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里王子和梅根發出退出英國王室的聲明後,王室高級成員均感到「受傷」。
倫敦的杜莎夫人蠟像館,則把哈里和梅根的蠟像從王室成員展廳里搬走了。
蠟像館負責人史蒂夫·戴維斯發了一份聲明稱:「我們將把它們搬到紐約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另一個區域。」
哈里夫婦的蠟像(圖左側)此前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及其丈夫菲利普親王、威廉王子及其妻子凱特的蠟像相鄰。
如今擺放蠟像的地方已空置。有人建議,空下來的地方可以擺上一群柯基。
梅根的蠟像身上穿著一襲綠裙,是她在訂婚儀式上穿的那件。梅根的訂婚戒指來自哈里的母親黛安娜王妃,哈里王子想要在自己的訂婚儀式上緬懷母親,於是便將黛安娜留下的2顆鑽石鑲嵌到了這枚訂婚戒指上。
這對80後,在結婚不到兩年之時,宣布告別王室成員身份,要通過自己工作「獲得經濟獨立」。
哈里生於1984年,是查爾斯和黛安娜的次子、英國王位第五順位繼承人。
梅根生於1981年,是非洲裔的美國女演員,曾經有過一段婚史。他們在2018年結婚後住在倫敦肯辛頓宮。
據知情人士透露,英國女王曾要求哈里王子不要在8日發布辭去王室職務的消息,但哈里還是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出了這份重磅聲明。
消息立刻像重磅炸彈引爆了輿論:
《太陽報》寫道:「哈里和梅根退出王室,內戰一觸即發」;
《每日郵報》在「皇室重磅炸彈特輯」里說,這「引得女王震怒」;
《每日鏡報》則嘆息「他們甚至都沒跟女王說」。
大洋彼岸的《紐約郵報》,則將新詞「Megxit 」的漫畫發在了頭條。
白金漢宮克制地回應道:「我們理解他們想要走不同的路,但是還有很多』複雜的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雖然聲明僅是隻言片語,但道阻且長、塵埃尚未落定的莊重感,還是不言自明。
皇家評論員彭妮 · 朱諾則說,這對夫婦的行為倒讓人想起了哈里的母親——黛安娜王妃:
「黛安娜在與查爾斯分手後突然宣布,她將退出自己所在的50個慈善機構,而且沒有徵求任何人的意見。 問題在於,他們不是在為自己工作,而是在為一家家族企業 (firm) 工作,在沒有諮詢的情況下就發表這類聲明,是非常奇怪的。」
比起母親黛安娜的「離經叛道」,哈里王子的做法顯得更為極端。
因為,這則聲明除了在哈里王子的社交媒體上,也在一個全新的網站上 ( https://sussexroyal.com)發布。
據知情人士透露說,這個網站是由對夫婦自己的慈善機構——皇家蘇塞克斯創立的,網站也是由加拿大的一家公司悄悄設計的,沒有白金漢宮的任何參與。
新網站頁面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這則網站公布了那個驚人的「退出聲明」後,哈里夫婦在白金漢宮的通訊團隊吃了一驚。
另外,這個網站上還寫著:「英國的皇家記者,在國際上被認為是王室成員工作和私人生活的可靠來源。有時候恰是這種誤解,推動了世界各地媒體的『不實』新聞報道,頻繁的誤報被不斷放大。」
這個平台的建立,很難不讓人猜想,哈里夫婦是否想和英國小報叫板。他們曾經公開表示,想培養年輕的新聞工作者。
王室家族裡,出現了不守常規的自立門戶,網民們顯然衍生了諸多不滿。
「沒有想到梅根·馬克爾會在24小時內取代伊朗成為西方最大的惡棍。
「這是最近以來最讓人尷尬和羞恥的事情。」
還有個別好事者,「內涵」起了黛安娜車禍背後的「陰謀論」:「女王正在策划下一次車禍。」 暗示離經叛道後可能的危險處境。
一場脫離王室的故事,也許剛寫下面目不清的序言。
面對這個生活在閃光燈下的王室,嘲諷與誇大是媒體一貫的筆觸。
在這樣的推波助瀾之下,哈里和梅根二人,在王室「方方正正」的成員里,顯得多少有點格格不入。
哈里喜歡冒險,嚮往平民生活,多次被媒體拍到喝酒、抽大麻,出入夜店,還和記者發生過肢體衝突。
BBC的皇家事務記者 Jonny Dymon說,在他跟著哈里夫婦去了很多地方之後發現,這對夫婦其實並不喜歡王室事務,他們感覺無法承受「一線王室成員」身份。
哈里有這樣的傾向不難理解,母親黛安娜在巴黎一場慘烈的車禍中喪生,讓他一直無法忍受媒體的矚目和騷擾。
12歲哈里跟隨母親的靈柩穿過倫敦市中心的街頭,哈里在葬禮之後曾經接受了心理治療。
哈里曾接受美國《新聞周刊》的採訪,談起對王位的看法,他說:「王室成員中有人想繼承王位嗎?我覺得沒有。」
他還談及自己兒時喪母的經歷:
「媽媽剛剛去世,我卻不得不跟在她的靈柩後走那麼長的路,周圍是成千上萬的人們盯著我看,電視上還有數百萬計的觀眾也在看著我。我覺得任何一個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被要求那麼做。如果是現在就不會這麼做了。
後來,哈里和梅根剛確定關係時,梅根遭到了大量的種族主義攻擊。哈里不再沉默了,他發表聲明譴責英國媒體對他女友的折磨。
如今回看,這份聲明大體標誌著梅根夫婦對媒體不滿情緒的開端。
本屬於兩個人的生活,變成了一場媒體追逐的熱鬧遊戲,只有極少數的媒體,表達了對兩個年輕人在金色牢籠裡帶笑生活的同情。
婚禮現場
婚後的梅根,依然沒有逃過媒體的挑剔和旁人的指指點點。
此前,作為不太有名的好萊塢演員,媒體並沒有入侵她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她依然可以自由出入公共場合,可以相對自在地做自己。
但成了公爵夫人後,她在公眾面前所做的一切都必須絕對完美,她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公眾的心中期待,否則就被視為不得體,有辱王室。
梅根的穿著有很多要求:不可以做美甲,不論什麼天氣都不能露腿 (須穿絲襪),禮服不可露肩,裙子必須過膝。各種場合都要儀態得體,包括關車門的樣子都必須做到足夠優雅。
另一個被媒體和民眾抓住不放的,是梅根的口音問題。在剛嫁入英國王室後,她的美國口音被批評不夠高貴,沒有格調。而在一次去 Chester 的活動時,梅根因為用英音和大家打招呼,又被視為刻意討好群眾,大秀自己本不擁有的「英國腔」。
不少民眾說她:「美國公主叛變的口音太假」、「假髮假牙假睫毛假口音」、「她果然是個演員」。
似乎不管怎麼做,做什麼,都會被挑出毛病;似乎無論什麼事,只要是以蘇塞克斯公爵夫人的身份做,就是不對的。
梅根曾在媒體採訪時表達過疑惑:「為什麼大家這麼恨蘇塞克斯公爵夫人?」(Why all the hate against the Duchess of Sussex?)
2019年懷孕生產時,梅根再一次違背了英國王室幾十年來的傳統。
在梅根之前,黛安娜王妃、威廉的妻子凱特王妃,都是在倫敦聖瑪麗醫院的林多翼豪華產房生產的,並且在生產後幾個小時,就由母親抱著寶寶在醫院門口露面,接受媒體拍照。
查爾斯王子與威廉、凱特夫婦和哈里、梅根夫婦
梅根並沒有第一時間公布寶寶的具體信息,也沒有在倫敦聖瑪麗醫院的林多翼豪華產房生產,這一系列行為被英媒批評,說她沒有凱特王妃從容大氣。
在之後的記者電話會議上,也慢慢開始顯示出,他們計劃與王室保持距離的跡象:他們希望寶寶擁有一個更加普通的生活,宣布自己的兒子將沒有頭銜,並給他取名為Archie。
去年10月,《星期日郵報》刊登了一封梅根寫給她離異父親的手寫信,涉嫌隱私侵犯,梅根採取了法律訴訟。
之前各路小報對梅根的傷害,哈里王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而刊登梅根家信這一事件使他終於爆發。
「儘管我們繼續擺出一副勇敢的面孔, 但我無法描述那是多麼痛苦」,他稱自己再也不能成為她私人痛苦的無聲見證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地面對這種 (侵犯隱私) 行為,因為它會毀滅人。」
哈里還補充道:「雖然這個行為可能不安全,但它是正確的……我看到了當我愛的人被商品化到不再被視為真實的人時會發生什麼。我失去了母親,如今我看著妻子,成為同樣強大力量的犧牲品。」
去年年底,曾有議員發起請願,請求剝奪哈里夫婦的蘇塞克斯公爵和夫人的頭銜,請願書有近4000人簽名,媒體猜測,或許這是造成哈里和梅根宣布退出王室的最終導火索。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聖誕,哈里夫婦也沒有和其他王室成員一起度過,而是獨自在加拿大待了六周。
在這為期六周的度假休息回來後,哈里夫婦突然發布了退出王室的聲明。
哈里和梅根說,這是他們「經過數月的反思和私下討論」 ,所做出的決定。
《國王的演講》里曾說,王室的人都成了演員,而且還是最糟糕的那種,毫無隱私。
《國王的演講》劇照
共和黨發言人格雷厄姆 · 史密斯表示,哈里王子和梅根的決定「對君主制的未來帶來了挑戰」 ,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他們要如何做到經濟獨立。
王室的成員的花銷,主要來自於有260年歷史的「君主撥款」(Sovereign Grant),涵蓋公務旅行、安保、員工薪水和維修英國皇家宮殿等費用。
2019-2020年度的君主撥款,總計是8240萬英鎊(約合7.1億人民幣)。
如今,哈里與梅根的公共活動開支將不再從納稅人支付的「君主撥款」中抽取。
目前二人其他公務支出及部分私人花費由父親查爾斯王子從其私人莊園「康沃爾公爵領地」中支付。
康沃爾公爵領地
除去來自納稅人和王室私產的資金支持,哈里也有財產繼承。
除了王太后建的信託基金,哈里母親黛安娜王妃去世時的財產大概有約2100萬英鎊(約合1.8億人民幣),威廉和哈里繼承了大部分,在他們30歲時,都可以拿到1000萬英鎊(約合8640萬人民幣)。
黛安娜生前曾在演講中說:「跟隨你的心意做事。(Only do what your heart tells you.)」
對於此刻的哈里來說,母親留下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打破局面,指引未來前行的方向。
網絡上有很多對他們「經濟獨立」的質疑和嘲諷
公眾鋪天蓋地的「這對夫婦到底如何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到底能不能真正獨立」,多少有點多管閒事。
目前,哈里和梅根依然保有王室頭銜,他們在聲明中的署名還是蘇塞克斯公爵和公爵夫人。
在未來,他們會使用此前一直居住的 Frogmore Cottage 作官邸,以便「他們的家人永遠有一個在英國能打電話和回去看看的地方」。
二人居所 Frogmore Cottage
有人將此事理解為「沒有骨氣」,有些失之於簡單。
皇家成員的真正價值,不全在於開幕剪彩,或者活在聚光燈下,而是延續一個家族和真實世界的連接。
權力割捨幾分,責任到位多少,在那樣一個家庭里,不是外人那麼容易參透的。
英國前財政大臣學者 Philip Hammond 在接受 BBC 電台採訪時說: 「這種家庭和職位的人想要自謀生路,是非常值得稱讚的。」
放棄部分特權,回到真實世界,便是這個家族給到這個世界的最新答案,也是哈利和梅根對這個家庭的巨大貢獻。
就像哈里說的那樣:「雖然這個行為可能不安全,但它是正確的。」
離開王室很難,但至少,他們大膽地邁出了第一步。
祝幸福。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bbc.com/news/uk-51043220
https://edition.cnn.com/2020/01/08/uk/harry-meghan-megxit-q-and-a-gbr-intl/index.html
https://edition.cnn.com/2018/03/12/world/gallery/prince-harry-meghan-markle-relationship/index.html
https://amp.theguardian.com/uk-news/2020/jan/09/meghan-and-harry-timeline?
http://www.sohu.com/a/320085399_100185162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36572
http://news.cctv.com/2020/01/10/ARTIQne2XoSzfOTqsX63TEnR200110.s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9/world/europe/duchess-sussex-prince.html
http://www.cbfau.com/cbf-201567890.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9/opinion/markle-harry-royal-family.html
來自Lens的美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