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回族的特色菜——九碗三行子

2019-09-09     網上新疆

在新疆回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九碗三行子,吃了有面子」,即是指九碗三行子在回民菜中的重要地位和其獨特的風味。「九碗三行子」是回族正宗的宴席,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隻大小一樣的碗來盛,並要把九隻碗菜擺成每邊三豌的正方形.這樣無論從南北或東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


作為回族的正宗顏色,不僅擺法有講究,而且上菜時.也有一定的規範程序。回族女作家馬忠靜在他的小說集的後繼裡面特別提到了她於2007年8月份在新疆昌吉「西域老回民飯莊」品嘗的「九碗三行子」,而且還用回族諺語說出了「九碗三行子」的特點——「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說的就是人們在吃完這些豐富紮實的食材,幹什麼活都不累。

「九碗三行子」中同樣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只是一道簡單的菜肴,如果取掉中間的水菜,再仔細看就是一個回族的「回」字,九在回族人的心目中,是個吉利的數字,當平整的丈盤裡盛著九碗三行子端上來時,其實已涵蓋了人們最樸素的祈願:天下太平,這樣,菜肴中的文化味道也就隨著菜的香氣飄過來了。

在製作的過程中,「九碗三行子」是以綠菜鋪底,牛羊肉蒸燉為主,講究葷素搭配,注重營養均衡。九碗三行子講究對稱擺放,「角肉」對「角肉」,門子對門子,丸子對丸子,因此,菜便會有重樣。賓客不用轉盤子,也可以嘗到所有的菜品。

一般來說,雞塊對的是魚塊,有雞有魚;黃燜牛肉對的是羊肉燜子;珍珠丸子對的是紅燒丸子;蛋皮裹餡兒的「捲簾子」對的是「纏絲丸子」。每道菜品的墊菜也稍稍有些不同,有的用乾花菜,有的用干豇豆,有的用腌白菜。不同的墊菜再覆蓋上不同的菜品,口感也變得千滋百味,回味無窮。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現在的「九碗三行子」已融入了各民族飲食的特點,但不管怎樣變,菜肴的內容花樣怎樣翻新,這道美味佳肴的擺法永遠都沒有改變過,人們吃的是秀色可餐的菜肴,品的卻是其樂融融的文化。

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是新疆人民的共同心愿,新疆越來越美,越來越好,歡迎四方朋友來新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7UAOm0BJleJMoPMYT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