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告誡孩子:許諾並不重要,重要是如何踐行,做不到的不承諾


自己不能勝任的事情,切莫輕易答應別人,一旦答應了別人,就必須實踐自己的諾言。在現實生活中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但是,我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也反對使人容易「寡信」的「輕諾」。

在社會交往中,如果真能主動幫助朋友辦點事,這種精神當然是可貴的。但是,辦事要量力而行,說話要掌握分寸。因為,諾言的能否兌現不僅有自己努力的程度問題,還有客觀條件的因素。有些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辦到的事,後來由於客觀條件起了變化,一時辦不到,這種情況是有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朋友面前,不要輕率地許諾。有的事,明知辦不到,就應向朋友說清楚,要相信朋友是通情達理的,是會原諒的,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在朋友面前逞能,輕率許諾。這樣不但得不到友誼和信任,反而會失去朋友。一旦作出了許諾,就一定要做到。

巴菲特就是個信守諾言的人。有一年,彼得的雙胞胎女兒有機會來到奧馬哈與祖父祖母共度生日。孩子們生日那天快下班時,巴菲特接到奧馬哈市市長邀請他參加晚宴的電話,他毫不猶豫地謝絕道:「很抱歉,我已經答應今天晚上陪我的孫女們過生日,我不想失約。」

走出辦公大樓,巴菲特給雙胞胎孫女買了生日禮物,驅車直奔市中心新開業的遊樂園,去那裡與家人一道為孫女們過生日。巴菲特正興致勃勃地看著孩子們吹滅蠟燭並開始切分蛋糕,他的助理急匆匆地趕來了。他把巴菲特叫到旁邊,小聲彙報——有一個本公司非常重要的客戶,很想在這個晚上與他見一面。

「可是,我已答應了孩子們,今天整個晚上都陪在她們身邊。」巴菲特面露難色。

「客戶此前確實沒有約定,他只在此地做短暫的停留,是臨時決定要拜訪您的……」助理委婉地建議道。

巴菲特沒有猶豫,他轉身告訴助理:「我覺得我還是應該留下來陪孩子們,你去接待一下客戶,並替我轉達真誠的歉意,跟他約好時間,屆時我會親自登門拜訪。」

「巴菲特先生,您是不是先去……」助理提醒總裁這個客戶實在太重要了,絲毫不能得罪的,要不然就不會匆匆地找來了。

「不,我已說過,我不想做一個失約的祖父。今天晚上,市長的宴請和客戶的約見,確實都很重要,但我一個月前向女孩們許下的承諾更重要,誰都不能改變我做出的承諾。」巴菲特一臉的堅定,讓助理打消了繼續勸說的念頭。

第二天,巴菲特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向那位客戶道歉,客戶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由衷地讚嘆道:「巴菲特先生,其實我要感謝您啊,是您用行動讓我真切地記住了什麼叫做一諾千金,我明白貴公司興旺發達的真正原因了。」此後,巴菲特和這位客戶竟成了非常親密的合作夥伴,甚至在公司遭遇最大困難的時候,也不曾動搖彼此的信任。

為人處世,信守諾言是非常重要的。辦事要量力而行,許諾也要量力而行。因為諾言的兌現,不僅有自己努力的程度問題,還有客觀條件的因素,我們不可輕率就許下諾言,而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兌現。

因為當對方沒有得到你的承諾時,他不會心存希望,更不會毫無價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會有失望的慘痛。相反,你若承諾,無疑在他心裡播種下希望,此時,他可能拒絕外界的其他誘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諾能得以兌現,一旦你給他的希望落空,那將是扼殺他的希望,結果你很可能毀滅他已經制訂的美好計劃,或者使他延誤尋求其他外援的時機。

如此一來,你的形象就會大跌,別人會因你不能信守承諾而不相信你,也不願再與你共事,不願再與你打交道,那麼,你只能孤軍奮戰。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經常不負責,許下各種承諾,而不能兌現,結果給別人留下惡劣的印象。如果承諾某種事,就必須辦到,如果你辦不到,或不願去辦,就不要答應別人。

成功的人很會注意承諾這個細節。他不會輕易承諾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會輕易承諾。而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諾的分寸,他們的承諾很輕率,不給自己留下絲毫的餘地,結果使許下的諾言不能實現。巴菲特很注重給孩子們灌輸注重承諾的觀念。

蘇茜上中學時,曾與同學蕾安娜約好星期日下午兩點在電影院門口見,一塊兒去看最新上映的電影。兩人還一再強調不見不散。沒有想到的是,那天蕾安娜在電影院門口等到電影散場也沒能等來蘇茜。蕾安娜惱火地回了家。後來,蕾安娜才知道那天下午蘇茜陪另外一個同學溜冰去了。得知緣由後,憤怒的蕾安娜朝著蘇茜就是一陣大吼:「你為什麼不遵守我們的承諾?我看這個朋友是沒法再做下去了!」當著那麼多同學的面遭到蕾安娜的質問,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蘇茜放不下自己的臉面,便也不甘示弱地吼了回去:「哼,我就是故意不去的,誰稀罕和你做朋友!」說完,蘇茜頭也不回地跑回家去。

整個晚餐時間,蘇茜都為這件事鬱悶不已,喋喋不休地抱怨:「她怎麼能當著這麼多人向我大吼大叫!羅拉非要讓我去陪她溜冰,我也沒辦法呀!」巴菲特告訴女兒:這件事錯在她,而不是蕾安娜。「你對蕾安娜失信在先,我想,她有權表達她的憤怒。」巴菲特微笑著遞給女兒一塊麵包,蘇茜不吭聲了。巴菲特講,一個人具備守信的品質,他就必然是個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的人。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人們就會認為這樣的人是一個不可靠的人,是一個缺乏可信度的人

我們在前文講過,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你原來可以輕鬆地做到的事可能會因為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而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你輕易承諾下來,會給自己以後的行動增加困難,對方會因為你現在的承諾而導致將來的失望。所以,即使是自己的事,也不要輕易承諾,不然一旦遇上某種變故,讓本來能辦成的事沒辦成,這樣一來,你在別人眼裡就成了一個言而無信的偽君子。

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就不能無視獲得良好為人信譽的重要一環——適度承諾與切實應諾的人生藝術。這是人人需要的一門藝術,這是當今一切力圖施展大的本領的人們,尤其不可缺少的一門藝術。

從通常意義來說,適度的承諾,具有很豐富的和很具個性的內涵,它因人而異,因情勢而異,故難以對它作整齊劃一的界說;但是,從大多數人現實境遇中不難看出,承諾如若經常性地失效,往往會使人陷入困窘、煩憂,乃至十分尷尬的境地。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即使是年輕人,在決定承諾之前也要防止感情衝動,以保持冷靜的頭腦,注意承諾的適度。

絕不為自己「製造」力不從心的、不可變更的、日趨沉重的負擔而盲目地承諾,是把握適度承諾的前提。因為信守承諾,只有在量力而行、相互體諒、留有餘地的情況下,才有望圓滿地兌現。注意在承諾時講明在特定情況下的理解深度和適應彈性變化,也並不降低承諾的嚴肅性。承諾時留有餘地,是人生藝術的難點之一,也是處理人際關係走向成熟的一種鮮明標誌,這就要求人們做到「恰如其分」地承諾——使對方滿意,使自己主動。

那麼該怎樣承諾才不會失分寸呢?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承諾方式和方法。以下三種方法可資借鑑:

1.對把握性不大的事兒,可採取彈性的承諾。如果你對情況把握不大,就應該把話說得靈活一些,使之有伸縮的餘地。例如,使用「盡力而為」、「盡最大努力」、「儘可能」等較靈活的字眼。這種承諾能給自己留一定的迴旋餘地。

2.對時間跨度較大的事情,可採取延緩性承諾。有些事情,當時的情況下可以辦成,可是時間長了,情況會發生變化。那麼,在承諾時可以採用延緩時間的辦法,即把實現承諾結果的時間縮短一點,給自己留下為實現承諾創造條件的餘地。

3.對不是自己所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應採取隱含前提條件的承諾。如果你所作的承諾,不能自己單獨完成,還要求別人幫忙,那麼你在承諾中可帶一定的限制。

為人處世,應當講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承諾不可隨意為之,信口開河。明智者事先會充分地估計客觀條件,儘可能不做那些沒有把握的承諾。須知,有了承諾,就應該努力做到,千萬不要亂開「空頭支票」,不然不僅會傷害對方,還會毀壞自己的聲譽,使你在社會上難有立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