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潮哥
馬雲這幾天很開心。
一方面,雙十一完成了大豐收。數據顯示,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總成交額(GMV)達到 2684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7%。
另一方面,阿里已遞交招股文件,重返港交所。而根據現有股權結構,馬雲掌控著阿里6.1%的股權。
興奮的馬雲,在昨天舉行的浙商大會上,回應外界對於雙十一數據造假的質疑時,又放出了驚人言論。
馬雲表示:
在網際網路時代,每一分錢都極其準確。另外他還表示,不要把雙十一看作是阿里的成功,其實對阿里巴巴來講沒多大意義,更多的是一個技術測試。
對,你沒看錯,馬雲說了,一天為天貓帶來2684億元成交額的雙十一,對阿里沒有意義。
製圖:財經觀潮
誰都知道,雙十一對阿里的重要性。從2009年開啟第一場雙十一活動以來,這個西方的光棍節,已經被阿里成功辦成了中國的購物節。
關於雙十一的構想,可是現任阿里掌舵人張勇最先提出來了,不知道逍遙子聽到馬雲這話之後有何感想。
2018年,天貓雙十一成交額為2135億元,占阿里巴巴全平台當年4萬億元總成交額的5%。換句話說,雙十一一天就為阿里貢獻了5%的成交額,其重要性還用多說嗎?
如今,馬雲卻雲淡風輕地表示,雙十一對阿里不重要,更多是一種技術測試。那為何阿里要搶注了所有關於「雙十一」的商標呢?
足可見,馬雲不承認雙十一對阿里的重要性,大家千萬別當真,聽聽就好,當真你就輸了。
其實,這麼多年來,馬雲不止說了一句只能聽不能多想的話。本號對其過往言論,梳理了一下,總結出了馬雲說過的6句話:
第一句,就是上面所說的,「雙十一對阿里不重要」。
第二句,我從來沒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
從來沒碰過錢,一聽就不靠譜了,一個做買賣的人,怎能不碰錢。而一個生意人的天職,便是賺取利潤,怎能對錢沒有興趣?
一個對錢不感興趣的人,又如何能成為中國首富?這句話,對於如今已是首富的他來說,可能合適,因為對於有錢人來說,錢不過帳號里的一串數字。
但這句話中加上了「從來」二字,就很不靠譜。當初一窮二白,徒手創業的時候,無論理想多麼高大上,錢肯定是每位創業者的興趣之一。
興趣本來就是推動人類工作的動力,如果愛因斯坦對物理不感興趣,哪還有質能方程與相對論?如果達爾文對物種進化不感興趣,哪來的《物種起源》?
成就背後,必定是興趣在推動。
所以,對錢不感興趣這句話放在馬雲身上,充滿了各種悖論。面對輿論,馬雲最後換了一種說法,為自己打了個圓場,他說「我對賺錢不感興趣,但對花錢感興趣」。
第三句,房價未來如蔥。
不知道到這句話中的「未來」,有多長,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心城市的房價仍在慢漲中,北上深單價十萬以上的房子,遍地都是。
而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59.58%,距離已開發國家80%以上的城市化率,中國的城市化還有至少20年的路要走。
這二十年里,中心城市人口仍會不斷增加,而多數城市仍較為依賴土地財政,多數城市的土地供應仍會採用擠藥膏式的飢餓營銷方法,這樣的前提下,中心城市的房價未來仍只有一個「漲」字,根本不會出現房價如蔥的情形。
可以說,房價不如蔥這句話,只適用於財力雄厚的馬雲本人,對於普通人來說,至少50年里,馬雲的這句話是不靠譜的。
第四句,餓死不做遊戲。
2008年的時候,馬雲公開表示,餓死也不會做遊戲。
2010年,馬雲再次對遊戲表態,表示:
我們堅定地認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中國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都玩遊戲的話,國家將來怎麼辦?所以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人家投,我們鼓掌,但我們不做,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
然而,2017年9月,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大文娛」)宣布,正式成立遊戲事業群,下設開放平台事業部和互動娛樂事業部。
一切慷慨陳詞,皆在此刻終結。
第五句,我招人最不看重學歷。
馬雲在以色列獲得榮譽博士期間,回答了別人針對阿里招人時是否看中學歷的提問,馬雲表示:
從不關心這些,如果看重學歷的話,他自己也進不了阿里巴巴。文憑只能證明你為教育多交了幾年學費而已,我們現在甚至不願意招一些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
誠如馬雲所說,如果看重學歷,他自己就進不了阿里巴巴,這句話有點不打自招,透露出了阿里招人對學歷看重的程度。
如果大家有空,可以打開阿里招聘網站,隨便一個職位的學歷要求,都明確寫著本科以上。
道理其實很簡答,誰也沒有火眼金睛,僅靠一次面試決定去留,只能藉助學歷來辨別能力,至少從機率統計學來說,學歷越高的人,能力越高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無論阿里、騰訊、百度還是華為,誰招聘會不看重學歷?
第六句,海南將超越香港。
說這句話的背景,是海南獲得全島自貿區和全島自由貿易港雙重利好。
2019年1月,海南省人民政府企業家諮詢會議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年會在三亞召開,馬雲被要求出任海南省人民政府企業家諮詢會議首任主席,他在會上表示:
海南不需要做中國的夏威夷,而是應該做二十一世紀的夏威夷或者二十二世紀的夏威夷。他表示,海南的另外一個定位是要對標香港且必須超越香港,積極參與世界貿易遊戲規則新規則的制定和打造,對標新貿易時代的自由貿易港。
誠然,按照中央給到的利好來看,海南的未來,潛力絕大。
尤其是今年以來,海南正在探索零關稅,且自由貿易港擴大至全省,另外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也提升了國家立法日程,這意味著海南極有可能被設立為獨立關稅區,實行零關稅。
一旦實行零關稅,對於海南全省來說,是發力經濟的一劑強有力興奮劑,會取代香港的部分功能。但憑這個要超越香港,甚至取代香港,幾乎沒有這個可能。
且不說,目前海南與香港雲泥之別的經濟實力,就算海南未來發展迅速,超越香港也幾乎是零機率。
深圳追了四十年,也只是在GDP上超越了香港,但其地位,即便是上海也無法取代。
制度的不同,決定了香港的無可取代性,哪怕內地城市再怎麼開放,香港仍會是內地與世界對接的最重要窗口,這一點,比海南獲得的什麼利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