國廢奴運動努力下,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令,禁止英國奴隸販子把奴隸運到外國殖民地和美洲各國;還禁止從英國港口發出外國奴隸船;

同年6月10日和14日,議會兩院又分別通過了一項廢除非洲黑人奴隸貿易的法令,禁止非洲奴隸貿易;

1807年3月25日,英國議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販賣法案》,正式宣布廢除奴隸貿易,同時向世界範圍內派遣海軍,動用56艘軍艦、9000名水兵,近1/4的海軍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邏,以截斷奴隸貿易的海上線路。

傑斐遜為何簽署法令廢除奴隸貿易?美國廢除奴隸貿易真實原因來了

海地黑人奴隸起義

除了參與奴隸貿易的國家廢除奴隸貿易,黑人奴隸的反抗也打擊了奴隸貿易:在非洲黑人不斷反抗,打擊奴隸販子,使得奴隸販子無法直接掠奪奴隸,增加了奴隸貿易成本;

此外從1700年到1845年,僅在英國和美國販奴船上發生的奴隸起義,有文字記載的就五十五次;在美洲廣大奴隸遭受奴役的殖民地區,這種反抗就更加激烈,僅在美國,從1619年後的40多年中,大規模的奴隸起義至少有250次。即使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奴隸起義也沒有停止;

而1790年10月海地北部爆發的由自由黑人和混血人發動的武裝起義,更是在經過14年艱苦戰鬥後,在1804年建立了獨立的海地國,徹底廢除了奴隸制和奴隸貿易。

北美獨立戰爭和13塊英屬北美殖民地

此外從17世紀英國開始向英屬北美殖民地輸入黑人奴隸開始,美國國內就已經開始抵制奴隸貿易:

1642年康乃狄克將涉及奴隸販運的倒賣人口罪納入死刑範圍,1774年完全禁止進口奴隸;麻薩諸塞向進口黑人徵收高額關稅,到1788年甚至立法禁止本地居民參與奴隸貿易;新澤西也向進口黑人徵收高額關稅,到1786年完全禁止進口奴隸;到1804年,北方各州已經相繼廢除了奴隸制和奴隸貿易;

在國際國內形勢的鼓舞下,美國廢奴運動開始蓬勃發展,影響力越來越大,受英國廢奴主義者「廢除了奴隸貿易,奴隸制自然也就消失」的影響,廢奴主義者開始積極倡導廢除奴隸貿易,並且不斷向執政者施加影響力,是美國廢除奴隸貿易的重要原因。

約翰·傑伊前往倫敦簽訂《傑伊條約》

反擊英國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英國不甘心在北美的失敗,積極圍剿新生的美利堅維護自身利益。

儘管美國主動向英國妥協,雙方於1794年11月19日在倫敦締結《傑伊條約》,美國從中立國貿易中獲利頗豐,1792-1807年這15年之間,美國出口貿易的獲利相比翻了5-15倍,國內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但英國並未放過美國。除了扣船、強征船員等侮辱性手段,還利用廢奴運動在世界範圍內不斷爆發的東風,以及美國經濟尤其南方經濟對奴隸的依賴,通過立法廢除奴隸貿易,並派遣海軍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邏,截斷奴隸貿易的海上線路,斷絕美國外部奴隸來源,從而打擊美國經濟。

美國商船

而在惠特尼軋棉機發明後,美國逐漸成為英國重要的棉花輸出國,1807年在運到英國的棉花中有60%來自美國。

得益於英國對棉花需求不斷增長,加上美國1803年從法國手中購得路易斯安那之後國土面積劇增,南方開始積極向西擴張奴隸制種植園和棉花種植規模,再加上為了保證棉花的競爭力壓低棉花種植成本,南方對廉價勞動力尤其是奴隸的需求開始大幅增長。

英國廢除奴隸貿易恰恰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儘管美國依然可以通過走私來獲得奴隸,但英國的做法直接導致美國市場上的奴隸價格飛漲,一個成年奴隸價格從300美元上升到800美元,由此導致棉花種植成本上漲,嚴重損害了整個美國的利益。

為了反擊英國,美國開始效仿英國站上道德制高點,利用英國對美國棉花的依賴性,通過禁止奴隸貿易來提高南方棉花價格,卡住英國棉花供應的脖子,刺激英國其他產棉區價格上漲,以此增加英國紡織業經營成本,迫使英國做出讓步。

塞繆爾•斯萊特 美國第七任總統稱其為「美國工業革命之父」

美國南北鬥爭下的妥協

在1790年1月,喬裝打扮的英國紡織工人塞繆爾·斯萊特到達美國奧米-布朗公司,並成功複製出阿克萊特棉紡機,工廠紡織業在美國興起,並開始逐漸取代美國傳統家庭紡織業。

由於紡織業屬於勞動密集型和對外依存型產業,北方對勞動力、原料和商品市場需求增大,北方希望南方可以成為廉價原料、勞動力供應地和商品市場,以此來發展北方紡織業和其他工業,增強北方的競爭力,應對英國傾銷。

棉花種植園

不過南方明顯不會讓北方如願。

在英國以及歐洲紡織業需求驅動下,美國南部棉花種植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棉花成為當時美國出口的唯一大宗商品。

棉花種植規模也在以每年7%的速度增長,出口年年遞增,在1807年在運到英國的棉花中,有60%來自美國,到1830年每年美國輸出到英國的棉花價值已經達到0.26億美元,占美國商品出口總量的40%。

儘管處於發展期的北方紡織業同樣對棉花需求量巨大,但因為資金不足出不起價,加上生產的工業品質量並不如英國的好,因此南方種植園主更願意將棉花賣給出價更高的英國,獲得更多的利潤,然後向英國進口商品,而不是成為北方的廉價原料、勞動力供應地和商品市場。

棉花種植園

雙方因此展開的鬥爭日益激烈。儘管當時北方占據上風,只是由於美國特殊的聯邦政體,以及北方經濟上對南方的依賴性,北方還是不希望逼南方太緊以免南方狗急跳牆,一怒之下從美國分離出去,那樣北方將徹底失去南方的原料和市場。

因此在南北雙方的鬥爭中,北方還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協,希望南方在一個美國的前提下,在以北方為主導的情況下廢除奴隸貿易。

而南方在北方和北方主導的美國政府以及國際國內形勢的逼迫下,最終也同意廢除奴隸貿易,這種鬥爭下的妥協成為了推動美國廢除奴隸貿易的重要原因。

黑人奴隸

南方相信自己依然能夠獲得奴隸

首先,北方發達的造船業、航運業、商業和金融業從南方奴隸制種植園中獲利;北方工業需要南方的原料和市場來維護保護關稅政策和實現進口替代,抵抗英國傾銷保護本國工業;加上南北雙方內部的貿易來往,北方對南方的依賴要遠超南方對北方的依賴。

如此一來北方自己內部對於是否廢除奴隸貿易就非常矛盾,因為誰都不希望因為廢除奴隸貿易而導致南方崩潰,影響自己的利益。

這也導致就算南方投贊成票,北方也不可能真的通過法令徹底廢除奴隸貿易,而且頒布的法令執行時也會大打折扣,南方自然也就能繼續獲得奴隸。

古巴甘蔗種植園

其次,美國對奴隸的旺盛需求,加上英國禁止奴隸貿易,導致美國奴隸價格飆升,市場上的奴隸價格從300美元上升到800美元,利潤要遠超往年,自然會引得越來越多的人去從事奴隸走私活動。

而且南美、加勒比地區都有大量奴隸制種植園存在,古巴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奴隸貿易市場,美國商人很早就從這些地區販運「二手奴隸」銷往南部。

就算英國宣布廢除奴隸貿易,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依然保留了在赤道以南進行奴隸貿易的權利,還是不斷有奴隸從非洲販運到南美和加勒比地區。

面對美國的需求和高額利潤,就算英國百般阻撓阻撓,來自世界各地的奴隸販子也會想盡辦法把奴隸運往美國。

奴隸主和奴隸

此外,在殖民地時期,奴隸主就將女性奴隸視為生育工具,讓愛爾蘭婦女和女童與非洲人相結合,這樣新生兒就可以擁有白人的智力和黑人的體格,稱之為雜交優勢,出售這些新的「黑人白人混血」奴隸將會帶來比純愛爾蘭人更多的利潤。

在1681年英國立法禁止愛爾蘭婦女和非洲人結合後,奴隸主依然在讓非洲人結合生子。

而且為了獲得更多奴隸,奴隸主甚至還制定了獎勵,規定女奴隸生的孩子越多就會獲得越多的獎勵,比如說女奴隸生10-15個孩子主人就會讓他們獲得人身自由,這樣的條件無疑是誘人的,這也讓那些黑人女性都瘋狂的生孩子。

此外奴隸主有時也會侵犯奴隸,出生的後代自然也就成了奴隸,這就導致美國黑人奴隸生殖率和自然增長率均高於其他地區。

如此一來,就算真的徹底廢除奴隸貿易,依靠種植園所擁有的奴隸,南方也能源源不斷獲得新的奴隸。

因此南方也同意北方主導的美國廢除奴隸貿易。

林肯宣布廢除奴隸制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美國最終廢除了奴隸貿易。

只是正如南方所料想的那樣,法令簽署之後美國並未停止奴隸貿易,反而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唯一的成果,可能就是宣布奴隸貿易非法,奴隸販子們由大搖大擺的奴隸貿易轉向了奴隸走私。

而且廢除奴隸貿易並不代表廢除了奴隸制,甚至都未曾動搖奴隸制分毫,直到1865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 》,宣布將在美國以及其所轄地區內永遠廢除奴隸制,剷除了奴隸貿易的生存土壤,美國的奴隸貿易才真正得到了廢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UepaW8BMH2_cNUgZh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