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時評 | 用好紅色基因庫

2019-09-23     清風肇慶

70年紅色傳承,70載初心不變。倘若奇蹟有顏色,一定是那中國紅。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落實這一重要指示,就要用好紅色基因庫,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前不久,他專門去了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這次河南考察又到了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其目的「就是要告誡全黨同志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麼來的、新中國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黨將始終高舉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先輩們開創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軍史館、烈士陵園等,都是黨、國家和軍隊的紅色基因庫。這些紅色基因庫存放著無比深厚的紅色寶藏,包括我黨我軍創造的一系列革命精神,一代代革命烈士的先進事跡和精神風範,一件件帶著歷史印跡和人文價值的紅色文物,一個個感天動地、激人奮進的紅色故事,等等。放眼中華大地,一座又一座的紅色基因庫銘刻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書寫著高潔的靈魂和氣質,展示著我們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鬥爭精神、鐵的紀律、黨性原則、政治本色等,蘊藏著我們黨的制勝密碼。用好紅色基因庫,講好紅色故事,可以引導共產黨人更好地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激發愛黨愛國之志、增強奮發奮進之力,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和堅定,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變幻的是滄海桑田,不變的是血脈基因。用好紅色基因庫,需要多搞些現地教學,多組織參觀見學,多學習黨史軍史新中國史,使黨員幹部自覺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真正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融入靈魂,化為行動、化為自覺。然而,實際工作中,仍有少數單位或黨員幹部未能很好地用好紅色基因庫,他們有的不善於整理,對本單位的紅色家底挖掘、梳理、總結不到位;有的不善於管理,經常讓一些史館場所「鐵將軍」把門,甚至任由一些紅色紀念地遭受破壞;還有的不善於研究,對紅色基因庫中的人物、故事、文物、精神等不熟悉不掌握。諸如此類,不僅造成紅色資源的嚴重浪費,也是對革命先烈的不尊敬不負責。

「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們要做到不忘革命先烈、不忘紅色傳統,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用好紅色基因庫,使之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當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深入開展。開展好主題教育,需要把紅色基因庫當作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多參觀多見學,全面了解、深刻體悟,使黨員幹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在沐浴紅色精神中把革命先烈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的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不學歷史就沒有根,不懂傳統就沒有魂。國慶長假馬上就要到了,建議廣大黨員幹部多去瞻仰革命歷史紀念場所,多到紅色基因庫中接受薰陶、接受洗禮,不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努力把自己鍛造成為愛黨愛國的紅色傳人、時代新人。(桑林峰)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vwpYG0BJleJMoPMEv8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