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辣椒青枯病如何從苗期開始預防?

2019-07-20     中農莊稼醫院

青枯病是土壤傳播的一類細菌性病害,病菌的主要侵入途徑是通過作物根部的傷口侵染。病菌侵入作物後進入維管束,並通過增殖堵塞輸導系統,使水分不能進入莖葉而引起青枯。病菌一經進入維管束,就很難清除,因此,生產上防治青枯病,預防是關鍵。常見的土傳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萎病、黃萎病、菌核病、青枯病、根結線蟲病等。

植株的細根首先褐變,不久開始腐爛並消失。切開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莖,可以發現維管束微有褐變,並從該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濁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狀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溫高濕、重茬連作、地窪土黏、田間積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況下,該病容易發生。

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殘體一同進入土壤。長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對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響極大。在濕度大的沖積土中,可以生存長達2~3年,而在乾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幾天。青枯病菌,在土壤中並非以休眠狀態生存,而是在上述發病植株或某種雜草的根際進行繁殖。 生存在土壤中的青枯病菌,主要是由作業過程中造成的傷口或者是由根瘤線蟲、藍光麗金龜幼蟲等根部害蟲造成的傷口侵染植株,在莖的導管部位和根部發病。有時也會由無傷口細根侵入植株內發病。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為旺盛。一般從氣溫達到 20℃時開始發病,地溫超過 20℃時十分嚴重。

土傳病害的發生原因:

1,連作:連年種植,會使得土傳病原菌在土壤里大量積累,導致土壤微生物單一化,從而形成病土,再有連續種植消耗土壤肥力,特別是中微量元素大量消耗,而後期又補充不足,甚至只補充氮磷鉀等大量元素不進行中微量元素的後續補充,造成養分不均衡,進而影響栽種作物的生長發育,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

2,施肥不當、用藥不當

長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別是偏施氮肥會導致土壤微生物生態遭受破壞、土壤酸化、鹽漬化、板結現象嚴重;化學製劑的使用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理化性質,使土壤生態環境雪上加霜,催使土傳病害的加重,並且還有抗藥性積累、藥物殘留等一系列問題,造成惡性循環,加大防治難度。

3、線蟲:線蟲主要侵染作物根系,給作物的根部造成大量傷口,並且使營養物質流出,病原菌會趁機大量繁殖並從傷口侵入作物,加重土傳病害的發生,很多土傳病害是和線蟲同時發生的。

防治措施:(若有線蟲配合淡紫擬青黴使用)

以下以番茄周年用藥、用肥的方案為例:

番茄:(春茬及秋茬)

1、基肥使用:

a.用料及用量(畝用量):

奧農樂50-100公斤

地力旺生物菌劑,5-10瓶

作物秸稈、農家肥、有機肥、化肥,根據土壤情況酌情使用

b.使用方法:

將奧農樂、農家肥、有機肥、化肥秸稈均勻的撒施於地表,地力旺稀釋後噴施,然後深翻(設施的翻25厘米;露天的翻30厘米)之後旋耕(15-20厘米)

2、定植

苗處理,地力旺300倍+青枯立克150倍蘸根或泡盤

3、定植後

灌定植水,青枯立克5-7瓶+地力旺7-10瓶沖施或滴灌1-2次;或者採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灌根。

4、緩苗後、苗期

青枯立克150-300倍+沃豐素600倍噴霧2次,間隔7天,可同時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500倍+沃豐素600倍灌根1-2次

5、花果期

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500倍每隔7-10天噴霧一次,其中復配沃豐素600倍2-3次,可同時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灌根1-2次;病害高發期復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學藥噴霧。

備註:如澆水,請於澆水前1-2天噴霧用藥。

如發生青枯病、枯黃萎病、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時,治療方案如下:

發現病情後,用青枯立克90-150倍+大蒜油1000-1500倍進行噴霧+灌根,連用2-3次,間隔2-3天(噴霧需要1天噴1次,連續噴霧3天);病情嚴重的可復配其它化學藥。

灌根區域:新棚區發現死棵,重點灌得病行和臨近得病行的4-6行。老棚區因重茬嚴重,病原菌多,建議全部灌根2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_CQGWwBmyVoG_1Zv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