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倆孩兒學習從敷衍到專注,我做了這三點努力

2020-02-26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這個假期因為疫情的關係,格外的長。

  • 你的孩子在按課表聽課嗎?作業都在按時完成嗎?
  • 你的孩子,玩心收起來了嗎?
  • 如何讓孩子安下心來上網課、寫作業?

我相信,一定有一部分孩子特別自覺和主動,或者一定有一部分家長特別積極地督促孩子,讓孩子按時聽課,按時完成作業。如果這樣,我真心為你們感到高興。

我相信,一定也有另一部分孩子,網課不好好聽,作業也不好好寫。

比如我的兩個孩子,淏仔和玥玥,在網課開始第一周,表現差強人意。


(一)打折的網課,敷衍的作業

在網課開始的第一周(也就是上周),我依然根據我宅在寫文章的慣性,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著我的事情。關注他們的內容,只限於陪他們吃飯、把資料及時轉移到網盤上,或者宣讀一下老師的通知。

兩個一人一個平板,上著網課寫著作業,曾一度我還覺得蠻省心的。

可是當上周五我去檢查作業的時候,才發現一些網課他們沒聽,一些作業他們還沒做。

這種狀態若是持續下去,是不好的。欠的債越多,還起來就會越難受。

兩個孩子學習時間並不短,上午下午加起來應該在三個小時以上了。時間付出了,效率卻沒有。不由得讓我提起了重視。

所以,上周五,我和孩子們好好溝通了一番,最後達成了一致意見:

接下來的這一周,每天我陪著他們學習一個小時,有作業我就檢查作業,沒有作業我就在旁邊靜靜的看書。

當我坐在旁邊時,孩子們明顯更容易收心和靜心,效率慢慢地找回來了。作業也在三天之內補完了。

(二)我們要做燈塔,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方向

在上周五,當他們把所有未完成的作業都放在一起時,居然那麼多!而且下一周又要有新的作業,淏仔特別著急,同時,玥玥則很淡定,保持一貫的不緊不慢。

兩個孩子都是我生的,性格卻有很大差異。

看到淏仔的著急,我感覺很安心。他知道著急,就代表著他看重學習,看重作業,他知道這些都是他應該完成的事情,是他的責任。

看到玥玥淡定,我也感覺很安心。這孩子不急不躁,遇事不慌,有主心骨。

(1)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而不是批評打罵

這一刻,問題已經發生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不建議去指責孩子,比如:為什麼平時不抓緊時間做,到了現在才來著急?!我都告訴過你,要早點寫按時寫,你就是不聽!這不是自作自受嗎?……

指責,至少在當下是沒有任何好的作用的,只會讓孩子感覺更糟。

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急孩子之所急,想孩子之所想,才能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裡,才能讓孩子真正的看到問題的本質,吸取教訓。

我們要做一盞明亮的燈塔,引導著孩子們走上正確的方向。

我們首先要理解孩子,比如時間確實不多,如果媽媽是你,也會很著急的。然後,陪著孩子一起面對問題,想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上了小學,孩子們很多道理自己都很明白,不需要我們去強調、重複甚至嘮叨。不要認為我們幫著孩子度過這次難關,孩子下次依然會故技重施,再次讓自己這麼著急,再次讓你伸出援手。

因為孩子們感覺好的時候,會做的更好!

我們要相信,當我們真心幫著孩子解決這些問題後,孩子自己就會反省原因,在下一個假期,或者遇到新的問題或困境,孩子一定會有所思考和改善。


所以,我們一起想辦法,一起面對。

我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兩個想不想把自己的作業內容都列出來,看看都有什麼?然後算一下每天補多少,才能保證在下周一前全部完成,如何?」

兩個孩子欣然同意。尤其是淏仔,一旦有了方法,便如同看到了希望,著急的表情瞬間消失。

於是,倆人各自列單子。

此刻,我也沒閒著,我找到淏仔的班級群和玥玥的班級群,逐一瀏覽老師發布的關於作業的信息,看到我之前漏下的,就統一寫在一張紙上。

然後,和兩個孩子的匯總到一起,再把這些內容平均分配到剩餘的這些時間裡。

如果不平均分配,不制定計劃,每天摸著石頭過河,既沒有讓容易擔心的孩子們有安全感,仍然每天會焦慮作業的事;也不會培養孩子的計劃意識和時間管理的概念。

無論多麼大的事情,計劃表一出來,每個階段需要完成什麼,一目了然!我會感覺很安心,按照計劃表一項項去完成,既不焦慮,又有條不紊。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


還有想到這招兒的家長,服了!


(2)家長要懂得放權!

既然每一天應該完成什麼已經確定了,那麼製作「學習計劃表」應該是一件不太難的事情。

兩個孩子站在電腦桌旁邊,我打開Excel表格,然後根據他們的想法,列出時間和內容。如果有不合理的,我也不急於指出,因為在實施過程中,他們會感受到不舒服,會想到調整的方式。

如果急於指出不合理的地方,不但會讓孩子受挫,而且會打擊孩子自己做主的積極性。要懂得給孩子放權,讓孩子有自主權,如此才能提高孩子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還有的家長會代勞包辦,自己給孩子制定計劃!

——這不但是對孩子的一種控制,而且會讓孩子的依賴心理越來越強,自主能力越來也弱!

有的家長說:他做的不好怎麼辦?最後還得我來做,多浪費時間!我不放心!

如果連一個小小的學習計劃表,我們都不放心讓孩子自己製作,那麼孩子將來的學業規劃、工作規劃甚至人生規劃,孩子會有能力做好嗎?

鍛鍊孩子自主意識,就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小到大,不斷磨練提高!


(3)家長不要袖手旁觀的看戲

計劃制定的無論合理與否,既然已經貼在牆上了,作為家長的我們就應該幫助孩子一起完成計劃,而不是抱著「看好戲」的心理,在孩子們執行不下去的時候,語氣極其輕鬆的說:「這樣不行吧!看你制定的內容,都不想想自己能不能做到!我早就知道你完不成!當時建議你,你還不聽,這回還得改吧?」

如果你真的這樣說了,下一次你再想讓孩子制定計劃,估計會比這次難上好幾倍!

——我會同情你的。

即使孩子意料之中的沒完成,比如玥玥的起床。

當她第一天起床晚了,感覺非常著急和沮喪時,我沒有看好戲,而是去安慰她:「玥玥,看到時間過了這麼久,媽媽知道你很著急。你想按照計劃表來,對不對?按時起床確實不容易,媽媽也是被鬧鐘叫醒的。現在,媽媽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嗎?」

站在孩子的戰線上,急她之所急,想她之所想。

孩子感受到你對她的理解和支持,才會平復下來,同時思考是否需要調整計劃表或者調整自己的行為。


網絡圖

如果你批評她,看笑話,孩子就會感受到這種批評或嘲笑,那麼:

  • 或者他感覺很挫敗,覺得自己很糟糕;
  • 或者他的反抗意識就會馬上升起來!

當與家長形成對抗狀態,自我反省的精力就不夠了。

我們是更想讓孩子早早的完成作業,還是更想讓孩子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我來說,我更看重後者!

所以,我不擔心走彎路,我會多多的讓孩子體驗不同的計劃表,讓孩子提高反省和總結的能力,提高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別被焦慮和急躁蒙上了眼睛,而要多想一想我們培養孩子的長遠目標,不要被當前的某一項作業而打亂節奏。

希望疫情結束之後,每個孩子都能準備充分、精神抖擻、自信有力地走進校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PjxhHABgx9BqZZIbE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