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鍾南山院士堅持在一線抗疫,給到我3點人生的啟示,值得學習

2020-01-31   藥師小平

這個特殊的假期,大家都不容易,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事件,讓大家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這是宇宙給到人類最大考驗。值得每一個人反思自己的生活。越是關鍵的時刻,越是要獨立思考。很多的東西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不得而知。


活到老、學到老

不管怎麼樣,這次戰役過程中,最讓全國人民感動的還是終南山院士,17年前沖在非典抗戰的一線,結束之後自己卻病倒了,除了打針的護士和自己的家人都沒有人知道。如今已經84歲了,不斷的提醒大家不要去武漢,居家隔離,不要出門,而自己卻去了武漢的一線了解疫情。要知道80多歲的老人正常都是在家頤養天年,而他卻需要衝在前線為了全國人民的安全。他已經82歲,早過了退休年齡,但從未停下,已經很多年沒休息過了。「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幹活。」說完這句話,他看了看錶,起身,健步如飛,消失在走廊盡頭。

這種活到老,學到老,工作到老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要支持這樣的高強度工作,是需要一個好的身體,好的精力去支撐的。



和睦的家庭、共同的愛好


鍾南山認為每個家庭都有個紐帶、潤滑劑,在他的家庭里充當這個角色的是體育運動。一家人在一起有著共同的愛好,共同討論,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家庭的和睦是決定著一個人發展的基石。是內心穩定的力量源泉。

他們一家人都是籃球迷。鍾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是首屆中國女籃的主力隊員,婚後,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兒子鍾帷德如今是醫生,是醫院籃球隊主力。女兒鍾帷月曾是20世紀90年代國內優秀的游泳運動員,獲得過世界短池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女婿是個美國人,在廣州工作,也是個籃球迷。

鍾南山的父親是一名兒科專家,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影響。

原來鍾南山的母親,出自鼓浪嶼著名的廖家。這是一個閃閃發亮的家族,從這個大院走出來的女兒們,嫁的夫婿個個不一般。請看上面這張表,她們培養出的下一代有鋼琴家、聲樂家、醫學家,工程院院士都不止一位。

相信自己、追求真理


1981年,當鍾南山婉拒了英國愛丁堡大學極力挽留他在皇家醫院工作的機會,決意回國,導師弗蘭里特意給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寫去一封熱情摯誠的信:

「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曾與許多國家的學者合作過,但我坦率地說,從未遇到過一個學者,像鍾醫生這樣勤奮,合作得這樣好,這樣卓有成效。」



鍾南山終於讓外國人明白了中國人還是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第一次感覺到做中國人的驕傲。

也是從那時起,他更堅定了自己的人生信條:相信實踐,敢於質疑,不迷信任何權威。現在很多人也是喜歡停留在想法中,就是不願意去行動,寧願相信別人的想法,可是就是不相信自己。

所有的事情不去做,然並卵。

就像民間流傳著21天養成好習慣,大家都天真的以為養成個好習慣真的需要21天,從來不問這21天的結論是哪裡來的?

直到有一天遇到一個執著的人他就去查所有的資料,問寫這些文章的人,21天是怎麼來的?所有的人都說不知道!

最後有一次遇到一個心理學家就問這件事情,心理學家笑著回答:實際上養成一個習慣只需要1秒不到的時間。

想想看被開水燙了一下,是不是一下子就記住了,養成了以後再也不碰的習慣。


我是藥師小平,也是雙胞胎媽媽,更多的用藥科普和生活感悟,歡迎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謝謝你哦。

您的點贊、點評、轉發是支持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更多的問題可以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