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字丈量責任,用平凡創造不凡
8099999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策劃
數說「戰」疫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醫療物資嚴重不足。1月29日,位於安寧市縣街街道鳴矣河村的雲南象山醫用材料有限公司提前復工,全力生產口罩、消毒液等醫療衛生用品,但卻面臨春節期間用工短缺的難題。正當廠長張開進愁眉不展時,鳴矣河村一支由村民志願者組成的縫紉機隊進廠幫忙,而她們也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奶奶縫紉機隊」。
2月27日 雲南象山醫用材料有限公司車間
村民志願隊進廠幫忙的第28天
上午8點到下午5點半,除了吃午飯的時間,雲南象山醫用材料有限公司三個車間裡,源源不斷地傳出老式腳踏縫紉機發出的咂線聲。在一雙雙巧手的操控下,棉線在機杼與紗布間穿梭飛舞。
當時正處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醫療物資嚴重不足的時期,位於安寧市縣街街道鳴矣河村的雲南象山醫用材料有限公司接到緊急任務,要立即復工組織生產消毒防控物資。
但看著堆滿倉庫的原材料,再看看僅20餘人的員工隊伍,廠長張開進犯了難。很快,這一消息傳到了鳴矣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秦麗婭那裡。
鳴矣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秦麗婭:「聽說沒有人來復工復產,生產不出國家急需的防控物資、消毒用品 領導也著急,我在那裡跟著也著急,但是再急也不解決問題,後來想想發揮一下我們黨組織的作用,我作為一個最基層的黨總支書記,我首先發動我們村組的黨員幹部和家屬,之後再來帶動大家。」
一天之內,首批由27人組成的村民志願者隊伍便進廠幫忙。在對象山公司的各個生產流程進行了 了解後,秦麗婭覺得這27個人還不夠。而更加困難的是,廠里僅只有3台電動縫紉機,而村民中僅有1人勉強會用。
鳴矣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秦麗婭:「我們這邊不會打,只有一個出去打過工的會打點,但是還是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了不行,後來我就想起,我們家裡還有一台縫紉機,先把我自己的湊出來,然後約了幾個老姐妹,然後找了一早上才找到五台。」
人員、設備跟不上怎麼辦?情急之下,秦麗婭想到了一個主意,去村委會廣播站用喇叭喊話。為了暖場,她先放了兩遍歌曲《愛的奉獻》。
語調緩慢而莊重,秦麗婭通過村裡的8支高音喇叭,向全村2460人喊話。這樣的喊話,在秦麗婭17年的村黨總支書記任期內「史無前例」。
30人,42人,50人,2月5日的《鳴矣河村委會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簽到冊》顯示,當天來報名參與志願服務的村民人數為67人,他們不計報酬,鄭重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後就被分配到了各個崗位上:貼消毒液標籤、折口罩紗布、縫口罩。
在村黨總支的動員下,村民們不斷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最多的一天,有198名村民成為了志願者。秦麗婭帶頭第一個把自家的縫紉機,也是41年前父母花178元買給她的嫁妝拿了出來。此後,村民志願者們也紛紛帶上了自家的縫紉機進廠助力生產。
鳴矣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秦麗婭:「5台、14 台、33台,能用的不能用的機器都湊出來了,我們有縫紉機的,會踩縫紉機的,還有我們年輕的黨員幹部、有力的出力、有技術的出技術。」
就這樣,這支通過村廣播臨時召集起來的志願者組織,組成了一支基本固定的縫紉機生產隊。隊員們年齡最大的已經79歲,最年輕的也有50歲。因此,她們也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奶奶縫紉機隊」。
趙樹仙:"跟了我40多年了,現在還派上用場了。"
山茶牌、蝴蝶牌、熊貓牌......一台台老式縫紉機,在特殊時期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由於這些縫紉機有的已經閒置多年,生鏽的生鏽,故障的故障,為了確保能夠投入生產,村裡有著30多年裁縫經驗的79歲老人褚樹東,主動承擔起了維修機器的任務。
儘管已經上了年紀,眼神也不太好了,但褚樹東老人卻堅持早出晚歸,天天進廠幫忙。
褚樹東:「想不當這點技術這下子還會用得上,國難當頭匹夫有責,都要再貢獻一點,有多少力發多少光。」
和褚樹東老人一樣,這些兩鬢斑白的奶奶們,一個人一天需要縫製700多個口罩,最少的時候也是四五百個,而他們這一忙活,就是整整28天。
汪明仙:「說不累是假的,但在電視里看到州市縣的醫生,用生命去支援,也就不覺得累了。在我們書記的帶領下,這點困難是能克服的,就是這點實話。」
有了村民志願者們的加入,所有人員分成兩班,晝夜連轉不停生產,每天能生產口罩8000個,乙醇2噸。所產物資均由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調度,送往最需要的地方。
廠長 張開進 :「29號恢復生產到今天,乙醇消毒60多噸,口罩20萬隻,累是肯定的,但我們不能停下來,要挺住,最大心愿加班加點盡我們的職責把產品做出來,讓更多產品投入市場,讓更多老百姓買到。」
平均年齡56歲,志願服務28天,生產出60多噸乙醇消毒液,用6萬多米的紗布製成20萬隻口罩……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全體村民志願者、社會大眾的熱心支援、無私奉獻。只要還有一米原料,他們就會堅持生產,因為堅持下去,就會贏來最終的勝利。正如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多一個口罩就多一個防護,這點小困難戰勝得了。 」
「能夠戰勝這場疫情!」
用平凡創造不凡
厲害了!
我的奶奶「奶奶縫紉機隊」
8099999記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