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鐵壺上的金銀鑲嵌:錯金銀在鐵壺上的應用

2019-11-01     大唐鐵壺

錯金銀工藝在青銅飾件上的使用,始於春秋中期,盛行於戰國,西漢以後逐漸走向衰落。它的一般做法為,先在青銅器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出圖案、銘文所需的凹槽,然後嵌入金銀絲、片,錘打牢固,再用蠟石將其打磨光滑,達到突出圖案和銘文的裝飾效果。

錯金銀工藝包括鑲嵌和錯兩種技術,鑲是把東西嵌進去或是在外圍加邊,嵌是把東西鑲在空隙里,「錯」即用厝石加以磨錯使之光平,其工藝可謂精密細緻。


其製作工藝是,先在青銅器表面預鑄出淺凹凸的紋飾或字形,再用硬度較大的工具鏨刻淺槽,然後在淺槽內嵌入細薄的金銀絲、片,用厝(錯)石磨錯,使嵌入的金銀絲、片與銅器表面相平滑。

最後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進一步打磨,使器表更加光艷。被「錯金銀」工藝裝飾過的器物的表面,金銀與青銅的不同光澤相映相托,將其圖案與銘文襯透得格外華美典雅。


後經傳入日本,起初是為武士貴族的裝飾佩劍上鑲嵌,千利休的茶文化得到發展,工匠們遍開始了鑲嵌高端茶具。

在日本錯金銀技術被叫做高肉鑲嵌和布目鑲嵌,高肉鑲嵌是必須把材料嵌在壺身上或其它器皿身上,然後再雕刻這塊材料的一種傳統工藝。




金工師必須在鐵壺或器它器皿上刻出一個凹槽,把銀片或其它材料鑲嵌上去,然後金工師在銀片或其它材料上雕刻出人物,花鳥,風景等等圖案紋飾,金工師是做最後一道裝飾壺身的工作,能做壺又能鑲嵌的釜師不多,光玉堂的佐藤緹,金壽堂的雨宮,龍文堂的安之介,雲色堂的美之助等這些比較出名的釜師就是兩者兼備的。

高肉鑲嵌的種類很多,比如複雜的復合鑲嵌,一般和布目鑲嵌一起



就是在高肉鑲嵌上做布目鑲嵌,還有比如嵌中嵌,意思是先鑲嵌銀,再在銀上挖凹槽,再鑲嵌上黃金或其它材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VLeN24BMH2_cNUgrn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