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界網紅三傻:為了適應生存環境,這些動物都變得如此沙雕

2019-07-28     朕說



在現代動物界

想要成網紅

有的靠


有的靠


哦不好意思

放錯圖了




還有的是靠


沒錯

但是看著蠢

就是真的蠢嗎?


我們今日請來了網紅三傻

一一為大家揭秘

傻背後的真相


小傻

迷惑行為冠軍

狍子



狍子

一個靠遇敵迷惑行為

登上東北神獸寶座的動物

遇敵時

它們會先露出雪白屁股

並盯著你

試圖通過比心賣萌緩和關係




如果發現不奏效就開溜

你以為它跑了

結果跑一半又回來了

最後如果快被追上

就把頭埋雪裡

假裝無事發生





屁股炸毛比心

其實是想迷惑視線+傳遞信號

而盯著你瞅半天

判斷你究竟有沒有危險

避免在大冬天

食物本來就少的情況下浪費體力



狍子的棲息地不是大草原

而是彎彎繞繞的森林

所以捕獵者通常不會窮追不捨

一般一發追不到就算了

換下一個


這導致狍子養成跑一會兒

就回頭看看對方還在不在的習慣

畢竟跑步真的累

人家都不追了還跑什麼跑


這習慣遇上人類

那就是常理遇見了BUG

所以才出現了

狍子把頭埋進雪裡的行為

那不是迷惑行為

是體力不支快累死了


而且在冬天

食物稀缺

為了抵擋低溫寒風

狍子會刨出一塊地

作為自己的休息區

加之此前捕獵者

沒有守株待兔的習慣

畢竟鏟雪真的累

所以通常在逃脫後

它們會因捨不得自己的休息區而回去

結果這操作遇見了人類


生活本就不易

大雪以及環境被破壞

導致食物很少

甚至有不少狍子被餓死

有的獵人所說的雪地撿到狍子

它們不是被蠢死的

而是餓死的

再加之人類非法捕獵

狍子也已成了低危生物




二傻

強迫症的噩夢

鯨頭鸛


提起鯨頭鸛的爆紅

就不得不提那段堪稱

強迫症患者史詩級災難現場

吃魚視頻




看完動圖

肯定有不少人要說

它是自己把自己餓成保護動物的吧?!


再來看一張圖





是時候讓你重新認識一下

非洲頂層捕食者成員

鱷魚的天敵

——鯨頭鸛了


鯨頭鸛有著世界上最寬鳥喙

寬12厘米

不僅粗壯

尖端下彎成勾狀

周邊也像刀一樣鋒利

連鱷魚皮都能輕鬆穿透

可謂是

殺魚利器



因為

鯨頭鸛在野外的菜譜

40-50cm左右的肺魚、水蛇

或者幼年的鱷魚

你叫它用這麼大的嘴

去撈視頻中的魚

就相當於用這個


去夾


既然不是捕食能力的鍋

它又是如何成為易危保護動物的呢?




發獃

一種聰明的捕食手段

只要呆得夠久

就會讓水裡的食物

以為你是一尊威脅度為0的雕塑

使它們放鬆警惕

然後一口下去

又能飽餐一頓


所以

變成保護動物

那還是人為的盜獵

以及棲息地被破壞導致

並不是鯨頭鸛生存能力有問題




大傻

悲哀的進化者

鴞鸚鵡



要說鴞(xiao)鸚鵡出道的方式

那就更特別了

身為鳥它不會飛

只會爬樹


自來熟

不懼怕任何陌生的動物

(包括人類)


唯一技能就是

發獃+用毛隱藏在草叢間


怎麼想都覺得

它能成極危動物真的全靠自己


關於不會飛這件事

對於鳥類來說簡直是恥辱


鴞鸚鵡生活在紐西蘭

而紐西蘭

最不缺的就是飛禽

缺的反而是大型哺乳類、爬行類生物

這證明了什麼

比起天空

地面安全多了啊


且紐西蘭地面綠植茂盛

為了躲避天空捕食者的巡視

安靜的呆在綠植中不動

無疑是最優選擇

鴞鸚鵡正好擁有一身綠色的毛

完美融入其中

不僅如此

它還養成晝伏夜出的習慣

這一切

都是為了更適宜生存

難道不機智嗎?


遇上了人類後……

鴞鸚鵡身上自帶果香味

本是為了種群間傳遞信息

它們刺耳的叫聲

本是為了找對象的

它們不怕陌生生物

本是因為小島上很少有別的「客人」

而這一切

這對於人類來說


而且

鴞鸚鵡本身繁育能力較低

人類不僅自己捕食

還帶了貓、狗、鼠等哺乳動物

都對鴞鸚鵡有威脅

導致其數量急劇下降

在1995年

鴞鸚鵡數量僅剩51隻


不過好在

一隻從小被收養的鴞鸚鵡

由於懷疑自己也是人類

與動物學家的腦袋不可描述後

真·一炮走紅


視頻發布後

大家成功關注到了這個物種

為其捐款呼籲保護

現在鴞鸚鵡已有150多隻

雖然仍是極危

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所以說無論是

鴞鸚鵡、鯨頭鸛、狍子

甚至是其他更多生物

在人類眼中顯得怪異的行為表現

有可能是它們靠幾千年演變形成的

最適宜生存的方式


人類只用幾百年就能顛覆

所以它們的死

甚至是瀕臨滅絕

真的怪它們蠢嗎?

而且說起蠢

來品品人類自己的操作



以上為每年達爾文獎獲得者

還好意思笑別的動物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9qDO2wB8g2yegNDhc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