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明知這三件事很內耗自己,但還是深陷裡面,無法掙扎出來

2019-07-20     二級心理諮詢師阿秋

文/阿秋

心理學:這三件事很內耗,也讓自己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

心理學:明知這三件事很內耗自己,但還是深陷裡面,無法掙扎出來

大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運用到自己身上了,卻如同那耗盡油的汽車一樣,怎麼使力也無法前進。

生活中,我們都是思想家、哲學家、指揮家,對於別人的事,都能指出清晰的問題,說出個1、2、3的所以然來,可是到了自己身上,這些道理似乎都不管用了,反而成了讓自己越來越痛苦的智慧。

這到底是為什麼?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問題出在:

「因為我們內心和外界發生了矛盾與衝突,所以這些大道理雖然都懂,自己也很有智慧,但是到了關鍵時刻,我們無法說服自己一貫以來的作風,即:降低要求和期望值;亦也學不會妥協現實的處境,那麼衝突就成了大多數時光里,折磨我們身心靈的一種精神痛苦了。

而這種痛苦的折磨,然而你又是知道的,但你卻無力去擺脫它,使得你在生活中,總是開心不起來,痛苦不堪,極大的內耗著自己愉悅的心情,也讓自己失去了許許多多應該享受到的美好生活時光。這難道不是一種遺憾嗎?甚至是一種對生命的辜負!

比如,以下這三件事,無疑不是一種生命能量的損耗,也是對自己快樂幸福、笑容的抹殺。

我們明知這三件事很內耗自己,但還是深陷在裡面,無法掙扎出來,面對這三件極大損傷、內耗自己的事情,我們該如何正確地、一點點地擺脫它們,從而找回自己往日的快樂時光呢?

是的,活著的我們已然很累了,我們內心深處,都嚮往著那一身輕的生活和日子,生活本已經是壓力重重了,如果心理上還出現一些問題,那麼無疑不是對自己心靈和人生的一種束縛和煎熬呢!

我們一起來梳理下人生最內耗自己的三件事,並提供一些改善建議給大家,當你受到啟發後,以此反覆練習,循序漸進地來擺脫這三件事帶來的痛苦和煎熬!

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下這樣的內耗吧,只是在於輕重罷了!

一、拖延症

什麼是拖延症?拖延症的背後心理活動或者心理問題有哪些?

比如:不情願、違背自己的意願,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自卑,怕失敗,怕能力不夠、懶惰、以及抑鬱症患者也會也很重的拖延症。

對於拖延症,我們明知這樣不行,但是為了逃避現實的刺激,比如:失敗和顧慮太多,而遲遲不敢去行動,給自己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內耗,而這種內耗,帶給我們的是痛苦的體驗,是煎熬如麻的心情,是想戰勝但卻戰勝不了的糾結。

面對自身的拖延症,首先是學會分析自己拖延症背後的心理活動,對症找到自己的問題點,那麼才可以採取應對措施來改善它。

不管是何種心理活動產生的拖延症,我們本身要去進行分類,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產生的拖延症,大可不必過於自責和痛苦,因為這不是涉及到你生命價值的核心。就如那些你不情願去做的事情,或者違背自己內心意願去做的事情,類似這些事情,拖延是因為你不喜歡,違背了你的初心,那麼就隨它拖延而去吧!

這裡的拖延更多時候,指的是關係到你自身核心利益的事情,去做了對你有好處的事情,能夠為你產生價值的事情,那麼類似這些核心利益的事情,如果你有拖延症,一是要有強烈糾正能力,即:當發現自己拖延了,立刻在腦海里給自己下指令,讓這個指令立即促使你去行動。

第二,想想自己的未來和目標,讓未來和目標來提醒你、刺激你去有效率地完成應該完成的事情。

當拖延症來臨時,反覆練習這兩種指令,那麼你的效率就會提升上來,這也會間接地使你變得自律起來。

二、慾望和追求完美的心,雖然自己已經很優秀了,但是貪婪的心卻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痛苦了!

一個人過於追求完美和慾望的貪婪,都會使自己陷入到極度痛苦中,明知道這樣不行,但是高要求和慾望使自己根本停不下腳步來。

其實,類似這樣人格的人,是危機意識比較強的人,亦是貪婪的一種表現,其背後可能是無法接受失敗的心理表現,所以TA必須要求自己一直向前沖,否則稍微落後或者不如意,都會挫傷TA的內心。

不管是努力後沒有達到要求,還是因為自身鬆懈造成的表現不足,完美的TA和貪婪的TA都會陷入到失落的痛苦中,而這種失落帶給自己的是不開心、心不在焉、生活不在狀態中、像失去魂一樣的人,身邊的美景和美食亦無暇顧及,因為TA的內心一直在為自己的失落或者遺憾、表現不佳,而感到心情異常的沮喪。

面對這種人格的人,唯有不斷地安撫自己,告訴自己: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合理看待一時的不如意,因為後面還有更多的機會任你施展自己的高要求和慾望,暫時失敗又有何重要呢?

同時要學會降低要求,看到自己的進步,以此來肯定自己和慰藉自己的心靈,方可逐步擺脫這種人格帶來的痛苦!

有一話不是這樣說的嗎?「這個世界不是為你而設置的,你得允許自己失敗或者遇上不如意的事情」。

哪有事事都順利的道理呢?根本不可能有!

所以,當自己慾望和高要求使自己很痛苦的時候,不妨停下腳步來,等等自己的靈魂,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表現,那麼你就不會再如此痛苦了!

三、強迫症,反覆確認一件事情,讓自己欲罷不能

明明門鎖了,可是下了樓梯,你覺得門沒有鎖好,又上去檢查下,確實是鎖了的!

你安心了,可是來到公司,你又開始不安了,因為你又開始擔憂了:「是不是自己沒檢查清楚啊?門要是沒有鎖好,小偷進去把家裡的電腦、金項鍊偷了怎麼辦?那不是損失慘重?!」

於是,越想心裡就越不安!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如坐針氈,恨不得馬山開車回去看看!

這就是典型的強迫行為表現,如反覆洗手也是!反覆去檢查身體,也屬於強迫行為的表現。

然而,強迫行為與焦慮情緒是同時伴隨的,即:反覆確認一件事情,即是強迫也是焦慮的一種表現。

那麼,應對強迫行為,有一個方法供大家可以這樣去做:與自己確認一下

比如,你總擔心門沒有鎖好,那麼每次你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可以在鎖的過程中,在腦海里暗示自己,提示自己,與自己確認一遍,「即:門我在認真地鎖了,鎖好了!」刻意這樣提醒下自己,使大腦儲存你的這種暗示、確認記憶。

這樣一來,你就強化了自己的大腦記憶,那麼當你坐在辦公室的時候,如果冒出強迫思維來的時候,就啟動你的這個確認記憶,那麼確認記憶一出來,你的強迫思維就會被退了回去。

當你每次強迫一件事情時,你都採用有儀式感的與自己確認一次,那麼即便強迫思維來了,你也有了這個應對的確認記憶思維,自身就不會痛苦和坐立不安了!

這樣練習,主要是避免自己被強迫症牽著鼻子走,因為強迫症實在是太折磨人了。

-END-

作者: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重度抑鬱症康復者、情感心理作家、著有書籍《走出心魔》。一本輔助療愈焦慮抑鬱症的心靈床頭書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fCwGWwBmyVoG_1Z-6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