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留影 作者:吳昆,朗誦:李楊

2019-10-12   史志花開

作者:吳昆 朗誦:李楊

走過的路,有些已經忘了,讀過的書,有些也已在記憶中消散。可是,歲月里與親人相處的一幕幕還留在我的記憶里,特別是那些艱難地相依相隨,一幀一幀不曾遠去。

幼年,我父母在城裡打工,我就被放給奶奶或姥姥看護,兩位老人總要有個替換,於是奶奶看八個月,姥姥看四個月,這樣一年就湊夠了。奶奶和我們在一起生活,爺爺臨終時囑託父親把他的弟弟——二爺爺從老家接來養老送終。那時,奶奶料理家務時,我就騎在二爺爺的肩膀上去火車站看綠皮火車。二爺爺身有殘疾,五歲得了小兒麻痹症,左手一直蜷曲著,就是這樣的不方便也沒有阻止他在家屬院前的水溝邊種了零散的三分菜地,他的勞動果實供應著全家老小,使本不富裕的家庭在吃菜上不必發愁。家中還有一位常年服藥的大姑,有間歇性精神疾病,小姑才上初中,這些都需要花錢。

炎熱的夏天,大家的胃口都不好,即使把菜地的辣椒變換著做法也不能勾起食慾。家人都知道辣椒炒肉好吃,但不過年不過節誰家捨得買呢?記得過年時奶奶燉了大鍋菜,只飄著零星幾片肥肉,我目不轉睛地看著炒勺的翻動,那肥肉片時隱時現,奶奶挑出幾片給我,我不顧肉燙放進了嘴裡,來回倒騰著,在胡同里飛快得跑著,想讓風把肉快速涼下來。

有時父親下班買回一個大西瓜,切上滿滿的兩大茶盤,全家齊聚木桌前,幾分鐘後只剩一堆啃得發白的瓜皮,奶奶特意給睡著的我留出一角瓜,放在了廚房。沒想到短短半個小時被老鼠給吃了,奶奶拍著睡毛愣的我哭了,我趴在奶奶肩頭看著那一堆瓜皮眨著小眼睛,一家人相對無語,沉默了很久。最終奶奶挑了幾塊瓜皮,切下白瓤洗凈切成細條,一條一條塞到我的嘴裡,感覺雖然不甜但是很脆,依然好吃極了。

物質匱乏、負擔沉重的感覺似乎已經習慣了,卻也不覺得苦,逮住幾隻螞蚱在蜂窩爐上一烤便進了肚。父親下班有時去徒駭河邊打鳥、下網捕魚,以便改善大家在餐桌前的心情。大姑不定時地鬧情緒,幾乎每周都會大喊大叫、摔碗砸東西,奶奶趕快把她推搡到院子裡把屋門插上,地上的碎片有時會割破奶奶的手,我會習慣性地躲到床底下,盡力使自己不受到傷害,驚嚇後眼睛直直地看著奶奶,也聽著院子裡鬼哭狼嚎的大姑。

也許是父母讓我躲避驚嚇,帶我回姥姥家過麥。那金黃的麥浪多麼使人心喜呀!姨夫們都回來了,手持鐮刀把一捆捆的麥子堆到地頭,老黃牛拉著板車在舅舅吆喝下停停走走,一會兒工夫就滿載而歸,我被抱上車,跟著牛車慢慢搖晃著,扎得臉上、胳膊上生疼,但我喜歡這種很溫暖的感覺。

夕陽西下,場院裡的碌碡還在一圈一圈的滾動,姨們還在揚場,而姥姥和我已經在院裡升起爐火,鍋中鋪滿菜瓜餡的包子。女婿們來幹活,姥姥在菜餡里特意多放了些衛生油,犒勞他們的勞動和汗水。姥爺拄著拐從公社的小賣鋪里打來幾斤散酒。夜色見黑,黃牛入圈,槽子裡添上草料。棗樹下的小方桌上已擺好兩大笊籬包子,靠著鍋沿的外皮被烤得焦黃。煤油燈影里,大家說說笑笑,舉著盛滿酒的碗敬著老人,聊著希望,也聊著艱辛和苦澀。

麥收過後,我被留給姥姥照看,起初大鍋蒸的饅頭還很喜歡吃,可時間一久,即使裡邊夾著珍貴的白糖,我也有了牴觸情緒,一連幾天不正常吃飯。姥姥沒辦法,拿了一小袋黃豆去公社小賣鋪換來一小段兒豬肥腸,炒熱用饅頭夾了我才吃下飯去,而兩位老人一口也捨不得吃。村子裡時常來賣酥果子的小販,那香噴噴的味道勾動多少人的味蕾。姥姥會在瓮里舀出點兒糧食換上一根酥果子滿足我的饞癮。我認為那是除了肉以外最好吃的東西。至於像冰碴子似的兩分錢一根的冰棍兒,我沒落著吃過。姥姥趕集賣了家養的雞蛋或者年底賣了肥豬才能有點兒捨得花的閒錢,而這些錢要用於買針頭線腦、油鹽醬醋或者治頭疼腦熱的小藥片。

流年是水,轉眼十幾個春秋。年邁的姥姥和姥爺需要有人照顧了。於是把地包出去,把牲口賣了,姥姥和姥爺進城和舅舅一家擠在兩室一廳的樓房裡。我陪著父母每周都會去看望老人,帶著兩隻扒雞,買一箱啤酒。有時母親會一次性給姥爺買上好幾箱啤酒,說:「老人想喝就喝,不喝看著心裡也歡喜!」姥姥有時也會喝上一杯,說著:「這日子過得好啊!」

後來,患精神病的大姑經過住院治療,病情漸漸穩定了。通過親戚介紹和現在的姑父成了家,還生了個女兒。姑父平時給人家嫁接果樹、在村集出攤賣點兒水果,大姑則看家、讀書,一直沒再犯病,有時想想,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地生活多好呀。

我退伍後在自來水公司上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生事業的不斷推進,單位的效益越來越好。我也買了私家車,平時休班時帶著全家人到處轉一轉、品一品當地的特色美食,再也尋不到緊盯著幾片肥肉發獃的場景。

惟願歲月靜好,親人常伴。可是……

愛說愛笑的奶奶離開了,再也見不到拄拐的姥爺,見不到給兒女們縫製棉褥的姥姥,大姨也病逝了……

我知道,人都會死的。只是有走得快的,有走得慢的。惟願經年後都還記得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歲月。

文中圖片由秋風攝影



作者:吳昆,禹城潤禹水務有限公司員工,喜愛朗讀、唱歌,願意用聲音帶給大家快樂,用音色穿越時空。

誦讀:李楊,禹城市解放路小學教師,喜歡朗讀、唱歌,享受朗讀帶來的樂趣,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