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約老師,最近關於他的言論中,負面的居多。一是個人數據下滑,沒有打出上賽季的統治力,二是態度不夠端正,有偷懶的嫌疑。
約基奇本賽季場均16分10板6.3助攻,上賽季20.1分10.8板7.3助攻;命中率46.8%生涯最低,上賽季51.1%;三分命中率從30.7%下滑到23%,同樣是生涯新低,此前從未跌落三成。
昨天輸給76人後,掘金已經三連敗,從西部第二跌至第五。
看過比賽會發現,約基奇總給人一種懶洋洋的感覺,拿到球不看筐,有些過於無私,該攻的時候不攻,攻起來也缺乏侵略性,進攻選擇草率。上賽季的他不是這樣的。
數據下滑其實不是什麼大事,他本來也不靠得分吃飯,態度不端正就說不過去了。說白了,能力不夠大家可以理解,明明有本事卻出工不出力,就是你的問題了。他又是掘金的當家球星,絕對領袖,上賽季聯盟一陣中鋒,新賽季本該再上一層樓,這樣的表現難以讓人接受。
所以約老師的問題只是因為態度不端正嗎?當然不是。
像他這種不世出的天才,集實力與喜感於一身的活寶,不能把評價其他球星的標準直接放在他身上,因為他實在太特殊了,他的全能屬性翻遍NBA歷史找不出模板,但也必須承認,約基奇的優缺點都十分鮮明,不像我們熟知的那些巨星一樣各方面都接近完美,即使打出MVP級別的賽季表現,也不能用看待科比、詹姆斯的眼光去審視他。
先說他不愛出手這事,其實不是本賽季才開始的,以前就有這個習慣,他經常視得分如糞土,上賽季初曾連續四場比賽一共只出手18次,下一場單場22次,完全看心情。
說白了就是兩個問題:
1、如果真的只靠傳球就能把對手玩弄於股掌之中,不得分也能帶隊贏球,那隨便你,想幹嘛幹嘛。實際不可能,掘金非常需要他來得分,NBA和其他籃球聯盟不一樣,球隊領袖必須自己得分。
2、不愛出手可以,需要你出手的時候要站出來。如果因為平時不出手導致生疏,該出手時找不到狀態,那可不行。尤其到了決戰時刻,不想出手也要找機會出手,因為NBA的決戰時刻就是拼巨星實力,團隊配合要靠邊站,沒人能扭轉這一事實。
約基奇本賽季至今的22場比賽中,有6場出手不到10次,輸給國王那一場11中3,效率低下。
最被人詬病的是對湖人的那場西部前二之戰,上半場3中1,沒有任何進攻慾望,拿球不看筐,擋拆完不往裡走,空位也不投;第四節7中2,效率低下,進攻選擇不合理,很多草率的遠投,強打籃下幾乎沒有,偶爾打一次還被濃眉大帽扇飛。掘金追分的最重要時段,他沒能給予球隊幫助。
可能是聽到了外界的指責聲,約基奇開始投了,之前兩場對凱爾特人和籃網都出手了21次,一場30分一場24分,火力全開,可惜掘金都輸了。
於是就到了昨天對76人這場,又開始不想投了。他第一節出戰8分鐘,沒有一次出手,送出3次助攻,隊友們除了打了不到1分鐘的比斯利,其他人都至少出手一次。看過比賽錄像就知道,他有很多出手機會,就是故意不投。
在這個聯盟你很難再找到一個球隊領袖首節打滿8分鐘沒有一次出手,面對大帝,難道不想正面對決一下嗎?約老師就是不投,但這也是他曠古絕今的本領,不出手也能發揮巨大作用,作為對手要隨時提防他送出匪夷所思的秒傳。他自己不攻,卻能調動隊友的進攻潛能。
話說回來,掘金還是需要約基奇得分的,剛才說了,你第一節不投可以,該你投的時候必須投,還得投進。
後三節約基奇13中7,效率不錯,然而到了第四節決戰時刻,他在第四節剩5分41秒才登場, 當時掘金落後5分,顯然他是上來接管比賽的,結果登場後連著兩次跳投沒進,一次翻身後仰中投,一次三分跳投,沒有一次低位強打,連身體對抗都沒有,白白浪費兩次出手。
投不進沒關係,但作為觀眾都明白,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強打內線造殺傷是更好的選擇,約基奇兩次投籃不中後,時間過了2分鐘,掘金從落後5分變為落後7分,基本大勢已去。
第四節上場後第一次出手,在這個位置接球,選擇翻身後仰跳投
出手的位置已經快到三分線,此時恩比德在場下休息,面對霍福德,約基奇或許更應該強打低位
開局不出手,靜觀其變,後面得分了,但沒能取得優勢,到咬緊牙關的時刻,出手選擇不合理,沒有殺傷力。這是本賽季約基帶給人們的印象,很難不被說投籃。當然本場輸球有穆雷傷退的原因,但總感覺他可以發揮的更好。
說一個數據,本賽季約基奇場均4次低位單打,每回合得0.83分,之比全聯盟35.9%的人出色。上賽季場均5.1次低位單打,每回合得1.03分,比75.5%的人出色。
約基奇的低位單打效率和產量同時下滑,或許是他不願去強打內線的原因?為什麼會下滑呢?
一個原因是夏天長了太多肥肉,訓練營體測時據說體重達到286磅,比上賽季胖了不少,至少要控制在265磅左右。
夏天世界盃的時候約老師就已經胖了,那張穿著白色球衣挺著大肚腩的照片大家應該都看過,簡直不像個職業運動員。
體重大移動就會遲緩,本賽季他經常在低位背打的時候被搶斷,身體瞬間反應速度慢了,手活兒依舊細膩,但很難晃開防守人,必須扛著防守硬上,效率自然降低。
背打體型小很多的斯科特,被一旁的西蒙斯搶斷
強打濃眉被直接蓋帽
約老師前兩年瘦過一陣,發現扛不動人,失去優勢了,於是又胖回來了,但不代表可以無休止的長胖,一旦越過「紅線」,可就吃不消了。
還有就是夏天休息太少,5月中旬打完季後賽,7月份備戰世界盃,9月中旬打完世界盃,月底又開始新賽季訓練營,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說到約老師的體能,按理說這種大體重的大個子,體能都不會太好,但約老師上賽季季後賽能單場打60分鐘,能說體能差嗎?
他的聰明之處在於很會分配體能,不輕易浪費體力,這股聰明勁也是天賦,你可以理解成偷懶,但不是誰都有資本偷懶,別人偷懶會丟工作,約老師毫不在乎,夏天世界盃不也打的挺好嗎,胖了那麼多也沒什麼影響啊。
可是到了漫長的NBA賽季可就不一樣了,胖太多終究不好,或許就是因為太想節省體力才導致每場開局不想進攻。即使如此,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容易掉鏈子,體能終究是打球的本錢。
還有一點,是我個人的猜測,約基奇可能對常規賽產生厭倦了,畢竟上賽季已經打進季後賽,差一步殺進西部決賽,對將近6個月的常規賽之旅提不起興趣,也能理解,留著力氣打季後賽了。
我認為這種猜測是有道理的,因為要結合他的性格來看。
約基奇的性格有些「孩子氣」,場下喜歡搞怪,十分可愛,深受其球迷喜愛。在場上卻經常控制不住情緒,發發小脾氣。
比如有些時候對手對他犯規裁判沒吹,下一回合就會用大動作吸引裁判的注意,再賠一次技術犯規,這顯然不是一個球隊領袖該犯的錯誤,但他就是控制不住。世界盃有一場被罰下,就是先被吹一個技術犯規,馬上沖裁判咆哮,又被吹了一個。
我們都知道他經常視得分如糞土,有一種情況更有意思,他有時會先不出手,一個暫停之後又瘋狂出手。對籃網的下半場就是,先是一直不投,發現沒人得分,暫停後連續遠投,不進還投,恨不得球一沾手就馬上投,像賭氣似的。也不知道是教練批評他了,耍耍脾氣,還是就想多投幾次。
這就是約基奇的性格,絕對不是刺頭,不是主動挑事的人,也很受隊友喜愛,但就是愛耍小脾氣,不夠成熟。
在其他方面也有體現,比如打進季後賽入選一陣後,回家犒勞一下自己,結果長胖了,新賽季失去動力,就懶洋洋的不想出手,被外界批評了再狂投幾場,證明只是不想投而已。
約基奇已經證明自己有能力擔任一支球隊的絕對領袖,我們印象中的領袖,似乎就該像科比、詹姆斯們一樣,把球隊扛在自己肩上,對勝利生死如歸,永遠保持激情,無論拿幾次冠軍都還像第一次一樣重視。
科比靠眼神就能殺人,凌晨4點開始訓練,詹姆斯的領袖氣質讓每個隊友折服,十幾年如一日,永遠保持自律。實話實說,約基奇沒這個本事。
他更像我們普通人,輸多了就努力,贏多了會懈怠,總有失去動力的時候,早晚會找回來。偶爾發發小脾氣,但無傷大雅。
約基奇如果能把小脾氣改一改,收斂一些,會成為更優秀的球員,但不太可能向那些偉大的精神領袖們看齊,畢竟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品質,人人都能學會就不稀缺了。
約基奇不是完美的,接受他的優點,就要理解他的缺點,完美的球員終究是極少數,他們也不是沒有缺點,只是把缺點無限縮小,用勝利掩蓋缺陷,慢慢就被淡忘了。
約基奇如果減輕一些體重,發揮或許會更好些,但不要期望他馬上變成另一個人,他還是會懈怠,會發小脾氣,我們不能期待他不犯錯誤,而是儘可能少犯錯誤,儘早找回緊張感,減少不必要的犯規和抱怨。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對現在的約基奇來說,沒有一種方法能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實際上也沒有那麼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不如先減減肥,在季後賽之前恢復到標準體重,擺出一個明確的態度:我只是不想得分,該得的時候會得,我只是意外長了肥肉,該瘦的時候也能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