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
關係到廣大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10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打擊惡意欠薪犯罪工作的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採取嚴厲制裁措施,從嚴打擊,形成高壓態勢,堅決遏制惡意欠薪犯罪。
發布會有很多涉及「守護血汗錢」的乾貨內容,小編為廣大農民朋友進行貼心整理,趕緊來看看,都是大夥關注的事情。
11月起採取非常手段
欠薪案件實現「兩個清零」
每至年底,拖欠工資問題通常愈發顯現。從今年11月15日開始到2020年春節前,將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堅行動。對非常時期頂風惡意欠薪行為,四部門及領導小組的其他單位將採取非常手段,雷霆出擊、重拳整治。不能讓農民工流汗還流淚,要千方百計保障農民工工資能拿到手,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和家人團圓。
此次攻堅行動,執法範圍包括招用農民工較多的工程建築領域和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等。各地將指導用人單位對工資支付情況集中排查整治,清理化解歷史欠薪陳案,堅決防止新欠,對查實的違法行為,做到「兩個清零」,即今年10月底以前發生的欠薪案件,要在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新增欠薪案件,在2020年春節前及時、動態清零,發生一起、處置一起。對自查和排查中發現的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和欠薪逃匿案件,四部門將採取嚴厲制裁措施,堅決遏制惡意欠薪犯罪。
還敢拒不支付勞動報酬?
8年共有7674人被判刑或拘役
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關係廣大農民工切身利益。我國刑法修正案有關規定進一步強化了刑法對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益的保護。為依法懲治拒不支付勞動報酬行為,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為惡意欠薪犯罪設置了相對比較低的入罪門檻,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犯罪。但是,一些用人單位和個人試圖逃避工資支付義務、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仍時有發生。
典型案例:在安徽省查處亳州市鑫元建築勞務有限公司拖欠勞動報酬案中,亳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法向該公司下達《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整改指令書》,該公司逾期未履行。2019年1月3日,亳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法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9月3日,亳州市譙城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田紀福犯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目前,該案所欠勞動報酬全部支付完畢。
最高人民法院表示,拒不支付1名勞動者3個月以上的勞動報酬,數額在5千元到2萬元以上的,或拒不支付10名以上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累計在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經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就構成犯罪。最高法還發布典型案例,強調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單位和個人,比如違法承包的包工頭,如果違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勞動報酬,也構成犯罪。
據介紹,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的,經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一般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如果滿足前面的條件,同時造成嚴重後果的,判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1年5月至2019年9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26719件,各級人民法院對7674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對116名被告人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開啟監察與司法的「直通車」
惡意欠薪?想都別想!
今年8月,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均為成員單位。據了解,各成員單位通過健全制度機制,積極構建監察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直通車」,有效推動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及時進入司法程序。
2012年,上述四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加強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查處工作的通知》,明確職責分工和案件移送的法律程序;2014年,又下發《關於加強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查處銜接工作的通知》,完善了移送標準和移送程序,有效解決了實踐中出現的證據獲取、犯罪嫌疑人「逃而不匿」、責令支付文書下達、移送標準等問題。
今年6月份,四部門就聯合打擊惡意欠薪犯罪案件建立了溝通機制,定期交流情況,共享數據,制定更有力措施。
人社部門負責查處和移送兩個環節,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案件堅決依法移送、及時移送,做到查處一批、移送一批,堅決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難移、以罰代刑的現象。
最高法院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發布指導性案例,統一法律適用。截至今年9月份,各級法院共受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10651件,審結10243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表示,各級檢察機關藉助「兩法銜接」信息共享平台,強化立案監督,防止以罰代刑、放縱犯罪。一些地方檢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勞動監察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全程跟蹤等制度,促進了勞動保障監察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無縫對接。
檢察機關通過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重大案件聯合掛牌督辦、開展「助力農民工討薪」專項監督活動、成立「無欠薪」行動專項小組等多種形式,依法懲治了一批惡意欠薪犯罪,有效保障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據統計,2018年,全國檢察機關辦理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訴同比分別上升9.1%和1.4%,2019年1月份至9月份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訴同比分別上升6.6%和8.5%。
大力推進「黑名單」制度
增加用人單位違法成本
對欠薪犯罪涉案在逃犯罪嫌疑人,公安機關第一時間上網追逃,加大追捕力度,儘快緝拿歸案。公安部表示,強化「追欠」意識,依法及時查封、凍結涉案帳戶和財產,最大限度幫助農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資。
據統計,2015年至今年7月份,全國公安機關共立案偵辦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案件1.4萬起。其中,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共立案偵辦1700餘起。
典型案例:2019年1月份,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接到勞動者投訴,反映重慶冉冉建築勞務有限公司存在拖欠勞動者勞動報酬問題。經查,該公司拖欠238名勞動者勞動報酬1126萬元。接到《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整改指令書》後,該公司逾期未履行。1月30日,定西市安定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依法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立案查處。該公司還被列入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
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制度確立是在2017年。這項制度的核心是指拖欠農民工工資符合規定條件的要納入「黑名單」,並按規定實施聯合懲戒。根據規定,這些單位及相關人員將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採購、招投標、生產許可、資質審核、融資貸款、稅收優惠以及交通出行、高消費等方面依法受到限制。
有些被納入「黑名單」的企業受到了嚴格限制,特別是工程建設領域的一些企業,按照規定其資質會被降級,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黑名單」制度是工資支付信用體系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對打擊惡意欠薪發揮著重要作用,下一步將按照規定加大力度推進「黑名單」制度,而且要執行到位。
本文來源:國新辦網站、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廣網、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綜合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李沛 //責編:李雨楠 // 監製:汪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