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後一天,一份《溫州都市區建設行動方案》,讓關注溫州發展的市民,多了一個熱議的話題。該方案由溫州市、麗水市兩地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這也是此前沒見過的。
溫州都市區的範圍,包括溫州市域、麗水市青田縣;核心區範圍包括溫州市區、樂清市、瑞安市、永嘉縣、平陽縣、蒼南縣、龍港市,逐步實現核心區範圍市域全覆蓋。不僅如此,還要以溫州都市區為中心,構建浙南閩北贛東都市圈。
溫州都市區的建設目標,對標長三角先進城市,圍繞「百萬人才、千萬人口、萬億GDP」的奮鬥目標,打造以國際時尚智造為特色的中國民營經濟之都,建設中國時尚產業智造中心、世界華商綜合發展交流中心、東南沿海醫療康養中心、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浙南閩北區域中心城市。
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規劃圖。
在溫州都市區,推進包括溫瑞平原及甌江北岸在內的主中心一體化,優先打造中心城區核心區;加快鰲江流域(龍港、平陽、蒼南)、樂清南北兩個副中心的建設。打造永嘉、文成、泰順、青田四座縣城作為西部重要發展極。
在交通建設方面,以打造綜合高效的門戶樞紐為目標,除了平時大家熟悉的各種在建、規劃項目外,本次還提及「加快推進市域鐵路城際聯絡線溫州與麗水青田連接方案編制工作,和台州連接線規劃建設工作」。
另外,從城市建設到產業發展,該方案均給出非常詳細的規劃,這裡就不再一一累述。
在樓Sir看來,這份《溫州都市區建設行動方案》,源於兩個大背景。
一方面,根據去年發布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溫州被重新列入27個中心區城市範圍。
根據此前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除了發揮上海的龍頭作用外,還要推進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寧波5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也就是說,長三角內的大城市,統統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長三角城市群擴容示意圖。來源:城市戰爭
而這一回,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範圍唯一新增城市的溫州,實力不弱且距離其他都市區較遠,勢必需要劃分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建立溫州都市區。
另一方面,去年浙江省在浙江省大都市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全省將形成以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區核心區為中心帶動,以環杭州灣、甬台溫、杭金衢、金麗溫四大城市連綿帶為軸線延伸,以四大都市經濟圈為輻射拓展的「四核、四帶、四圈」網絡型城市群空間格局。
浙江四大都市區示意圖。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其實在這裡,溫州都市區的範圍就已劃定,溫州市+青田縣。而全省,也僅有衢州全市、麗水市大部分區域,不在四大都市區範圍內。
相比較紹興、嘉興、湖州全市納入杭州都市區,舟山、台州全市納入寧波都市區,僅有青田加入的溫州都市區,確實小了些。
傳統上大家認為,溫州作為浙南閩北中心城市,同屬浙南、產業相近、城市聯動密切的台州,也該納入溫州都市區。
此前,浙江省也曾提出過溫台沿海城市群概念。事實上,台州發達地區偏南,溫州發達地區偏北,且城市發展相向而行,確實有形成環樂清灣城市群的可能。
溫台大都市區空間組織結構圖。來源:省建設廳
我們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溫州品牌,對外擴張的首站,往往選擇台州。有時候走在台州街頭,看到街上那些門店、品牌,都還有一種在溫州的錯覺。同時,不少台州人看病、坐飛機,往往選擇溫州,溫州路上看到最多的外地車牌也是浙J。
然而,溫台一體化、溫台城市群、環樂清灣城市群,終究沒有形成。在2016年發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時,溫州被劃出長三角,歸入海西,而台州依舊屬於長三角,因此只能被歸為寧波都市區。
長三角五大都市圈示意圖。來源:第一樓市
夾在溫州與寧波之間的台州,似乎更喜歡前往城市等級更高、經濟發展更好的寧波,在寧波的外來人口中,台州屬於排名靠前的來源地。同理,夾在寧波與杭州之間的紹興,同樣劃歸杭州都市區,比起寧波,紹興人也更喜歡前往杭州。
在城市中國雜誌《溫州在哪?——中等規模城市後發現代化圖景》特刊中,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規劃師邵波曾提出,溫台城市群是偏重地理概念的的城市群,與一般的城市群相比,其最大的問題是相互之間的聯繫不多、分工不多。
某種意義上講,兩地是產業同構的,稱之為城市群還是存在疑問。同時,溫台城市群存在偏離滬杭,且內部城市能級不強、地方多中心、人口「好出差進」三個問題。
在樓Sir看來,溫州與台州「聯繫不多」可能誇張了,但產業同構、分工不多確實是事實。
閱讀更多原創爆文
總得來講,對比台州,雖然溫州綜合實力要高出一些,但不算太顯著。而台州在經濟領域,也算有不少亮點,甚至局部超越溫州。
比如,台州上市企業的數量已經是溫州的2.5倍,在全國地級市也是第4位;台州已形成千億規模的汽車工業總產值;台州成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且擁有多家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銀行。
這些方面,雖然不至於讓台州的綜合實力超越溫州,動搖溫州的浙南中心城市地位,但也足以縮小了台州與溫州的距離。這時候的台州,或許需要與城市等級更高的城市合作。
台州CBD實景圖。來源:愛找房
一般來講,周邊地區的人口往往向中心城市集聚。然而根據某機構基於移動手機研究的大數據,在台州的溫州人,卻比在溫州的台州人,更多。
一方面,樂清北部的雁盪、大荊等地,不少人去了距離更近、語言相通的溫嶺。另一方面,溫州在土地等方面的高成本,讓一些企業去了成本更低的台州,這同時也流失了人口與稅收。
據樓Sir一位曾在台州杜橋工作過的朋友講,當地相當一部分的規上企業,都是溫州人創辦的。這方面,不能再吹什麼「溫州人牛逼」,而是要反思一下之前溫州的營商環境與土地成本問題,為什麼溫州人要去還不如溫州的城市?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讓溫州帶領台州發展,似乎有難度,齊頭並進或許更符合實際情況。
當然,溫州都市區範圍雖然不包括台州,但依舊多次提及台州,畢竟地域上事實相近。
比如,以溫州都市區為核心,涵蓋樂清灣區域,構建與台州、麗水緊密聯動的溫州都市圈;以打造溫台民營經濟創新示範區為目標,以樂清灣區域統籌發展為重點,建立健全樂清、溫嶺、玉環為重點的溫台合作交流機制,開展溫台跨區域發展政策協同試點;加快推進市域鐵路城際聯絡線溫州與麗水青田連接方案編制工作,和台州連接線規劃建設工作。
理想中的溫州區位示意圖。
當然,無論有沒有台州,這一回《溫州都市區建設行動方案》的發布,讓溫州都市區邁出了第一步。
對於浙南閩北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溫州顯然在區域內應有更強的實力與更高的首位度,需要一個強大的溫州都市區作為支撐。
在城市化發展進入下半程,一切優質資源向省會等高等級城市集聚的背景下。浙江曾提出「杭州興則浙江興,杭州強則浙江強」,甚至要求省內其他城市也要支持杭州發展。
但對於脫離環杭州灣的浙南地區來講,打造溫州都市區的意義,同樣是「溫州興則浙南興,溫州強則浙南強」。甚至可以說,浙江「均衡省份」的褒稱,溫州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只是近十年來,「鐵三角」中的溫州這一極,顯得偏弱。
夾在城市群之間的溫州。
在城市等級森嚴的制度下,想要溫州與起跑線更靠前的杭州、寧波一較高下,如今已不現實。但是在浙南閩北有限的範圍內,溫州應該進一步集聚優質資源、提高城市首位度,儘可能地縮小與寧波等二線城市的距離,拉大與台州等三線城市的距離。只有這樣,今後台州對溫州或許會多一些向心力。
本稿為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原創作品,謝絕轉載;如有侵權,一律追究!
更多原創深度爆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微信公眾號:樓市溫州(id:loushiwenzhou),戳文末擴展連結跳轉原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