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城·謀勢·創新 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今日召開

2020-06-03     成都科技

原標題:聚城·謀勢·創新 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今日召開

聚城

發布《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一核四區」功能布局,引聚全球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級。

謀勢

發布促進科技創新政策、科學城建設人才行動計劃,圍繞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嫁接66個產業功能區,以「勢」成事。

創新

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邀請各方嘉賓代表共謀科技發展大計,集眾之智,推動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6月3日,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范銳平,副省長王鳳朝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由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主持。

會上,副市長曹俊傑就《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作了說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鄧濤發布了《關於支持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的人才行動計劃》。

會上,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闕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周伯文,省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長張雨東等嘉賓作主題演講。

大會主場有四川省、成都市有關領導,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國內知名高校院所代表,成都市重點產業領域企業代表,主流媒體等400餘人,全市共約5000人同步參會。

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未來五年是成都培育形成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關鍵期,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起勢期。

以產業生態圈建設引領要素集成集聚、以科學城建設引領科技創新、以場景供給引領新經濟發展,成都,正加快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一規劃、一措施、一行動

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頂層設計亮相

會議推出了《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發布了《成都市促進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關於支持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的人才行動計劃》,成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頂層設計首次亮相。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

如何高起點高標準推動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會上,《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出爐,系統介紹了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的建設背景、總體要求、功能布局、重點任務,根據規劃,科學城定位全國重要的創新驅動動力源、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地、創新創業生態典範區,突出國際化視野高點站位、突出生態化理念統籌規劃、突出數字化升級引領轉型、突出智能化建設提質賦能的四大營城特色,以「一核四區」為功能布局,輻射帶動66個產業功能區,緊扣資源匯聚、生態營造、動力承載、區域協同、改革創新五大重點領域,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學城的建設目標。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來了! (點擊可查看)

《關於全面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助推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建設,會上,《關於全面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發布。科技創新載體是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重要依託,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是開展創新創造的主力軍,人才是科技創新最寶貴的資源,優良的創新生態有助於城市創新能力的提升,持續的科技創新投入是城市創新能力提升的基礎保障……全面提升成都科技創新能力,離不開多方面協同發展。《政策措施》將從載體建設、主體培育、人才激勵、環境營造、投入保障5個方面推出18條創新舉措,綜合運用搭平台、給機會、給資助、建機制等措施,全力激發和釋放高校、院所、企業、人才等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在載體建設方面

將計劃全力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大力推進特色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建設,將在中心城區和東進區域啟動建設規模1000萬平米的科創空間,將加快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和城市物聯網建設。

在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方面

將全面加強與國內外各大高校院所的合作,同時,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從多個維度打出政策組合拳,全力支持企業開展科技創新。

在激勵科技創新人才方面

將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同時,鼓勵大學生在蓉創新創業。

在提升科技創新環境方面

將建立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體系,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擴大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等。

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方面

財政科技投入將大幅增加,三年內將翻一番,確保各級財政在未來持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保障。

創新!推行新型產業用地(M0)政策 實行差異化土地價格 成都發布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 (點擊可查看)

《關於支持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的人才行動計劃》

激勵科技創新人才助推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引聚全球人才(團隊)匯聚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實現以智興城,會上還發布了《關於支持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的人才行動計劃》,12項舉措助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高校院所、金融機構、頭部企業

專家大咖匯聚共話成都科創未來

如何把握科技前沿發展趨勢,打造創新策源地?

怎樣發揮成都創新資源富集優勢,構建創新生態圈?

助力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應如何用好「科創板」?

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在推動城市發展中發揮著什麼作用?

掃碼即可觀看精彩分享~

會上,來自高校院所、金融機構、頭部科技企業的專家大咖圍繞大會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言榮

「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有很多,但只有科技創新才是其核心競爭力,才是提高產業附加值的可持續增長的辦法。」四川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言榮說。

在李言榮看來,高校要主動融入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發揮一流大學綜合優勢,加快建設交叉轉化中心,助推成都打造新經濟增長極。

共建面向新經濟的技術交叉與轉化中心,聚焦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三大領域,預期5-10年,引進和培育創新團隊100-150個,形成超過2000人雙創隊伍;研發創新成果3000項以上。共建前沿醫學中心,預期5-10年,在產業規模方面,80%研究成果落地成都轉化,形成100個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吸引投資上千億;研發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及市場應用前景的產品和方案500項;能在臨床應用的國際領跑的醫療技術100項。

李言榮表示,學校現有的大裝置、大平台主動融入科學城建設。同時,學校「十四五」及面向2030科研規劃與科學城建設一起謀劃。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川大將以多學科交叉技術轉化中心為抓手,與成都深度融合發展—交叉賦能新經濟、融合助力新發展。」李言榮表示,川大將紮根天府大地,助力成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成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曾勇

「電子科大將助力成都市打造世界一流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都市也將助力電子科大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構建起『共生共榮、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命運共同體。」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表示,電子科技大學建成了完整覆蓋整個電子信息領域、從基礎科學到工程實踐及產業化的國家及省部級創新平台體系,學校學科布局與國家電子信息戰略布局高度契合,有基礎也有實力助力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一流產業功能區和構建創新生態圈,電子科大將和成都共同打造電子信息領域的自主創新源頭,共建前沿科學中心以發揮創新「策源地」功能,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前沿性基礎研究,突破重大科學問題,助力成都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共建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台,以重大工程應用為牽引,持續聯合攻關,支撐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創新和自主可控。

此外,「以電子科技為核心、集科技體驗與休閒娛樂於一體,打造區域文化新地標,我們還將共建電子科技主題公園。」曾勇表示,學校將繼續把自身在電子信息領域的優勢與成都市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為成都市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和電子信息產業高地貢獻力量。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闕波

2019年6月,科創板開板儀式成功舉行,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一個全新板塊。目前,科創板上市情況如何?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闕波介紹,截至5月31日,科創板上市105家,從制度變革到效率變革,科創板的開局基本符合預期。同時,高端醫療設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形成板塊集聚效應。

「從申報情況來看,成都大有可為。」闕波指出,先導藥物是西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此外,從西部主要城市對比來看,成都已有7家企業申報科創板,西安為4家,重慶為1家。

「成都優勢產業與科創板高度契合,包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他表示,成都高校科研院所云集,自主創新能力強。企業創新創業熱情高,後備資源豐富,潛力無限。

2019年12月,上交所西部基地在成都揭牌成立,將提升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能級,構建服務區域經濟新平台。「將借力資本市場改革大潮,助推成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他表示,將充分利用上交所西部基地,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加大對科創企業上市扶持力度,加速推動科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做強做優。

此外,他還建議成都科創企業積極了解制度、研究案例、儘早準備,大膽投入、尤其是研發投入,儘早申請專利,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爭做科創板細分行業先鋒。企業是市場最重要的創新主體之一,站在創新前端的頭部科技企業更位於其中的「領軍方陣」。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張順茂

從抗疫到復工復產,數位技術力量凸顯;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已成為經濟高質量增長重要引擎;雲、AI和5G是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三要素,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介紹,數字經濟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

在張順茂看來,站在「雲端」城市發展質量才會高,成為城市經濟圈協同發展的先導平台,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支撐,城市創新發展的動力引擎,集約化數字服務的基礎,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黑土地。

數據多樣性時代,世界呼喚新計算,新計算新在哪裡?

張順茂介紹了異構計算、暴力計算、泛在計算、協同計算。「高校、科研機構的基礎創新,算力是發動機。新計算是萬億規模的數字產業,給成都科技企業提供巨大發展空間。」

張順茂建議,在城市高質量發展方面,要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在政府和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要全面推動雲、AI和5G在政府和企業中的應用。在萬億市場空間上,要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重點發展雲和新計算產業。在抓住產業機會上,要大力構建雲和新計算產業生態、實現產業集群發展。他說,人才是源動力,要深化校企合作,加速雲和新計算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升城市基礎創新能力,加強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新計算底座建設。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周伯文

雲視頻會議服務、智能疫情管理、在線課堂……因為疫情,「孿生「了一個數字中國,而人工智慧在其中發揮了大作用。「人工智慧發展正在由以資本為核心向以價值為核心轉變,放眼全球,可信賴的AI已成為發展城市產業升級的新趨勢。」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智聯雲總裁、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周伯文在演講中表示,人工智慧正在對宏觀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降低成本方面,企業自動化流程包括使用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的生產力增益;在提高效率方面,企業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輔助和增強智能增強現有勞動力,從而提高生產力;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面,提供個性化或更高質量的人工智慧增強產品和服務,增加了消費者需求。

省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長

張雨東

什麼是硬核科技?省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長張雨東指出,硬核科技是一種具有遠見的變革性科技,它通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來解決世界上的重要挑戰,形成技術壁壘和壓倒性優勢。即,由科技創新構成的物理世界,區別於由網際網路模式創新構成的虛擬世界;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持續的技術積累。21世紀硬核科技涉及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晶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

「企業發展需要關鍵核心技術。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堡壘,一旦技術更新換代,勢必轟然倒塌。」張雨東認為,企業發展除了要擁有硬核科技,還要有對硬核科技的正確認識。

「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張雨東指出,硬核科技周期長、投資大,發展到高級階段,需要共同聯合、形成聯盟體系,直至全球化的分工和人類的通力合作。比如,德國漢諾瓦加工產業研發模式共同出資,提高創新效率,分擔創新成本,共享研發成果,不斷推進雷射加工技術更新換代,使德國雷射加工產業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目前已建立17個衍生公司,相互構建起一個卓越網絡,形成基礎研究、應用導向研究和產業間的良好轉移機制。

「人是創造知識財富的核心和載體,掌握硬核科技的關鍵是激勵。」張雨東表示。

共話成都科技創新未來

李為民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

科技創新大會

將為成都科技創新發展注入強心針

「我認為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將為成都、四川乃至全國帶來新的機遇。」談及今日舉行的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認為,「首先,科技創新大會向全社會發出一個信號——成都不僅是休閒之都,也是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的典型城市,將建設成為科技前沿的城市。其次,科技創新大會上亮相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機制,將為成都科技創新發展注入強心針,將進一步增強成都對全球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創新企業的吸引力。第三,這也將激勵成都各類科技型企業、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激發它們的創新活力。最終,通過氛圍的營造、創新文化的形成,將讓成都科技創新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作為我國重要的醫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國家級基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連續六年在「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上排名全國第一,擁有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及省部級研究平台及重點實驗室39個、科研支撐機構及公共服務平台7個,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從原始研發到產業轉化的完整創新產業服務鏈。未來,增強成都的原始創新能力,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將如何進一步發揮作用?

對此,李為民表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已構建了從基礎科學研究、臨床研究到產業創新轉化的完整創新生態鏈,接下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將圍繞國際前沿科技領域,建設包括前沿醫學中心、國際臨床研究中心等多個創新中心,吸引產業鏈上下游的創新資源落地,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共建產業生態圈。

當下,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成都將協同共建西部科學城,這也預示著更大的發展舞台及機遇。李為民認為,「利用成都豐富的人才資源、優勢的科技資源,整合重慶的資源,這也是成都與世界接軌的良好機遇。」

搶抓機遇謀發展,李為民表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將把人才、臨床、科技等優勢資源融入到成都科技創新的體系中,同時,將對接成都科技發展需求,積極參與到成都科技創新的體系中,並在吸引高端人才、搭建創新平台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保障,助力成都科技創新進一步發展。」

董微

中科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處處長

聚焦重大科技設施 推動科教融合發展

發揮科技創新的策源引領作用

中科院在西部科學城的建設當中將擔任什麼角色?對於這個問題,中科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處處長董微認為,背靠全院100多個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分院不僅要發揮科技創新的策源引領作用,更要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打造科教融合發展中心和基地。

據了解,從2016年跟成都市簽約以來,中科院目前已經有7個成建制的單位落戶成都科學城。通過引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曙光、上海微系統所等機構,以及機構本身附帶的高端創新資源,中科院在成都的創新發展呈現出急劇上升的態勢。

「大會傳遞的信號讓我們備受鼓舞,共建西部科學城也為我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董微介紹,目前,中科院成都光電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中科信息,以及成都有機化學公司等機構已完成了整體搬遷,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項目也正在籌備中,隨著成都超算中心建設逐步推進,中科院成都分院已經在積極的謀划下一步「十四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由分院的張雨東院長牽頭,我們正在積極地謀劃圍繞川藏鐵路防災減災、生態保護等方面的智能化平台打造。同時,我們也正在圍繞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天府新區打造一個科學數據中心。」董微表示,中國科學院具有非常開放的體系,非常願意與川內的相關單位一起參與共同謀劃和建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李進

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夯實核心競爭力 建設產業功能區

創新大會勾畫未來藍圖

「對標國際先進科技創新區,事實上,成都已匯聚了不少核心要素,有利條件很多。」成都先導董事長、總經理李進表示,成都擁有「雙機場」、蓉歐鐵路,良好的交通條件有利於創新要素「引進來」「走出去」,同時,成都自身的科學技術基礎良好,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都先導能夠與輝瑞、強生等多家跨國藥物公司及生物技術公司建立商業合作關係,實現全球合作。「此次,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更美好的藍圖。」

作為西南地區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立足天府國際生物城,李進表示,一方面,成都先導接下來將圍繞其核心技術——DNA編碼化合物庫的設計、合成及篩選,加強科研攻關,夯實企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成都先導將致力吸引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助力成都產業功能區建設。

文字:宋妍妍、吳怡霏、曹凘源、王彥超、楊夢婷

攝影:徐成志、熊漁洋、胡江濤

H5:黃旖寧

美編/校對:何秋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q1Ble3IBd4Bm1__YTO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