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期間,任憑父母再怎麼謹慎,意外也經常發生。就像廣東珠海的石女士一樣,石女士有個8個月的孩子萱萱,為了孩子的睡眠,特地買了張床,還用東西把床的周圍給圍了起來。
8個月寶寶不慎墜床,媽媽一動作差點害了她
上個月的一天,剛學會站立的萱萱在床上使勁推周圍的東西,結果 「嘭」的一聲,從床上摔了下去。
看到孩子墜床,石女士一家非常心疼,他們發現孩子後腦勺鼓了起來,裡邊還軟綿綿的,就趕緊把孩子抱了起來,可是孩子哭鬧不止,不停嘔吐,石女士趕緊把孩子送去了醫院。
入院時,萱萱的意識已經明顯變差,逐漸出現昏迷的狀況。而且經過CT檢查,發現萱萱「顱內血腫」,出血量已經達到了60毫升左右。
幸好經過2個小時手術,「顱內血腫」順利清除,目前孩子恢復良好,已經出院了。
對於孩子墜床的問題,估計很多爸媽都經歷過。就像叮麻,孩子從4個月到現在,墜床不下10次,即使用上了防護床欄,也攔不住他墜床的腳步。最嚴重的一次是兩歲左右,孩子自己爬上防護床欄往下跳,腦袋正好磕在玩具車上,去醫院縫了2針。
很多時候,真的是防不勝防。那麼,對於墜床,爸媽應該怎麼處理呢?
寶寶墜床怎麼處理?
寶寶墜床,最重要的就是墜床後的「黃金10秒」,很多家長看到寶寶墜床心疼的不得了,趕緊上前把孩子抱起來,抱一抱、哄一哄,其實這個做法是錯誤的,很可能會因此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寶寶墜床怎麼辦?「黃金10秒」要知道,再心疼也別急著「抱」
第一:觀察孩子的頭部是否受傷
如果是頭部著地,特別是後腦勺著地,危險性非常大,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做個直觀判斷:
1.如果寶寶哭聲洪亮,跟大人有眼神交流,說明寶寶神志清醒,腦部受傷的可能性非常小,可以繼續觀察。
2.如果寶寶高聲哭叫,異常煩躁,或者眼神呆滯不會哭,或者出現睡不醒、嘔吐、四肢肌肉緊張、牙齒緊咬等任何一個表現的話,說明寶寶的反應是有問題,都需要立即就醫檢查。
第二:觀察孩子的四肢和表皮情況
如果孩子頭部沒有受傷,可以慢慢活動孩子的手臂和小腿,觀察四肢的受傷情況。
1.如果寶寶四肢活動自如,身體部位沒有受傷,或者只有輕微的皮膚擦傷,肢體一般沒有問題,可以觀察24-48小時,沒有異常表現就可以解除警報了。
2.如果寶寶四肢皮膚有明顯擦傷,但是沒有活動性出血,可以用碘伏消毒;如果寶寶有小範圍的活動出血,但是很快就止住了,爸媽可以先按壓止血,然後再用碘伏給傷口消毒、用紗布包紮起來;如果寶寶出血不止,可以先用紗布壓住出血部位,然後趕緊帶孩子去醫院處理。
3.如果寶寶某個肢體活動受限,或者碰觸寶寶關節或者肢體,出現劇烈哭鬧,非常痛苦的樣子,可能是關節或者骨骼出現損傷,要馬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第三:墜床後的心理安撫少不了
墜床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身體,還會給他們留下心理創傷,因此,爸媽還需要做好安撫工作。
當檢查孩子身體沒有直接創傷以後,要及時把寶寶抱起來,一邊安撫寶寶,讓他們逐漸安靜下來,一邊親密交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最大限度減輕孩子墜床後的心理創傷。
孩子最容易墜床的3個階段
隨著孩子月齡增加,他們的運動能力明顯提升,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廣,但是他們的大腦缺乏對各種危險的判斷,再加上運動控制能力的不足,無論是在床上玩耍還是睡覺,都可能會不小心墜床。
雖然各月齡寶寶都容易出現墜床問題,但是墜床多發生在3-6個月、7-10個月,以及1-2歲,這三個階段,爸媽尤其要注意!
3-6個月,是孩子最容易墜床的時間。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不會爬不會站,但是已經開始練習翻身了,即便翻得不熟練,也能讓自己從床頭翻到床尾,輕鬆墜地。而且簡單的阻隔,比如被子和枕頭,根本無法阻止他們翻身的動作,輕輕鬆鬆就能越過。
等到熟練翻身以後,寶寶還會經常在床上連環翻,翻著翻著就墜床了。
7-10個月,是寶寶開始爬行的階段,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非常好奇,經常爬來爬去的探索,在床上也不會太老實,常常會爬到床邊往下看,一不小心又墜下去了。
1-2歲的孩子,會爬、會站、會走,還特別喜歡爬上爬下,即便是平穩的路面也會經常摔跤,又何況是墜床呢?如果沒有父母的細心照看,沒有防護欄的嚴密阻隔,墜床也會經常出現。
提前預防很重要
雖然墜床經常發生,但是卻不是無法避免的。對此,建議爸媽這樣做:
1.必須有家屬的看護
孩子床上玩耍時,必須要有家屬的看護,如果臨時有事需要走開一會兒,可以把孩子放在安全的地面上,千萬不要把他一個人扔在床上。
2.給孩子使用防護床欄
可以安裝防護床欄,床欄高度不能太低,以免寶寶學會站立後,從床欄上翻下來;床欄插銷要安裝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以免寶寶自己把插銷撥開,發生墜床事件。
3.地面鋪上緩衝的墊子
還可以在地面鋪上厚厚的、具有緩衝效果的墊子,即使寶寶從床上墜下來,也不會受傷嚴重。
而且,以後寶寶練習爬行、走路的時候,也能保護寶寶不受到傷害。
叮麻育兒:
對於兩三歲前的寶寶來說,動作能力發育不錯,但是對危險的判斷和動作的控制尚不完善,再加上他們的好奇心強烈,喜歡探索,都會加重他們的墜床風險。為了寶寶的安全健康著想,爸媽一定做好墜床前的預防以及墜床後的護理!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