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可能"高位解體"?一組數據釋放信號,前首富曾犀利預判

2019-10-24     遠舒

樓市可能"高位解體"?一組數據釋放信號,前首富曾犀利預判

任何市場都有一個崛起的過程,過去20年是中國樓市的黃金階段,也是個"撿錢"的過程,經營房地產的企業就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一棟棟商品房高樓也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全國各地都在大興土木搞房地產開發建設,整體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當然,房地產的發達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益處,首先來說中國經濟在近20年里,發展速度是飛快的,這點毋庸置疑。其次,20時間的樓市建設里,千千萬萬的市民家庭走出了破舊民房,住進了設施齊全的商品房,甚至還有一批人得益於房地產的繁榮從而實現財富升級。

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到繁榮期以後,老百姓住的問題是基本得到了解決,按照正常邏輯來說,當剛需時代結束以後房價就不該再漲,但這個時候房價並非停止上漲的趨勢,反而是越發瘋狂的向上增長,這個時候聰明的人就從中看到了商機,炒房客這一樓市裡的職業團體也就由此誕生,短短几年的時間就將原本用來居住的房子炒作為一種投資商品。

在炒房被默許的樓市環境下,很多房地產商也都丟掉了企業社會責任感,他們紛紛以利益為導向,毫無節制的拿地擴張"高周轉",最終導致我國的商品房體量越來越大。有統計數據顯示,如今中國樓市總市值已經達到400萬億,全部住房面積大概能夠容納30億人口居住,其中空置房面積大概能夠滿足16億人口的居住。

一面是觸目驚心的樓市數字,一面是房價還在高位站崗,為何高房價如此頑固難以下跌呢?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為主觀意識在控制房價走向,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大因素。

1.地方城市為房價托底。這一點在過去房價上漲周期里是我們所不曾發現的,現如今樓市大勢已去,地方城市也露出了真實面目,在開發商想主動降價買房的時候,地方的相關部門就站出來了,並"責令"叫停開發商的降價行為。

2.銀行需要房價穩定。銀行屬於金融機構,同樣還是房地產業背後的重要支撐機構,為房地產的建設與交易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因為開發商拿地建房需要依靠銀行來融資,同樣老百姓買房也需要向銀行借貸,房價越是保持上漲,開發商融資的規模就會越大,老百姓買房的積極性就會越高,這樣一來銀行才能賺到更多的錢。反之如果房價呈下跌之勢,開發商也不願再向銀行融資,老百姓借貸買房的熱情也會大大減退。

3.有房的人不允許房價下跌。這點相信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畢竟房價下跌老業主要求開發商退房補差價的案例已經比比皆是。除此以外,持有多套房產的投資者和涉及房地產業務的企業也是不勝枚舉,這些利益派骨子裡都在暗自祈禱房價能永遠上漲。

但樓市鐵一般的規律都是瘋狂過後就是危機的來臨,比如日本當年爆發的房地產泡沫危機,2008年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這些危機所帶來的負作用直到今天還未全部消退。而上述提到的一組樓市數據也已經釋放出非常明確的信號,如果當前我國再不對樓市做出緊急預警措施,樓市可能同樣要面臨"高位解體"的危險。

說到這裡筆者想起前首富王健林幾年以前對樓市做出的犀利預判,他曾表示,按照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現狀來看,現有土地供應量和存量房,已經導致了很多地方的樓盤賣不動,在加上地方債務的持續增長,不少地方城市都把賣地作為還債的財務基礎,這樣發展下去別說三四線城市的房子沒人要,就連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子都會滯銷,所以除了幾個熱點城市以外,其他城市兩年後都沒有必要再進行調控。

喜歡作者的朋友記得點贊、分享、關注哦,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9nAG4BMH2_cNUgrQ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