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崇義聶都鄉,尋客家味

2020-02-04   宜豐會長大叔


崇義聶都,不僅富有山水韻靈氣,更有「曬、熏、酒、霉」等獨特風味。

走在崇義聶都村頭街尾,便可以邂逅她獨特的美味。

水好出好酒,崇義縣聶都鄉是章江源頭,聶都的水自然是好之又好。聶都生活中當然少不了「酒+」的味道,酒雞、酒釀蒸土雞蛋這些酒美食都不容錯過。

客家米酒雞,經與米酒搭配燉煮,做出的米酒雞,肉質細嫩,酒香濃郁,味道鮮美,滋補養身,品嘗後更是令人回味無窮。

崇義人愛曬冬,一入冬都會挑個好天氣,買上數株大頭菜、筍、白蘿蔔、辣椒等等,不需要任何處理,直接晾曬幾天。曬乾的大頭菜可炒可涼拌,原味蘿蔔乾切成丁和燻肉一起燉煮,湯汁濃稠色澤如奶,燻肉的香和蘿蔔的甜混在一起,帶給你的是別樣的好滋味。曬好的冬筍更是冬日餐桌的最常見做菜原料,干筍炒肉、干筍紅燒肉、干筍梅乾菜扣肉等等變著花樣衝擊您的味蕾。


崇義的「熏」歷史悠久。純樸的老百姓更是將熏與美食完美地搭配了起來。熏腸、熏鴨、熏豬腿兒,都是冬日裡的熏味。

如果你想探尋崇義初冬的薰香美食,最值得一去的就是聶都,石子一路鋪陳的小路,逼仄幽深的巷弄,都讓人沉醉。門前屋後的竹槓上,掛滿了曬得深紅的臘腸、臘鴨、魚乾,豬腿兒,空氣中飄散著濃濃的香味。

在崇義,還有一個特殊的味道,看著丑,吃著香,讓人慾罷不能,那就是「霉」味。霉豆腐便是其中的代表。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搞小本生意的年輕人,名叫阿岑。 他跑長途買賣,又是老光棍哥,所以平時生活很簡單,每頓飯只要有塊白豆腐就可以了。

  有一年冬月底的一天,阿岑正在吃飯,同伴又來催他上路。由於匆忙,他顧不上收拾,把吃剩下的那塊白豆腐放到鹽罐里蓋起來,就急急忙忙地走了。哪曉得一去就是半個月。回家那天,他又累又餓,趕緊做好飯,記得上次還剩下半塊豆腐,他揭開鹽罐,可豆腐已發霉,長了寸把長的毛。阿岑想不到那半塊豆腐會變成這個樣子。另外去買吧,已經餓得不想動,沒辦法,他只好舀起飯,硬拿生毛的豆腐來下飯。他用筷子試著沾一點來嘗,想不到竟有一股說不出來的香味,他越吃,越捨不得放下筷子。他驚奇地看著這鹽罐里發霉的豆腐,仔細地想:豆腐擱在鹽巴里,蓋封好,時間一長,就會變成又香又好吃的霉豆腐。其他百姓聞之,紛紛效仿,流傳至今。


游古道、尋古巷、觀山水、品美食

吃貨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崇義聶都尋找「醉、腌、熏、霉」的舌尖體驗吧!

崇義的聶都很美,

還有萬種風情你沒有見過,

如迷宮般的三角街(古為永和街).....

古樸神秘的白溪古道

歷經風雨的聶都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