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孩子應養成節儉的習慣,別小瞧一枚硬幣,它是財富的基石


巴菲特非常節儉,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的辦公室非常小,而且也不像其他CEO那樣把辦公室裝修的異常華麗,巴菲特認為,不需要把辦公室搞得和酒吧一樣,辦公室用來辦公的地方,並不是用來享樂的。

巴菲特酷愛喝可樂,而一次多買幾箱可以更加便宜,於是他一次買幾箱放在辦公室。他的摳門可謂是遠近聞名,有一次,有個記者在機場向巴菲特借20美分打電話,但巴菲特手上沒有零錢,作為一個億萬富翁,他居然要把錢換開,再借給這個記者!

巴菲特幾十年來沒換過住的地方,沒買過別墅,更沒買過遊艇,他總是堅持節儉,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錢包,而在這之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巴菲特說:「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點指出,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裡,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

兒女們都成家了,在一次家庭聚會上,巴菲特忽然很感慨地說起持家理念來,在他的持家理念中,非常注重兩點:一是勤勞,二是節儉,這樣的理念,可謂是和中國傳統的勤儉持家的理念不謀而合。

勤儉是一種習慣。習慣是一種你下意識就會去做的事情。我們總是被我們的習慣所控制。當習慣還沒定型時,它們就像幼獅,像柔軟的、毛茸茸的、可愛的、嬉戲的小動物。它們一天天地長大,最後終於控制了你。

選擇讓習慣來控制你。勤儉就是讓你多掙錢少花錢的習慣,你應該慎重選擇

如果你是一個勤儉的人,你就會很快樂。當你的收入多於你的花費,當你生產的多於你消費的,你的工作就是一種成功,你就會充滿勇氣、活力、雄心和友善。世界是那樣美麗,因為世界是你所看到的世界。當你自己對自己滿意時,世界也會讓你滿意。

勤儉的習慣證明你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身體,你是自己靈魂的主導。你能夠照顧自己,並能竭盡全力生產剩餘產品。

這樣,你不僅能夠養活自己,你還能照顧別人;你可以養活全家人,可以救助老弱和不幸的人,這就是生活。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能養活,那麼在某種意義上說,他根本就不配做人。如果一個人不能謀生,那麼與野人相比也就強不了多少。

亞當·斯密曾寫過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國富論》,就在《獨立宣言》簽訂的那一年出版,巴克爾說是一本最偉大的著作。書中有這樣一種觀點:「所有的財富都來自耕耘。」現在我們說:「所有的財富都來自辛勤的耕耘。」也可以這樣說:「所有的財富都來自愛的耕耘。」辛勤的勞動就是愛的勞動。

愛的勞動與勤儉是連在一起的。如果一個人不會勤儉,那他就是環境的奴隸。命運告訴我們說:「勤儉吧,不然你就會挨餓。」如果你沒有剩餘財富,那麼你就是機會的玩偶、環境的人質、他人的奴隸、風中的落葉。

剩餘財富給予你指揮的權力,但是它更會讓你內心自省,使你明白自己是一個完滿自足的人。

因此,養成勤儉的習慣吧,越早越好。無論你有多大歲數,也不管你活過了多少歲月,你都可以從今天就開始節省財富,從你掙得的收入中節省,即使節省得非常少,也要節省。

蘇茜的慈善基金在非洲資助當地的教育業的過程中碰見過這麼一個事例:

在一條繁忙的大路邊上,有一座鄉村學校,那是一座典型的紅色校舍。

老師是一個駝背的殘疾人。他對蘇茜基金會的工作人說:「我對科學什麼都不懂。我只是喜歡這裡的孩子們,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工作。」於是,在學校一旁,在一個暑假,就有了一個學校花園。在那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花園或菜園。

孩子們想種什麼就種什麼。他們有時挖開土地,看一看種子長得怎麼樣了,給它們澆水、鋤草,看著它們從地面破土而出,沐浴著和煦的陽光。他們看著它們慢慢長大,逐漸變成一株美麗的植物,直到開花結果。

於是,在這個花園裡,孩子們收穫了玉米、土豆、向日葵、萬壽菊、美洲石竹、紫羅蘭等。通過這種戶外勞動,而不是整天玩耍嬉鬧,孩子們學會了節省時間、利用時間,因為合理地利用土地配合愛和勞動,就會產生財富以及所有生活和富裕所必需的物質。

後來,工作人員再一次去那座小小的鄉村學校時,那位老師又做了一些改革。他們建立了儲蓄銀行,還建立了銀行帳簿,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把那些一分、五分的硬幣儲存起來。

這就是經濟學的內容。經濟學就是關於商業的科學,而商業又是關於人類服務的科學。

當某一天,商業將被看做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因為它包括了謀生的知識。而那個駝背老師意識到了這個事實,於是他就教給孩子們節省的知識。這樣,勤儉最終會成為那些孩子們的習慣。

勤儉與其他許多美好的習慣相生相伴。勤儉意味著勤奮。當然,勤儉也帶來經濟,而經濟就是認真地對待事物,併合理地使用它們。你沒有浪費任何東西,你節省它了,認真對待它了,儲存它了。在鄉村,當我們採摘了很多蘋果,地窖里儲存不下時,我們就把它們剝了皮,切成片,在太陽底下曬乾或用爐子烘乾。然後,讓孩子們用針線把它們穿起來,再將它們懸掛在頂樓的乾燥處,這樣就可以隨時享用了。鄉村的孩子們用這種方式儲存很多蘋果,賣掉之後就可以買衣服、書籍、留聲機、滑冰鞋和鞋子等。

巴菲特有一次到霍華德農場去,當走進霍華德的臥室以後,巴菲特皺了皺眉頭。巴菲特認為就算是一枚金幣,那也是金錢,和一百美元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巴菲特告訴孩子們不要小瞧了硬幣,你對它有怎麼樣的態度很可能決定你未來擁有財富的情況,翻開一下那些巨額財富擁有者的歷史,可曾見過他們對待硬幣有如此的態度?

巴菲特告訴孩子們收拾一下屋裡的硬幣,慢慢你就會發現,那麼多的硬幣聚攏在一起也會變成一筆不小的財富。不要小瞧一枚硬幣,它是財富的基石。

美國理財專家科特·康寧漢有句名言:「不能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即使擁有博士學位,也難以擺脫貧窮。」雖然培養好的理財習慣需要經歷一些痛苦的過程,但是這些習慣可以讓你有錢一輩子。

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勤儉的習慣。這些將讓孩子會健康地成長,他們將會變得強大、勇敢、樂於助人、有毅力,說不定有幾個還將成為大人物,在各行各業擔當起重任。

另外,勤儉的人還有著健康的身體。勤儉意味著你不能過量飲食,意味著你珍惜時間,你會早睡早起。班傑明·富蘭克林說得好:「時間就是金錢。」當合理使用時間時,時間的確是金錢。

勤儉的習慣將使你耳聰目明、胃口良好、身體強壯。收入低的人與計程車無緣,那就把它留給年紀大的人吧,他們乘公交車不方便;或者把它留給那些腰包鼓鼓、衣色光鮮的人吧,他們總擔心乘公交車會把衣服弄髒。

年輕人尤其應該勤儉,永遠記住這一點:我們需要多少就拿多少。為勤儉而忍飢挨餓,或衣衫襤褸,那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買你所需要的東西,不買你不需要的東西這才是勤儉。

但是,輕裝出行也是一種快樂。良好的感覺可以消除多餘的修飾。老沃爾特·惠特曼說過:「這樣,我就不會為任何事情抱怨了。在家裡我已經把抱怨氣撒出去了,我將精力充沛地去遠行。」

能走、能跑有多好,能夠自己打點行裝而無須依靠別人有多好,吃得香甜、睡得安穩、能深深地呼吸有多好。

任何事情都有附加價值,勤儉也是這樣。勤儉除了能夠節省錢財之外,它還會增強人格的力量。你是在挖戰壕、築堡壘、備彈藥,隨時準備迎戰來犯之敵——貧窮、疾病、憂慮、猜疑、嫉妒。

除巴菲特以外,有不少名人都是勤儉的典範,班傑明·富蘭克林就是勤儉的最好榜樣。從12歲起,他就開始學會勤儉了,他一生都在勤儉中生活。

富蘭克林是當時最富有的人。他不僅有錢,而且有著健康的身體、敏捷的頭腦、高雅的舉止以及迷人的魅力。他花錢的方式很特別:創建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創建了美國第一家公共圖書館,成立了保險公司,差一點就「接住」了閃電,發明了眼鏡,製作了第一個烤爐。他遠赴法國,借到了華盛頓用於獨立戰爭的資金。他的力量和發展事業時卓越的基礎,就在於他的勤儉。

據我們所知,莎士比亞也是個非常懂得勤儉的名人。他不僅節省錢財,還節省思想,他總是用最少的思想表達最豐富的含義。他寫下自己的思想,精確地表達它們。他為我們樹立了最偉大作家應有的習慣。

思想上的勤儉,會讓你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堅持每天寫一點東西,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你就會成為一個出色的作者。我們每個人都是在行動中成長起來的。

莎士比亞說過:「勤儉吧,賀瑞斯,勤儉吧!」意思就是,年輕人應該首先學會勤儉,然後好事就會到來。

從小就學會勤儉的孩子以後將變得強大。勤儉吧!勤儉是所有美德的基礎。量入而出,你就會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