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生產隊的記工員,文/孫欽芳

2019-10-21     終南文苑

「大鍋飯」時期,人們每天勞動三晌(指早晨、中午和下午)算一個勞動日,每個勞動日記10個工分(有的生產隊記12個工分)。正所謂「工分工分,社員的命根兒」,工分和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經濟收入、口糧等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記工分的事情馬虎不得。那時每個生產隊都有專門給社員記工分的人,這種人被稱為「記工員」,小一點的生產隊配一個記工員,大一點的生產隊配兩個記工員。每天晚上喝罷湯以後,記工員都要在勞動手冊里記上每個社員當天的勞動情況,再根據勞動時間把他們應得到的工分記上;月底時,記工員要將每位社員的勞動天數和工分匯總下來,送到會計處,做為年終決算的依據。

別看記工員在生產隊是個「沒銜的官」,他們的工作可直接關乎生產隊全年收益分配,所以非常受人敬重。社裡常把那些政治上可靠,原則性強,在群眾中有一定威信的人選出來擔當此項工作。

上世紀70年代初,我所在的周至縣青化公社二廟一隊是個比較大的生產隊,為了減少社員們的疑心,防止混工事件發生,生產隊配有兩個記工員,一個是我的童年夥伴「寶寶哥」,另一個是玉峰叔。

「寶寶哥」姓任,很聰明,書念得好,但是因為家窮,1974年冬天沒有讀完小學便輟學回到生產隊。1975年春,「寶寶哥」被社員們選為記工員,從那時起到1981年,「寶寶哥」一直擔任記工員。由於我們隊在處理工分的問題上比較科學,加之記工員工作認真負責,所以歷年到年終決算時,工分上從未出現過問題。1981年底,「寶寶哥」因患上肺結核而英年早逝。與此同時,我們隊實行生產責任制,記工員的工作也隨著「大鍋飯」時代一起終結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9XA8m0BMH2_cNUgVF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