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市場價格大起大落,泡沫增多,一些炒鞋電商圈錢卻發不了貨,炒鞋已經不是一個愛好的問題,而是成了一些人夢想發財的途徑,一些平台偷梁換柱施展金融騙術的一條歪路。如何真正了解這個神秘的圈子,如何真正看透那些炒鞋背後的騙局呢?我們的記者在成都,找到了一位痴迷炒鞋而虧損了近千萬元的小伙子。
初次炒鞋嘗到甜頭 青年休學「專業」炒鞋
他叫劉柄醯,剛剛22歲。在鞋圈裡,他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號——「劉餅乾」。最近劉餅乾被爆出,因為炒鞋,欠款1000多萬,消息一出,立刻登上熱搜。劉餅乾從小到大一直喜歡球鞋,2017年,他還在上大學,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進入鞋圈做起了炒鞋生意,第一年入道,就掙了十萬元。這讓他十分激動。
劉柄醯:然後我想的就是年輕有為,就是我想自己做一些事情。
2018年,他選擇休學,並成立了自己的炒鞋工作室。
劉柄醯:確實我很熱愛這個東西,我想暫時放棄學業,我想一個人去闖一闖。也正是因為自己喜歡那個東西,覺得自己有勇氣,於是就想著在成都成立工作室,然後去開一個這麼樣一家小店,然後去賣賣鞋。
此時,炒鞋熱潮風起雲湧,越來越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劉餅乾炒鞋工作室的生意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劉柄醯:隨著金額,隨著這個訂單量不斷地增長的時候,可能從幾萬塊錢變成了十幾萬,然後到最後可能甚至於單筆的交易可能二三十萬,或者三四十萬這種。
2018年和2019年,正是炒鞋圈最瘋狂的時間。一雙發售價在1799的限量鞋,一天時間就可能漲到一萬多元。越來越多的小白開始加入炒鞋的圈子。因為鞋子的瘋狂漲價,想按事先約定好的價格將鞋發給客戶完全不可能。
劉柄醯:鞋圈裡之前很流行一句話,就是你的錢呢?我拿貨啦,那我拿的貨呢?我賣掉了,我賣掉的錢呢,我又拿貨了,相當於鞋圈裡很多人陷入這樣一個循環中可能最後這個循環變成了惡性循環。
拆東牆補西牆 借錢炒鞋損失代價大
小劉給記者做了一個簡單的比喻,一位顧客如果從他這裡預定100雙鞋,他會按照雙方約定的市場價格收100雙鞋的錢,由於數量比較大,他要找上家拿貨,最終交貨得一個月之後,但是一個月後,鞋子的價格早已大幅上漲,而上家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及時發貨。
最終為了能夠買到鞋,小劉只能按照最新的市場價到處找貨再發貨,或者折現。由於虧空越來越大,小劉開始不斷借錢拿貨,但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難以為繼。短短几個月時間裡,他欠的錢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最終虧空:1076萬。
記者:後來是誰告訴你是這麼大一個數字?
劉柄醯:是當時有一些受害者來成都之後,他們去警察那邊登記,然後大概給了我這麼一個大的金額一個數字。當時我是懵的.
2019年7月,劉餅乾因涉嫌詐騙被成都市公安局拘留3個月後,目前是取保候審。而直到真正第一次見到他原來的客戶,現在的受害者,他才知道那些從他這裡拿鞋炒鞋的人背後牽扯了更大的利益。
劉柄醯:有些人他們是借著高利貸去找我買鞋,也有可能就是有一些人去買房,或者是拿著結婚的錢,或者是其他的錢去來找我買鞋。我因為我個人犯了這個錯,而導致他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產生了不好的變化。
從公安局取保候審後,劉餅乾在說明了一些鞋圈內幕的同時,也決定要儘自己所能將每一位受害人的欠款還上。 背負著一千多萬的債務,劉餅乾開始轉行做潮流服裝生意,希望能夠藉此翻身。不過,最近這幾個月,他只陸陸續續向部分受害人償還了2萬元。 劉餅乾說,他在炒鞋熱潮中喪失理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也讓一百多個家庭蒙受了損失。劉餅乾覺得,炒鞋並沒有錯,但是現在的市場,他真的不敢再做了。
劉柄醯:我就覺得這個市場,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很多的風險。
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直到一貧如洗,小劉才恍然大悟,洗手上岸不再炒鞋,但是市場上依舊有很多炒鞋者,仍然在做著「炒鞋也能掙大錢」的財富美夢。我們連續兩天對「炒鞋」這一行為進行報道,也是想再次提醒消費者,鞋原本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金融化炒作的,認清這些變種的金融騙局,理性消費,莫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