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大爺今年剛退休,勞勞碌碌了一輩子,本該好好享受一下頤養天年的清福。可是退休在家的他,最近卻遇到了煩心事。多年的肩周炎在入春之後頻頻發作,尤其是在最近陰雨連綿的天氣下,左邊肩膀已經痛得讓他連梳頭、搓背這些簡單的動作都無法自行完成,難忍的疼痛更是讓他徹夜難眠,最終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
為什麼多年的「老毛病」,會在這個時候突然發作得如此嚴重呢?
近日清明時節即將到來,乍暖還寒的陰雨天氣讓人感覺渾身不爽利。中醫有曰「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意思是說,春天的風容易攜帶風寒病邪入侵人體,再加上清明前後多為陰雨天,濕氣就會相對更重一些。
你知道嗎?九成的氣管炎、肺炎、肺氣腫和七成的感冒與風向變化有關,另外冠心病、中風、關節炎、風濕症及某些過敏性健康問題,也都與風有關。因此,在春季「風濕兩邪」的共同作用下,人們很容易受到肩周炎、風濕、感冒等病痛頻頻發作的困擾。
同時,體質較弱的人群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嗜睡、胃口差等不適症狀,人的脾氣也變得容易煩躁易怒,因此這段時間也是胃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關門診的高峰就診期。
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也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聯,一年四季和節氣的變化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不停發生更替。因此,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不僅能起到指導農業生產的作用,也能指導人類進行養生和保健。
同時中醫認為,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節氣。在立春之後,體內的肝氣隨著時間漸進而愈發旺盛,在清明時節之際達到最佳狀態。因此,凡是有損體內陽氣的生活習慣和行為,如早上洗冷水澡、喝冰飲等,都應該避免。在清明前後做好養生工作,能達到強身健體、防病長壽的效果,甚至一整年都會少生病。
清明時節的養生原則,主要圍繞著一個「清」字來調理五臟。
清腸胃:在小長假期間,容易發生暴飲暴食的不良飲食行為,這會對胃腸道造成負擔,損害脾胃功能。如果能注意清淡飲食,能讓平日裡「不堪重負」的腸胃道得到清理和休息。主食建議以穀類粗糧為主,適量增加玉米、燕麥等粗糧和新鮮的綠葉蔬菜。同時多喝粥和湯,比如小米粥,能起到健脾祛濕的功效。
清心火:清明是一個具有雙重意義的節氣,它既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又有著緬懷先人、拜祭掃墓的傳統,這有利於排解不良情緒和健康的心理狀態,但如果長時間心氣不順,則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和抑鬱、焦慮等精神疾患。
清肝氣:《黃帝內經》有雲,肝者,通與春氣。春季清氣上升,不建議對肝臟過度進補,以防肝氣太旺,肝陽上亢,而誘發高血壓等疾病。另一方面,如果長期情緒不佳,肝氣鬱結,也會導致心煩急躁、精神抑鬱、胸悶肋脹、頭暈目眩等不適症狀。
清肺氣:進入春季,寒熱相交,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因此調理應以養肺陰,清肺熱為原則,不建議進行過於滋補的食膳。如果調理不當,導致肺氣虛弱,還會出現疲勞乏力、咳嗽、鼻塞、面色蒼白等症狀,年紀較大的人群可能會反覆出現呼吸道疾病,綿延不愈。
除做好「四清」工作之外,在春季起居作息和運動方面也需要有所注意。
春捂:注意衣物添減
俗話說「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如果我們過早脫掉厚衣裳,換上夏衣短褲,一旦把身體過早暴露在冷空氣中,會讓人體的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中樞難於適應,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因此,做好「春捂」工作很重要,日常穿衣建議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的厚度減掉一些,但下身的長褲先不要換掉,以助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和有痛經史的女性,需要讓身體保持「不凍不寒」的狀態,以有足夠的正氣抵禦寒濕和風邪。
避免居住在潮濕環境
其次,儘量不要長時間生活在潮濕陰冷的地方,否則很容易會讓寒濕邪氣積聚在體內。並在每天中午堅持開窗通風,衣服和被褥保持乾爽透氣,在大量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根據《健康》期刊調研顯示,潮濕的工作或生活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可低估。潮濕的環境可誘發感冒、風濕、哮喘、腸胃病等疾患。另外研究發現,相對濕度在90%左右時,一些風濕病患者常因關節疼痛而叫苦不迭。
健康飲食很重要
明代萬密齋《養生四要》指出:「受水谷之入而變化者,脾胃之陽也,散水谷之氣而成營衛者,脾胃之陰也。」
顧護脾胃是很重要的養生步驟,避免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同時不過食生冷、甜膩、油炸一類的食物。這是因為需要脾陰脾陽配合,才能共同完成脾的運化、升清、統血等功能。
熬夜傷肝不可取
我們都知道肝臟十分重要,在《黃帝內經》中把肝比喻為「將軍之官」。夜臥養肝,在我們夜晚休息時,也是肝臟自我修復的時間。所以,如果經常熬夜,肝臟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另外,如果是感染B肝病毒人群,長期的熬夜讓肝臟細胞無法進行修復,則可能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
和緩運動,不宜過激
在清明時節前後,人體身體各臟器功能還未完全恢復,特別在關節和肌肉還沒有得到充分舒展的時候,避免進行激烈的運動。建議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比較和緩的傳統養生運動方式,有利於人體疏通氣血,升發陽氣。可在日出之後或是傍晚進行鍛鍊,每天練習30分鐘左右。鍛鍊前適當進食,不能空腹也不宜吃的過飽。
清明養好生,整年少生病。在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清明時節,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會變得脆弱,容易受到呼吸道等疾病的侵犯。所以在清明小長假到來之前,動員全家人一起把養生的小技巧學起來吧。做好日常的養生保健,讓疾病遠離我們。
參考文獻:
[1] 宗易. 二十四節氣與養生[J]. 解放軍健康, 2007(4):40-41.
[2] 莊干竹. 春季養生先養肝[J]. 飲食科學, 2010(3):14-15.
[3] 劉兆華. 潮濕環境與人體健康[J].健康, 1995(8) :R122
[4] 姜允申. 清明養生三大關鍵點[J]. 家庭醫學月刊, 2018(4): 50-5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